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趙良棟

    趙良棟(清代將領)

           趙良棟 (1621-1697),清朝名將。漢族,字擎之,號西華,甘肅寧夏(今寧夏銀川)人。是清代康熙年間一位戰(zhàn)功卓著的將軍。他在康熙年間平定“三藩”出征四川、云南的各大戰(zhàn)役中建立了卓越功勛,被康熙皇帝授予 “勇略將軍”和“清初第一良將”稱號。同名的還有潛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生平

      趙良棟,生于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字擎之、擎宇,號西華。寧夏鎮(zhèn)城(今寧夏銀川市)人,祖籍陜西榆林。順治初年,清軍平定陜西時,趙良棟應募從軍,隨靖遠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屢立戰(zhàn)功,升任潼關守備、右營游擊。不久,西北各地殘明勢力反清,趙良棟率部參加征討,在平定寧夏反清勢力后,留任寧夏水利屯田都司,遂入寧夏籍。順治五年(1648年),陜西總督孟喬芳率趙良棟、張勇、馬寧鎮(zhèn)壓河西米喇印、丁國棟回民起事后,趙良棟升任高臺游擊。十四年(1657年),趙良棟率部隨從兵部尚書、五省經略洪承疇到云貴征討南明桂王,以戰(zhàn)功升任云貴總督衙門督標中營副將。十八年(1661年)又在吳三桂率領下征討緬甸,索桂王朱由榔歸案。康熙元年(1662年),提升為云南廣羅鎮(zhèn)總兵。四年(1665年)平定苗民起事,留鎮(zhèn)貴州平遠總兵官。時遇父母喪,回寧夏丁艱(守孝)4年。八年(1669年),起復任山西大同總兵官,不久加右都督銜,再加左都督銜。1670年任寧夏提督,平定駐軍叛亂。十一年(1672年),調任直隸天津總兵。他抵津后,力鋤強暴,惠撫孤弱,整頓社會秩序,政聲大著。三年后出兵攻吳三桂,授勇略將軍。1680年進克成都,擢云貴總督。次年與彰泰等攻下云南城(昆明),平定三藩之亂。后受權貴排擠,乞病而歸?滴跞曜。謚襄忠。

    平定三藩之亂

      康熙帝親政后,南方有三個藩王讓他十分擔心。這三個藩王指的是當時駐守云南、貴州的平西王吳三桂,駐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駐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他們原先都是明朝鎮(zhèn)守遼東的邊將,后來先后投降了清朝,充當引路人,領著清兵開進中原。他們幫助清朝消滅南明(明亡后其殘余勢力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政權),鎮(zhèn)壓農民軍,招降漢族地主,一路打到云南、貴州、廣東、廣西,起著開路先鋒的作用。順治皇帝認為他們有功,封他們?yōu)橥酰o予優(yōu)厚的待遇?墒呛髞,三藩的勢力越來越大,對朝廷構成嚴重威脅。三藩中數吳三桂地位最高,勢力最強。他不僅禍害當地百姓,也嚴重威脅國家統一。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僅20歲的康熙帝力排眾議,堅決下令削藩。當年十二月,年已60歲的吳三桂自恃功高兵強,悍然叛亂,殺云南巡撫朱國治等官,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這個曾親自絞殺南明永歷帝(即桂王朱由榔)的漢奸,卻打著“復明討清”的旗號,率兵進占湖南。于是貴州、四川等地文官武將先后叛清附吳。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和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也擁兵反叛,一時長江以南各地全部陷入三大藩王的控制之下,史稱“三藩之亂”。
      在平定南方三藩之亂的戰(zhàn)斗中,寧夏籍名將趙良棟率領以寧夏士兵為主的“朔方軍”,屢建奇功,深受康熙皇帝的賞識,被譽為“天下第一良將”。
