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敬 - 個人簡歷
1928年10月17日 出生于北京市景山后街。
1935-1948年 在北京市什剎海小學、北京市藝文中學上學。
1948-1949年 在石家莊華北大學農學院學習。
1949-1952年 在北京農業(yè)大學學習。
1952-1953年 春在北京農業(yè)大學聽蘇聯(lián)專家講課。
1953-1957年 在山西省農業(yè)科學所園藝系工作。
1957-1984年 在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果樹所工作。歷任系副主任、主任、副所長,1984年升為所長。
1984年11月12日 病逝于北京。
于敬 - 生平簡介
于敬,1928年10月17日生于北京。父親是一位資深的中學語文教師,于敬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中學時代,他經(jīng)歷了日偽統(tǒng)治和抗戰(zhàn)勝利后的中華民國時期,目睹了日寇對中國同胞的殘暴和國民黨政府的腐敗,憑著北京學生特有的政治敏感和對自由的渴望,逐漸接近進步同學,參加地下黨外圍組織成立的學生合唱團,以音樂為武器喚起民眾。于敬擔任合唱團指揮,多次演出“黃河大合唱”全組歌曲,在革命洪流中鍛煉成長。
新中國成立前夕,于敬懷著“科學救國”的抱負,考取了從解放區(qū)遷來的華北大學農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院系調整,在新成立的北京農業(yè)大學繼續(xù)學習,于1952年畢業(yè)。于敬博學多才,愛好廣泛。業(yè)余時間愛好音樂、歌舞、京劇和體育。中學時代的社會活動鍛煉了他的組織才能,同時他也從豐富的文體活動中受益匪淺。1976年,于敬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78年出席了全國第一次科學大會。50年代,于敬致力于果樹修剪的研究和技術推廣,為推動山西省果樹生產(chǎn)作出了貢獻。70年代初,他開始進行蘋果矮化砧中間砧的試驗研究。他注重深入實際,親自動手,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掌握了大量的試驗材料。經(jīng)過多年努力,終于選出一批優(yōu)良中間砧材料,為蘋果品種選育研究創(chuàng)造了條件。于敬經(jīng)常到農村基點指導工作,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由于當時部分農村衛(wèi)生條件差,群眾的衛(wèi)生觀念淡薄。于敬不慎食入病豬肉,被豬囊蟲潛入腦室,當時未顯癥狀,因而沒有引起他的注意。1983年冬天,于敬兩腿漸感不支,隨后腦子遲鈍,病癥日漸嚴重。雖多次轉院,但未得到正確的診斷和及時、有效的治療。1984年11月12日,于敬病逝于北京,享年56歲。于敬生前一直在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果樹所(1957年前,果樹所前身為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系)工作,先后擔任栽培系副主任、主任、副所長、所長等職。
于敬 - 主要論著
1 于敬等.矮化砧及中間砧嫁接苗木的快速繁殖.山西省果樹所果樹工作通訊.1976:4~5,53~55.
2 于敬.我省蘋果砧木與栽培品種的應用問題.山西果樹.1980(1)5~8
3 于敬.關于蘋果整形修剪的幾個問題.山西果樹.1980(2):12~14
4 于敬等.幾個M系砧木在山西的表現(xiàn)情況.果樹砧木論文集.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6~211
5 于敬等.武鄉(xiāng)海棠中間砧的利用研究.果樹砧木論文集.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6 于敬等.蘋果矮化砧木的株系選擇(Ⅰ)中間砧“S20”利用研究.山西果樹.1982(1):2~8.
7 于敬等.蘋果矮化砧木的株系選擇(Ⅱ)武鄉(xiāng)海棠S63中間砧的利用研究.中國果樹.1982(4):1~5
8 于敬等.武鄉(xiāng)海棠蘋果矮化砧予選指標研究.中國果樹,1985(1):1~5
9 于敬等.蘋果的矮化栽培.山西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編.1977
于敬 - 主要貢獻
山西是新中國成立后蘋果發(fā)展的新區(qū),1957年發(fā)展到282 萬株,比新中國成立初期增加93倍。1961年發(fā)展到658萬株,比1957年又增加1.3倍。于敬正是在果樹大發(fā)展時期來到山西從事果樹栽培研究工作的。當時群眾缺乏栽培管理經(jīng)驗,而整形修剪更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很多地區(qū)任果樹自然生長,造成樹冠紊亂、主從不分、樹體衰弱,影響了樹冠的擴大和骨干枝的形成,大大推遲了結果年限。因此,亟需針對當?shù)鼐唧w情況,提出合理的修剪技術。對于喬化砧樹,在正確的栽培管理條件下,通過合理修剪,形成疏散分層形的樹形,可以增強樹勢,擴大樹冠,使枝條分布均勻、層次明顯;主從關系分明,骨架牢固;內部易形成大量短枝、適時開花結果。這對黃土高原土層深厚,但氣候干旱、降雨量少、風沙多等自然環(huán)境,有針對性的取長補短作用。為盡快將有關技術普及到群眾中去,于敬在50-70年代,不斷通過田間試驗、講課、示范、樣板田蹲點、巡回檢查、著書撰文等多種形式,傳授果樹修剪技術,終于使大家認識趨于一致,在群眾思想中牢固地確立了蘋果整形修剪的觀念,使蘋果栽培業(yè)正常發(fā)展。經(jīng)過延續(xù)20多年群眾的實踐,隨著樹齡的增加,有的樹又出現(xiàn)新問題。如主枝較多,主從不分,甚至層距也不明顯,造成樹冠密閉;有的樹高一直延伸,操作不便。于敬針對性地提出疏掉部分大枝、中央干落頭、去留骨干枝、大型輔養(yǎng)枝、結果枝組、直立枝和下垂枝等,有效地改善了光照條件。70年代,全國普遍重視矮化果樹栽培。由于矮化砧進入結果期早,對營養(yǎng)條件反應敏感,結果過多又容易產(chǎn)生隔年結果現(xiàn)象,密植也容易互相遮蔭,因此,修剪也必須跟上。針對矮化砧樹的特點,于敬提出“主干形”整形修剪原則,即上下層各主枝插空生長,中心干與主枝維持主從關系,結果枝組直接著生在層間主干及主枝上。他還根據(jù)多年經(jīng)驗,編寫了《蘋果的矮化栽培》一書,以便于群眾學習和掌握。這些有意義的工作,對當時促進蘋果生產(chǎn)的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