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劉西元

    劉西元

    劉西元(1917-2003),原名劉熙元,曾用名劉東元。江西省吉安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zhàn)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yōu)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首任副政治委員。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勛章。

    人物簡介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軍學校政治部青年干事,紅一軍團第四師青年干事,十二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委員,魯南支隊政治委員,教導第二旅六團政治委員,濱海軍區(qū)濱北軍分區(qū)政治委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通化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獨立第二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zhàn)軍第三縱隊副政治委員,第四野戰(zhàn)軍四十七軍副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軍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主席,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qū)副政治委員,南京軍區(qū)副政治委員。

    人物事跡

    劉西元,吉安縣桐坪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政治委員,濱海軍區(qū)濱北軍分區(qū)政治委員等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東北野戰(zhàn)軍第3縱隊副政治委員,第四野戰(zhàn)軍47軍副政治委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志愿軍38軍政治委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總政治部副主任,蘭州軍區(qū)副政治委員,南京軍區(qū)副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勛章。

    1917年,劉西元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家。十二歲時,經熟人介紹,劉西元到吉安城一家布店當學徒,過著“包身工”的生活,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體會不到其艱苦!

    劉西元

    1930年10月3日夜晚,槍炮聲響了一夜,紅軍“九打吉安”終于占領了這座古城。早晨,滿街的軍人川流不息,軍帽上綴著醒目的紅色五角星,這支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得民心。紅軍立即召開群眾大會,宣布成立江西省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曾山任主席。1931年,劉西元毅然參加紅軍,此時,紅軍已發(fā)展到4萬余人。在經過一至五次反“圍剿”之后,1934年中央蘇區(qū)狼煙四起,由于當時毛澤東被剝奪了領導權,紅軍決策人繼續(xù)堅持“堡壘對堡壘”御敵于“國門”之外的錯誤策略,導致了紅軍巨大的傷亡,造成的損失極為嚴重。10月10日晚,中央紅軍被迫開始作戰(zhàn)略轉移。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按照中革委命令,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當時,劉西元沒有想到這一走就是18年之久,這一步踏出就是二萬五千里之遙。

    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后,38軍首批入朝參戰(zhàn)。政委劉西元與同是吉安人的軍長梁興初率部隊于1950年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他們冒著風雪占領狗峴嶺黃龍洞軍械庫,勝利完成了武器裝備和軍工廠搶運任務。然而不久,38軍卻因在第一次戰(zhàn)役中貽誤戰(zhàn)機,受到彭德懷的嚴厲批評。因為他們誤將熙川守敵南朝鮮軍一個營當成美軍一個“黑人團”,致使攻擊命令遲遲未下,造成熙川守敵脫逃。第一次戰(zhàn)役剛結束,劉西元、梁興初收到彭德懷司令員、鄧華、洪學智副司令員聯(lián)名簽署并報軍委的電報,嚴厲批評38軍在打熙川、穿插軍隅里、新安州作戰(zhàn)中貽誤戰(zhàn)機的錯誤。38軍黨委擴大會議上,與會人員一聲不吭。劉西元帶頭站起來,自我檢討說:“這一仗沒有打好,梁興初作為一軍之長固然有責任,我作為軍黨委書記、軍政治委員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家應當分擔,關鍵是要在以后的戰(zhàn)斗中打出38軍的威風來!闭挝瘑T的一席話,如一股暖流,會議的沉悶氣氛頓時得到了扭轉。第二次戰(zhàn)役打響了,在劉西元和梁興初的一再請戰(zhàn)下,志愿軍總部決定將圍殲德川境內的李承晚偽7師的任務單獨交給38軍。根據前次失利的經驗教訓,劉西元和梁興初運用先遠后近和先側翼迂回、后正面攻擊的戰(zhàn)術,指揮部隊向敵發(fā)起攻擊。第112師從1950年11月25日16時30分起向南猛插,于26日5時占領德川西面的云松里等地,切斷了李承晚偽7師西逃之路。11月26日,38軍各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四面八方發(fā)起猛攻。敵人在飛機掩護下兩次企圖突圍,均未能得逞。激戰(zhàn)至晚上7時,德川之敵大部分被殲,還俘虜了美軍顧問團上校1名、中校1名、少校5名。被許多中國人所熟知的松骨峰戰(zhàn)斗就發(fā)生在這次戰(zhàn)役中。著名作家魏巍根據松骨峰戰(zhàn)斗寫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結合戰(zhàn)局的發(fā)展,志愿軍總部適時命令38軍向敵縱深迅猛穿插。28日,38軍113師及時搶占了三所里地區(qū),卡住了敵軍南撤的咽喉,并在隨后數(shù)日內頑強阻擊,守住了陣地。二次戰(zhàn)役由此取得了空前的勝利。