      趙良棟,生于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字擎之、擎宇,號西華。寧夏鎮(zhèn)城(今寧夏銀川市)人,祖籍陜西榆林。順治初年,清軍平定陜西時,趙良棟應募從軍,隨靖遠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屢立戰(zhàn)功,升任潼關守備、右營游擊。不久,西北各地殘明勢力反清,趙良棟率部參加征討,在平定寧夏反清勢力后,留任寧夏水利屯田都司,遂入寧夏籍。順治五年(1648年),陜西總督孟喬芳率趙良棟、張勇、馬寧鎮(zhèn)壓河西米喇印、丁國棟回民起事后,趙良棟升任高臺游擊。十四年(1657年),趙良棟率部隨從兵部尚書、五省經略洪承疇到云貴征討南明桂王,以戰(zhàn)功升任云貴總督衙門督標中營副將。十八年(1661年)又在吳三桂率領下征討緬甸,索桂王朱由榔歸案?滴踉辏1662年),提升為云南廣羅鎮(zhèn)總兵。四年(1665年)平定苗民起事,留鎮(zhèn)貴州平遠總兵官。時遇父母喪,回寧夏丁艱(守孝)4年。八年(1669年),起復任山西大同總兵官,不久加右都督銜,再加左都督銜。十一年(1672年),調任直隸天津總兵。他抵津后,力鋤強暴,惠撫孤弱,整頓社會秩序,政聲大著。
      三藩叛亂之后,陜西提督王輔臣也起兵響應,以平涼為根據地,煽動寧夏兵變。康熙十三年(1674年),王輔臣殺陜甘經略莫洛,占領定邊、靖邊、花馬池、惠安堡及蘭州、洮州、河州等地,并進攻靈州和興武營。寧夏南部和東部也淪為三藩叛亂的勢力范圍。
      面對如此形勢,清廷提升寧夏總兵陳福為陜西提督,仍駐寧夏,率兵抵御叛軍?滴跏哪辏1675年),陳福在甘肅提督張勇、左都督孫思克和都督同知王進寶等將領的配合下,先后收復惠安堡、韋州、安定堡和三邊咽喉要地花馬池、定邊。十月,陳福和副將泰必圖領兵南下進攻固原,受到叛軍頑抗,圍城一月未下,泰必圖戰(zhàn)死,陳福只得率軍退保靈州。十二月,陳福再度發(fā)兵進攻固原。當時正值嚴冬,天氣十分寒冷,將士非常勞苦,又有前次進攻固原大敗的余悸,都不愿出征。陳福強迫軍隊進駐惠安堡。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參將熊虎、劉德等鼓噪而起,殺死了陳福。
      陳福被亂軍戕殺以后,到處傳言寧夏已經全部歸附叛軍王輔臣,朝廷也是這樣認為的,準備發(fā)兵清剿。時任天津總兵的趙良棟竭力辯解,擔保寧夏不會叛亂。次年二月,由于甘肅提督張勇的推薦,朝廷調任趙良棟為寧夏提督。他急速從天津馳赴寧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捕殺了熊虎、劉德等人,散其黨羽,并在靈州招撫了河東20余座參與叛亂的城堡,很快安定了本地秩序,中止了叛亂勢力在寧夏及附近區(qū)域的蔓延。趙良棟和甘肅提督張勇、西寧總兵王進寶等齊心協力,打敗了陜甘叛軍,迫使王輔臣投降。
      王輔臣叛亂被平息后,趙良棟在寧夏的3年中,積極操練朔方健兒,儲備糧草,為后來承擔徹底平息三藩之亂的戰(zhàn)略預備隊的重任做準備。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藩中的靖南王和平南王相繼降清。已經孤立的吳三桂還想最后掙扎一下,在這年三月,他撕掉“復明”的假面具,自稱“皇帝”,國號“大周”。他以衡陽為都,匆匆忙忙地舉行了登基典禮。可是眾叛親離,大勢已去,他怎么也高興不起來,當了不到5個月的“皇帝”,就連愁帶氣,得病死了。吳三桂一死,局勢完全被清軍控制。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繼位,在孤立失勢之中敗退四川、云南,其余地區(qū)的叛軍都被清廷的剿撫并用計策分化平定。十八年(1679年),歷經6年的平息三藩戰(zhàn)事進入最后攻堅階段,年近花甲的趙良棟堅決要求出征川滇。康熙帝閱了他的奏章后,非常高興,十分贊許他的精神和忠勇,遂任命他為陜西提督,率領以寧夏士兵為主的陜甘綠營(綠營為清朝漢人軍隊的稱號)精兵5000名南下。
