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鐘書 - 簡介
陳鐘書(1891~1938年)字樹藩,生于云南安寧縣八街月照屯村,后為生活所迫,舉家遷至八街何家營。陳鐘書有兄弟姐妹8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貧寒,讀了兩年私塾后,11歲時即輟學幫人放牛。為替父母分擔家庭重擔,16歲就獨自到大石洞開荒,栽種蕎麥。1908年,為幫家中還債,陳鐘書憤然以十二吊銅錢的代價將自身抵大里屯的戶籍兵,編人十九鎮(zhèn)(師)七十四標(團)。1911年隨軍參加“重九”起義,后參加北伐。在護國、靖國、護法、反對張勛復辟等歷次戰(zhàn)爭中,鐘書作戰(zhàn)勇敢,屢建奇功,由士兵升至排長、連長。后又被保送到云南講武堂深造。畢業(yè)后分到龍云部隊近衛(wèi)團任營副。1927年,在“六·一四”政變中,忠誠于龍云,并立戰(zhàn)功,遂晉升為國民革命軍三十八軍九十八師三旅五團少將團長。
1931年4月調任麻栗坡特別區(qū)少將銜邊防督辦,署行政,監(jiān)司法、軍事和外事,并兼麻栗坡學校督監(jiān)。在任上他經(jīng)常微服私訪或派人到民間與邊防了解民情。他治軍嚴明,并積極興辦團練,鞏固邊防。經(jīng)他一年多的經(jīng)營,邊防一帶滇軍軍威大振,邊境安寧,盜匪匿跡。連遠在越南的法國人都對他敬畏三分。嚴懲當?shù)匚:γ褡謇、欺詐百姓的地方惡勢力,如查抄土豪劣紳宋某的家、槍斃宋母吳氏,制服馬關地霸李某等。為使邊地兒童有讀書的機會,陳鐘書動員當?shù)厥考澕Y興辦學校,聘請有志青年到校任職。1932年10月17日卸任時,當?shù)厝罕娫诮稚蠑[香案送別,地方父老送陳鐘書一枚金質紀念章,為他立了一塊德政紀念碑,勒文歌頌了陳鐘書的德澤和功績。
陳鐘書 - 為國捐軀
陳鐘書每次回鄉(xiāng)都身穿便服,毫無將軍的作派,時常和窮人蹲狗肉攤共飲攀談,每到一處人們也喜歡和他接近,老人當眾直喚他的小名。陳鐘書亦常借此時機給鄉(xiāng)親們講目睹的一些愛國故事。當他知道家鄉(xiāng)受災時,便拿出準備建房的積蓄,三次在街子天施米。不顧門當戶對之傳統(tǒng)和貧窮的楊老五拜親家。對自己的親人要求非常嚴格。其族中有一兄長是安寧、易門、羅次、昆陽、祿豐5縣聯(lián)防剿匪大隊長,借“接風”之名,宴請鐘書為陳辦私事。陳鐘書誠懇勸告:“大哥,我們是為百姓辦事的官,應該處處為百姓著想,多為百姓辦些好事”。陳鐘書之弟叫幫工到風水林里砍柴,鐘書知道后,把他叫來,沉痛地說:“如果大家都跟隨你亂砍濫伐,水土流失,大龍?zhí)端貙⒖萁,我們陳家就成了罪人,受到后輩的咒罵!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陳鐘書對家人說:“日本帝國主義欺侮我國人民實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線,不打敗日本鬼子決不回家”。9月,陳鐘書調任六十軍一八三師五四二旅旅長,10月5日從昆明誓師出發(fā),奔赴抗日前線。1938年4月22日至5月14日,六十軍投入了極其慘烈的第二次臺兒莊血戰(zhàn)。在這次會戰(zhàn)中一八三師作為主攻部隊走在最前,也打得最為慘烈。陳部奉命守衛(wèi)邢家樓、五圣堂。
22日戰(zhàn)斗打響,陳鐘書鎮(zhèn)靜指揮。在武器裝備懸殊很大的情況下,云南健兒憑著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打退了日寇多次進攻。日寇驚奇遇到了一支英勇頑強的中國軍隊,遂派出飛機在陣地上低空掃射,密集炮火狂轟濫炸。友軍湯恩伯所屬部隊抵擋不住退出第一線后,滇軍將士們仍在那一望無垠、無險可據(jù)的平原上,粉碎了日寇40余次的瘋狂進攻。日寇糾集步兵、騎兵,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我陣地猛攻,陳鐘書傳令隱蔽,當日寇進入有效射程內時,一聲令下,機槍、手榴彈一齊射向敵人,日軍丟下無數(shù)尸體,狼狽退去。
23日下午,日寇又發(fā)動更大規(guī)模沖鋒,但我方彈藥已供運不上。陳鐘書端起槍,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率領將士沖向日寇,與敵展開肉搏戰(zhàn),再次擊潰超過我方數(shù)倍兵力的日軍。但在肉搏戰(zhàn)中,陳鐘書面部不幸被一顆流彈擊中,被運過運河后壯烈犧牲,時年47歲。遺體由火車運至徐州,埋葬在東關外亂葬崗中。
抗戰(zhàn)勝利后,被追贈中將銜。
198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正式追認陳鐘書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