    38軍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毛主席發(fā)來電報,祝賀二次戰(zhàn)役取得的偉大勝利。彭德懷總司令親自起草電報,傳令嘉獎38軍。彭總在電報結尾加上的“38軍萬歲!”讓38軍從此有了“萬歲軍”的美譽。在前線指揮戰(zhàn)斗的梁興初、劉西元接到彭總的嘉獎令之后,都流了眼淚。

    特別在1950年11月的第二次戰(zhàn)役中,劉西元率領38軍在氣溫降至零下30℃、供應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發(fā)動官兵克服困難,浴血奮戰(zhàn),殲滅德川南朝鮮軍1個師,占領了三所里、龍源里,阻止敵人南逃北援,粉碎了“聯(lián)合國軍”發(fā)動的圣誕節(jié)結束朝鮮戰(zhàn)爭的總攻勢,為兩線戰(zhàn)役的勝利、扭轉朝鮮戰(zhàn)局起了重大作用。

    1951年春節(jié)剛過,美軍糾集20余萬人,開始采用“磁性戰(zhàn)術”和“火海戰(zhàn)術”對我進行反撲,劉西元指揮38軍堅守陣地17個晝夜,有效分割了東西線敵軍,為掩護志愿軍主力在橫城地區(qū)反擊贏得了寶貴時間,從而立下了顯赫的戰(zhàn)功,受到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聯(lián)合部通報表揚。

    當晚,毛主席設宴招待劉西元和肖華。吃飯時,毛主席詳細詢問戰(zhàn)士在前方的生活情況。當?shù)弥捎跀硻C封鎖,戰(zhàn)士們有時幾天餓著肚子打仗,長時間不能洗澡更衣,身上長了虱子等情況時,毛主席深沉地對劉西元說:“我們的戰(zhàn)士太辛苦了,國內人民正在想辦法幫助前方克服困難。我們的總理、朱老總他們,都在親自組織群眾給前方同志們做炒面、做干糧,你們在前方吃到這些東西沒有?”毛主席的一席話,讓劉西元激動得流出熱淚。

    劉西元說:“請主席放心,前方的困難已經有了好轉,為了保衛(wèi)祖國,支援朝鮮,大家對打敗美國侵略者的信念十分堅定,也很樂觀。”毛主席聽到這里,很有感觸地對劉西元說:“我們的戰(zhàn)士是不怕困難的,我們的人民是不怕困難的,我們的民族、我們的黨是不怕困難的。戰(zhàn)爭不是我們想打不想打的事,杜魯門把戰(zhàn)爭搞到我們頭上來了嘛!你不打也得打。為了支援朝鮮,保衛(wèi)我們的建設,我們硬是要把這場反侵略戰(zhàn)爭打贏,一直打到那位杜魯門總統(tǒng)罷手為止!

    毛主席的這次接見,長達4個多小時,不久,劉西元重返朝鮮前線,向部隊詳細傳達了毛主席的關懷和指示,極大地鼓舞了部隊士氣。

    1983年12月劉西元離職休養(yǎng)后,仍十分關心黨、國家和軍隊的建設和發(fā)展,關心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保持革命晚節(jié)。劉西元將軍情系家鄉(xiāng)、關愛家鄉(xiāng)。為支持家鄉(xiāng)建設,建設吉安縣將軍園,他協(xié)調爭取了不少建設資金,“將軍園”建成后,吉安縣人民政府特邀了劉老將軍參加開園慶典活動。當?shù)弥┢烘?zhèn)建設農貿市場時,他個人又捐贈3000元,獻出了熱愛家鄉(xiāng)的一番情意。劉西元(正大軍區(qū)職務待遇)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03年7月1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6歲。