      慣于山地作戰(zhàn)、有較強作戰(zhàn)能力的朔方軍,在趙良棟的指揮下,向甘肅徽州(今徽縣)進發(fā),破密樹關,襲黃渚關,大破叛軍,攻克徽州。然后揮師南下,攻克略陽,大敗叛將吳之茂,奪取陽平關,收復漢中。捷報奏聞朝廷,康熙帝授予趙良棟“勇略將軍”的稱號。趙良棟將朝廷賞給他本人的10萬兩白銀全數分賞軍士,因此威信大行。第二年,朔方軍強渡嘉陵江,過綿竹,官軍勢如破竹,叛軍望風披靡,趙良棟收復成都?滴醯奂为勞w良棟,并任他為云貴總督,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領將軍銜,繼續(xù)向叛軍最后的據點云南進發(fā)。
      當時,從湖南、廣西進攻云南的清兵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初便會師云南城(今昆明市)外,但幾十萬大軍攻打了9個月不能破城。趙良棟于這年九月進軍云南。此時,另一支由蔡毓榮率領的清軍在重關攻打14天,也沒有取得進展。趙良棟首戰(zhàn)奪得南壩,又趁夜猛攻得勝橋。叛軍主帥郭壯圖率軍與趙良棟對抗,戰(zhàn)斗十分激烈。趙良棟在夜間設伏,打敗前來偷襲的叛軍,郭壯圖大敗潰退。趙良棟率軍乘勝追擊,一路破關斬將,直抵云南城下,與湖南、廣西的清軍會師。
      趙良棟主張迅速攻城,但滿洲主帥貝子彰泰卻說:“皇上豢養(yǎng)的這些滿洲兵,怎么可以隨隨便便推上前線讓敵人消滅?再說你率領的綠營兵剛到昆明,也應該讓他們休息休息,怎么能讓他們再去遭受傷亡呢!”趙良棟認為,如果不迅速破城,跟叛軍相持時間長了,糧草供應不上,幾十萬軍隊吃什么?再說,皇上派大軍是來消滅叛賊的,怎么可以長期按兵不動呢!在趙良棟的堅持下,彰泰只得下令各路清軍全面進擊。經過8天激戰(zhàn),清軍攻克叛軍的老巢云南城,吳世璠和郭壯圖被迫自殺,三藩之亂被徹底平息,趙良棟為平定云南再立奇功。
      趙良棟攻入云南城后,其部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吳三桂多年積累的大批財物全部交由朝廷處理。當他看到彰泰指示部下劫奪財物和人口時,就堅決出面阻止。史書曾稱贊說:“滇民婦子安全無所離析,皆良棟之力也。”康熙帝亦贊許說:“趙良棟操守頗好,恢復云南,秋毫無犯,在武臣中可謂良將矣!痹谄蕉ㄈ畞y的戰(zhàn)爭中,趙良棟起了重大作用,史載他“攻克府縣凡百數十城,得(降)偽官大小千余,收偽印二百六十余,平蜀及滇僅二歲一月”。戰(zhàn)功卓著,實為清初第一良將。
      趙良棟諳熟兵法,善于指揮作戰(zhàn),但性格耿直,不譎詐詭辯。立的功越多,名聲越大,誹謗也就越多。當時滿洲八旗子弟已經開始腐敗,他們在安樂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喪失斗志,公子王孫大都是無能之輩,朝廷不得不重用漢族將士。趙良棟和朔方軍在平叛戰(zhàn)爭中屢建功勛,多次受到康熙帝的賞贊。為此,引起了朝廷部分滿族大臣的嫉妒和不滿,特別是當朝權臣明珠對趙良棟更是蓄意報復。他們找借口給趙良棟定罪,說他在四川時不及時援助其它戰(zhàn)區(qū),疏請將他革職。在滿族權貴的排擠下,趙良棟落了個“功過相抵,無功可敘”的結果。他一氣之下,遂以病為由辭官返回寧夏賦閑?滴醵迥辏1686年),恢復原職銜。三十二年(1693年),由于噶爾丹內犯,曾暫代寧夏總兵職。后又追敘前功,特授趙良棟為“一等精奇尼哈番”,這是清廷給予有功大臣最高的勛號,可以世代承襲。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帝因親征噶爾丹,決定前來寧夏。半途中,聞報趙良棟于三月丁巳(初六日?)病故于寧夏,深為悼念,他告訴隨行的大臣說(大意):“趙良棟是個有志氣的男子,帶兵打仗立下很多功績。只是性格暴躁,心胸狹窄,往往與他人合不來。有時在朕面前奏事,也言語粗率。朕為了保全功臣,始終寬容他。后來他有病,朕曾賜給藥物。他所上的奏疏,沒有不允準的,這是特意讓有病的人,因心情高興而使病盡快痊愈。今聞他突然去世,朕心里特別悲傷。待朕到了寧夏,一定要將他的妻兒妥善安排,讓他們生活安定,決不能讓仇家陷害!笨滴醯圩詈笳f的話是有所指的,因為他深知趙良棟生前與寧夏總兵官王化行(后改本姓為殷化行)不相容,故作此語?滴醯垴v蹕寧夏后,特命皇長子胤禔(zhī)及部院大臣前往趙府探視致祭,并頒御制祭文和欽賜碑文,賜謚“襄忠”。