    大事年表

    早期革命

    1917年2月26日生于江西省廬陵(今吉安)縣桐坪鎮(zhèn)社上村貧苦農民家庭。曾入私塾兩年。1929年到吉安城當學徒。

    1930年10月4日,紅軍攻下吉安城后,參加了吉安學徒聯(lián)合會的劉西元報名參軍,在紅軍部隊撤離吉安時,被編入少年先鋒大隊第三隊,擔任班長。

    1931年1月參加工農紅軍,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歷任職務

    1932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任黨支部青年委員、共青團支部書記。

    1932年12月,調任校政治部青年干事。

    1934年3月,劉西元調任紅一方面軍直屬隊黨總支青年干事。

    1934年5月,調任紅3軍團第6師政治部青年干事,參加了中央蘇區(qū)歷次反“圍剿”。

    1934年10月,隨部隊開始長征。

    1935年1月,在遵義劉西元調任紅1軍團第4師政治部青年干事。

    1936年2月參加東征戰(zhàn)役,進入山西臨汾地區(qū)。4月任紅4師直屬隊黨總支書記。5月東征戰(zhàn)役結束,隨部西渡黃河。

    1936年6月入瓦窯堡紅軍大學第二科學習。1937年1月,留校任俱樂部主任。4月調任紅4師第12團政治委員。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的7月份,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3營政治教導員,參加了平型關、午城、井溝等戰(zhàn)斗。

    1939年3月,任686團政治委員,隨115師主力由晉西進至魯西,曾率部首戰(zhàn)樊壩,在魯南費縣開創(chuàng)魯南抗日根據地。

    1939年4月4日,任魯南支隊政治委員兼686團政治委員。

    1939年10月,魯南支隊第7團和蒙山大隊編入686團,改稱115師教導2旅第6團,劉西元任政治委員。參加開辟濱?谷崭鶕亍T谯俺菓(zhàn)役中,所部6團8連獲“郯城模范連”榮譽稱號。

    1943年3月,任第6團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

    1943年9月,任新開辟的濱海區(qū)北部根據地軍分區(qū)政治委員兼中共濱北地委書記。

    1945年8月,任山東軍區(qū)第1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大反攻作戰(zhàn)。

    1945年9月,任中共通化地委書記,赴任時改名劉東元。到任后將進入通化的軍隊和地方武裝合編為遼東人民自治軍通化支隊,任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46年1月,通化地委改為省委,成立通化軍區(qū),任通化軍區(qū)司令員。2月通化支隊改稱楊靖宇支隊,

    1946年7月,改編為遼寧軍區(qū)獨立第2師,任師長兼政治委員,11月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3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48年1月,3縱改為東北野戰(zhàn)軍第3縱隊,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后任第40軍副政治委員。

    1949年3月,調任第47軍副政治委員,隨部向中南進軍。10月,參加了解放四川的戰(zhàn)斗。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3月,任第38軍政治委員、軍黨委書記。

    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軍政治委員。第38軍被彭德懷譽為“萬歲軍”,被魏巍譽為“最可愛的人”。他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

    1951年3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住處接見了劉西元和總政治部副主任肖華。

    1952年5月,劉西元奉調回國,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長。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他時才38歲,是當時解放軍中將年齡最小的人。

    1956年任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并任中華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副主席。

    1957年任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時,胡耀邦任第一書記。

    1958年4月,當選為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主席。

    1959年2月,率中國青年代表團出席在開羅舉行的亞非青年會議。

    1959年8月,率團赴布拉格出席世界青聯(lián)第五屆會員組織代表大會,當選為世界青年聯(lián)合會副主席。

    1964年9月調任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967年6月任總政副主任。

    在“文化大革命”中,劉西元堅持原則,對黨忠誠。還盡力保護被“打倒”的干部,后來自己也被“打倒”。

    1968年9月,周恩來在國慶上天安門的名單中指名要劉西元上。

    1968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1969年7月調任蘭州軍區(qū)副政治委員,

    1973年1月任南京軍區(qū)副政治委員。

    1983年12月離職休養(yǎng),享受大軍區(qū)正職待遇。

    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003年7月1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6歲。

    個人榮譽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當時最年輕的中將。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拔母铩敝幸虮Wo蒙冤的干部而被批斗。1973年1月任南京軍區(qū)副政治委員。1983年12月離休。1988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03年7月14日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6歲。

    人物生平

    劉西元原名劉熙元,曾用名劉東元。1917年2月26日出生于江西省廬陵(今吉安)縣桐坪鄉(xiāng)社上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本村讀了兩年私塾,12歲起獨自到吉安縣城謀生,先后在布店、雜貨店、煙店學徒。1930年10月4日,紅一方面軍攻克吉安后,參加了吉安學徒聯(lián)合會的劉西元報名參軍,在紅軍部隊撤離吉安時,被編入少年先鋒大隊第三隊,擔任班長。1931年1月,被派往紅十三軍列寧青年學校學習,后因病未去,被分配到紅一方面軍后方辦事處特務連當司號員。4月,特務連劃歸瑞金紅軍學校建制。8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5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黨支部青年委員、共青團支部書記。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歷任紅軍學校司號連司號員,紅軍學校政治部青年干事,紅一方面軍直屬隊黨總支青年干事,紅3軍團第6師政治部青年干事,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的歷次反“圍剿”作戰(zhàn)。1934年10月,隨部隊開始長征。1935年1月,在遵義任紅1軍團第4師政治部青年干事。到達陜北后,1936年2月參加東征戰(zhàn)役,進入山西臨汾地區(qū)。4月任紅1軍團第4師直屬隊黨總支書記。5月東征戰(zhàn)役結束,隨部西渡黃河。6月入瓦窯堡抗日紅軍大學第二科學習。1937年1月,留校任俱樂部主任。1937年4月調任紅1軍團4師第12團政治委員。

    抗日戰(zhàn)爭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3營政治教導員,參加了平型關、午城、井溝等戰(zhàn)斗。1939年任686團政治委員,隨115師主力由晉西進至魯西,率部參加了鄆城樊壩戰(zhàn)役、陸房突圍戰(zhàn)等,在魯南費縣開創(chuàng)魯南抗日根據地。后任魯南支隊政治委員兼686團政治委員,115師教導2旅6團政治委員,參加開辟北起膠濟鐵路、南抵隴海鐵路、西至沂河、東至黃海邊的濱?谷崭鶕。在郯城戰(zhàn)役中,所部6團8連獲“郯城模范連”榮譽稱號。1943年3月山東八路軍整編,主力部隊全部地方化,劉西元任第6團政委兼政治處主任。9月任濱海軍區(qū)濱北軍分區(qū)政治委員兼中共濱北地委書記,他與司令員梁興初建立3個縣委和縣民主政府,組織抗日群眾團體。1945年解放了諸城、高密、膠縣等大片地區(qū)。8月份日本投降,八路軍整編,任山東軍區(qū)第1師政治部主任等職。率部先后參加陸房突圍、沂蒙山區(qū)反鐵壁合圍、山東軍區(qū)1944年和1945年對日、偽軍攻勢作戰(zhàn)和大反攻等大小上百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

    解放戰(zhàn)爭

    解放戰(zhàn)爭時期,赴東北,受命開辟通化地區(qū),任中共通化地委書記,赴任時改名劉東元。到任后將進入通化的軍隊和地方武裝合編為遼東人民自治軍通化支隊,任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6年1月,通化地委改為省委,成立通化軍區(qū),任司令員。2月通化支隊改稱楊靖宇支隊,他指揮所部平息當?shù)胤磩游溲b叛亂,迅速打開建設根據地局面,部隊由千余人發(fā)展到八九千人。同年7月,部隊改編為遼東軍區(qū)獨立2師,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后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3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zhàn)軍第3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副政治委員,先后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攻克四平戰(zhàn)斗、東北1947年攻勢作戰(zhàn)和遼沈、平津等戰(zhàn)役。同時3縱開展訴苦教育,劉西元下部隊指導工作,總結訴苦教育的經驗上報軍委,毛主席親自修改匯報稿并轉發(fā)全軍學習,在3縱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1949年3月調任第四野戰(zhàn)軍第47軍副政治委員,隨部進軍中南。衡寶戰(zhàn)役后,隨第二野戰(zhàn)軍參加西南戰(zhàn)役、解放重慶等。在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環(huán)境中,他轉戰(zhàn)南北,不畏犧牲,斗志頑強,馳騁鏖戰(zhàn),威震敵膽,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yè)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第38軍政治委員、軍黨委書記。