      趙良棟去世后,葬于城東張鎮(zhèn)堡(今銀川掌政)渠東。官府在寧夏府城清和門大街為其建牌坊,御書賜坊曰“勇略邦屏”,聯曰“憶昔鷹揚能百勝,每思方略冠三軍”。聯中的“鷹揚”是鷹之奮揚意,喻威武或大展雄才。
      寫到這里,不由得不敬佩康熙帝的知人之明和善待功臣的寬闊胸懷。身為“九五之尊”的皇帝,在坐穩(wěn)江山以后,還念念不忘忠臣良將的功績,實屬不易。試問有幾個“當今圣上”能做到這樣?又有多少忠臣良將最后能落個“壽終正寢”的下場?遺憾的是,大多是“鳥盡弓藏”,被屠殺殆盡,真所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語出《詩經·大雅、蕩》)。
      趙良棟教子馭軍,嚴而有恩。他共有4兒個子,其中長子趙宏燦、次子趙宏燮分別任兵部尚書和直隸總督。清代總督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下轄一至數省,為正二品官,若加兵部尚書,銜為從一品。趙家父子三人任總督的殊榮,震動鄉(xiāng)里,傳遍寧夏,顯赫一時。雍正八年(1730年)追敘趙良棟功勛,詔準入祀賢良祠;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再次追敘趙良棟功績,皇帝準予其一等子爵可由子孫世襲;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對群臣說:“朕恭閱《皇祖實錄》,內載恢復四川,進剿云南,趙良棟立功為最!彼煊謺x封趙良棟為一等伯爵世襲。這雖然有點類似今天的“追認”,對死者已無多大實際意義,但對生者不失為一種安慰。
      

    取建昌之戰(zhàn)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至二十年(1681年)七月,在清平三藩之亂中,勇略將軍趙良棟部收復重鎮(zhèn)建昌(西昌),打通川滇通道之作戰(zhàn)。
      康熙十七年八月,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病死,其孫吳世瑤繼位,退往貴陽。清軍主力在湖南正面戰(zhàn)場展開攻勢。十八年六月,康熙帝采納趙良棟建議,命駐在陜西的撫遠大將軍圖海規(guī)取漢中、興安(今陜西安康),往定四川。八月,圖海決策分四路進軍:圖海率署西安將軍佛尼勒等自興安進,興安總兵程福亮為后援,屯舊縣關;平逆將軍畢力克圖、涼州提督孫思克等自略陽進,西寧總兵朱衣客為后援,駐西河,奮威將軍王進寶、漢中總兵費雅達自棧道進,延綏總兵高孟為后援,駐寶雞;提督趙良棟自徽州(今甘肅徽縣)進。十月,陜西提督趙良棟奉命率師進破密樹關,遣兵襲黃渚關,以分敵勢,攻克徽州。時孫思克所部出略陽,次階州(今甘肅武都),吳三桂部將吳之茂犯略陽,斷孫思克后路。二十七日,趙良棟率師自徽州進克略陽,吳之茂敗走。十一月,趙良棟進取入蜀要道陽平關(略陽南),徇沔縣(今陜西勉縣西)。時王進寶出鳳縣定漢中,趙良棟與之會師于寧羌(今陜西寧強)。十二月,清廷授趙良棟勇略將軍,命與王進寶分兵兩路,平定四川。十九年(1680年)正月,趙良棟所部進入四川。在白水壩(在廣元西北,朝天關西),吳三桂叛軍夾白水江而陣。江水漲,叛軍矢石如雨,清軍無船,阻于江邊。趙良棟令部下視其鞭所指而進,擐甲縱馬渡江。叛軍錯愕奔潰。清軍攻克白水壩,過青川,收復龍安府(今平武)。初八日,綿竹吳軍守將汪文元以城降。十一日,至成都二十里鋪,叛軍巡撫張文德等率文武官200余人迎降,遂復成都。時王進寶于十三日克保寧(今四川闐中),十八日又與建威將軍吳丹等收復順慶(今南充),川北大部分州縣都已平定。二十八日,清廷以趙良棟為云貴總督,加兵部尚書銜,仍兼勇略將軍。二月,命將軍吳丹、鄂克濟哈與趙良棟進剿云貴,命王進寶駐守保寧,留鎮(zhèn)四川。趙良棟分遣游擊冶國用等西徇雅州(今雅安),復象嶺、建昌諸衛(wèi);東略敘州(今宜賓),定納溪、永寧(今敘永)諸州縣。清廷命建威將軍吳丹出永寧達沾益(今云南沾益),趙良棟出建昌達武定。三月,吳世璠遣部將馬寶犯四川。七月,清廷為趙良棟、吳丹各增兵至2萬,定于八月間與廣西、湖南清軍,合攻云貴。八月,叛軍在四川展開攻勢,胡國柱、王會、夏國相等攻陷永寧、瀘州、敘州,復聚窺建昌。趙良棟遣總兵朱衣客率8000人援建昌,朱衣客在天王廟戰(zhàn)敗,退駐雅州;建昌守兵食盡,棄城,九月,建昌復失。十月,康熙帝命廣西、湖南的清軍速取貴州,平定云南。二十年(1861年)二月,兩師會攻昆明。吳世瑤急調馬寶、胡國柱、夏國相等還救云南。清軍遂復瀘州、敘州。三月十五日,叛軍將軍宋國輔、陸道清等獻永寧城降。清廷命趙良棟等分兵邀擊叛軍。七月,李芳述等攻復建昌,胡國柱敗走。建昌之復得,使清軍控馭了自川入滇的重要通道。隨后,趙良棟率部由建昌南下,渡過金沙江,進入云南。