    抗美援朝

    第一次戰(zhàn)役

    1950年10月19日,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8軍政治委員。指揮所部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一、二、三、四次戰(zhàn)役。

    11月26日,梁興初和劉西元命令各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四面八方發(fā)起猛攻。敵人在飛機掩護下兩次企圖突圍,均未能得逞。激戰(zhàn)至晚上7時,德川之敵大部分被殲,還俘虜了美軍顧問團上校1名、中校1名、少校5名。

    被許多中國人所熟知的松骨峰戰(zhàn)斗就發(fā)生在這次戰(zhàn)役中。著名作家魏巍據松骨峰戰(zhàn)斗寫成了那篇著名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

    第二次戰(zhàn)役

    第二次戰(zhàn)役中與軍長梁興初指揮所部殲德川南朝鮮軍1個師大部,繼令一部先敵占領三所里、龍源里,阻敵南逃北援,對戰(zhàn)役西線作戰(zhàn)勝利起了關鍵作用,第38軍由此贏得“萬歲軍”之美譽。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

    職務變動

    1951年3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住處接見了劉西元和總政治部副主任肖華。1952年5月回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長,1956年起調任中國新民主主義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并任中華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副主席,1957年任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時,胡耀邦任第一書記。1958年4月,當選為全國青聯(lián)主席。1959年2月,率中國青年代表團出席在開羅舉行的亞非青年會議。8月,率團赴布拉格出席世界青聯(lián)第五屆會員組織代表大會,當選為世界青年聯(lián)合會副主席。劉西元將軍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期間,利用各種渠道廣泛開展民間外交、廣交各界朋友,為促進國際交往、密切黨和各民主黨派人士的關系做出了積極貢獻。1964年重返部隊,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

    十年動亂

    十年動亂,劉西元堅持原則,對黨忠誠。還盡力保護被“打倒”的干部,后來自己也被“打倒”。在“文化大革命”中,劉西元將軍剛任總政治部副主任不到4個月,即遭到審查、批斗、抄家,但他旗幟鮮明,嫉惡如仇,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斗爭。粉碎“四人幫”之后,他堅決執(zhí)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積極擁護改革開放和部隊精簡整編,自覺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1968年9月,周恩來在國慶上天安門的名單中指名要劉西元上,10月1日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1969年6月起任蘭州軍區(qū)副政治委員,他并不計較這次“降職”,愉快地投入了工作。1972年11月調任南京軍區(qū)副政治委員、黨委常委,在任期間為培養(yǎng)大批優(yōu)秀軍隊干部作出重要貢獻。

    文革后期

    1983年12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準劉西元同志離休,享受大軍區(qū)正職待遇。離職休養(yǎng)后,他仍十分關心黨、國家和軍隊的建設和發(fā)展。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政協(xié)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TAGS: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中國人民解放軍人物 軍事家 軍人 將軍 政治人物 江西人
    名人推薦
    • 孔俊彪
      孔俊彪,(1917—2001)福建省寧化縣人。又名孔祥光,著名開國少將。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孔瑞云
      孔瑞云,福建省上杭縣人。1930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 隗福臨
      隗福臨,1938年2月出生,遼寧省新賓縣人。1956年,考入齊齊哈爾步兵學校,1960年,從軍校畢業(yè)后擔任見習排長。1967年,隗福臨越級提升為營長,其后...
    • 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馬斯
      卡洛斯·卡斯蒂略·阿馬斯(CarlosCastilloArmas,1914年11月4日-1957年7月26日),陸軍上校、獨裁者、危地馬拉總統(tǒng)。
    • 拉烏爾·塞德拉斯
        拉烏爾·塞德拉斯(Raoul Cédras,1949年7月9日-),海地前軍方拉烏爾·塞德拉斯領導人,準將,1991年9月29日發(fā)動政變推翻...
    • 李銀橋
      李銀橋(1927年9月-2009年9月22日),曾先后任毛澤東主席的衛(wèi)士、副衛(wèi)士長、衛(wèi)士長。1927年9月生于河北省安平縣東河疃村,是武當派的俗家弟子,擅...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