    潛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簡介
      趙良棟,男,漢族,湖北潛江人,1962年4月生,大學文化程度,1982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潛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履歷
      1982年7月潛江縣熊口農場技術員
      1983年6月荊州地區(qū)林業(yè)局林場技術員
      1984年2月潛江縣林業(yè)局營林股技術員
      1986年1月潛江縣(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副主任
      1991年1月潛江市林木良種場場長
      1993年3月潛江市園林綠化管理處副主任
      1996年3月潛江市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1999年1月潛江市政協副主席、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2001年10月潛江市政協副主席、潛江市建設局副局長
      2007年1月潛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趙良棟

    TAGS: 文化人物 藝術家 金庸小說人物 鹿鼎記人物
    名人推薦
    • 張傳偉
      張傳偉(大偉)男 1970年4月10日生于河南夏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全國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chuàng)作高研...
    • 鐘顯金
      1960年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刻字委員會副主任。書法及刻字作品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及聯辦的全國書法屆展、中青年書法...
    • 鄭寒
      鄭寒,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1963年出生,擅長山水、人物、花鳥硯的制作。黃山市屯溪區(qū)政協委員,當代著名硯雕家,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 朱術桂
      朱術桂(1617年10月24日-1683年7月20日),字天球,號一元子,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皇子遼王朱植的后代,受封寧靖王,為太祖九世孫。南明時期先后在...
    • 趙半知
      趙秉衡 ( 1924.10.22 - 1997.11.21)筆名趙半知,天津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協天津分會名譽理事,市老年書畫研究會藝術顧問,和平、南開等區(qū)書...
    • 趙林池
      趙林池,漢族,1941年生于山東,齊派傳人,著名國畫藝術家。蝦蟹雙絕名震華夏。中華墨蟹畫法創(chuàng)始人,畫法是明清五百年以來獨家首創(chuàng),為中華藝術史增...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