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3——1988北京大學東語系日語專業(yè)
1988——1991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
1991——1995廣電部外交司
1995——1999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焦點訪談》記者
1999——2005CCTV駐日首席記者
2005——今CCTV海外中心《環(huán)球時訊》主播
1999年成為中央電視臺駐日首席記者之后,孫寶印以其睿智流暢的報道風格贏得觀眾的喜愛,并成為中央電視臺研究日本問題的專家型記者。
2005年回國以后,孫寶印加盟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成為早間8:00《新聞60分》、晚間21:30《今日關注》欄目主播,并在2005年參與報道我國第一次赴東非大裂谷科考活動。此次以“榮譽車手”的身份參與中國-東盟拉力賽,對于喜歡挑戰(zhàn)、善于開拓的孫寶印來說,是一次“充滿期待”同時“可以盡情發(fā)揮的”機會。每天完成賽程之后,孫寶印將在當地“金花”或電視主持人的引導下,用擅長發(fā)現(xiàn)的雙眼去看東盟六國神奇獨特的民俗風情,并采訪各地重要的神秘人物,同時與參賽的各國賽手進行互動,將沿途有趣的體驗展現(xiàn)給觀眾。
在日本
孫寶印原來是《東方時空》欄目主持人。1999年3月份,他被派駐日本,任駐外記者。從臺前走到幕后,孫寶在日本已經渡過4年的時間。
回憶起剛到日本的日子,孫寶印給我們講“我們剛到的時候,還不是特別了解情況,哪些店可以買到比較物美價廉的東西。(這里的東西)都很貴,所以當時我們吃水果完全改變了在國內吃水果這種習性,幾乎是很舍不得的這種感覺,后來隨著生活時間長了,就會發(fā)現(xiàn)周圍有一些店,一些特定的店,在一些特定的時間,會有些打折的情況,我們會找那樣的時候,可以買到比較便宜的東西,長期下來,對生活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在異國他鄉(xiāng)生活要適應,工作上也有許多困難要克服,首先一個就是語言上要過關,再就要深入了解日本整個社會,這樣才能在報道時把握好分寸!暗寐钊肴チ私馊毡旧鐣1热缯f,我當初來的時候,語言方面可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真正去深入到這個社會去采訪,是需要慢慢積累經驗的,這個過程很重要!
第一次采訪靖國神社歷險
當問及在日本采訪時是否遇到不少困難時,孫寶印的回答很干脆“當然有。我記得我們在1999年8月15日,第一次采訪靖國神社的時候,我就站在一群穿著當年老兵衣服的那些士兵的旁邊。他們都穿著過去的衣服,拿著步槍,列隊在那兒喊口號、踏步。我就站在他們旁邊說了一段詞,大概意思就是說,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日的時候,但是在日本這個特殊的地方,依然是沉渣泛起!痹谂赃吳∏∮幸粋人,大概能聽懂中國話,或者他聽到了孫寶印說話里面提到了“法西斯戰(zhàn)爭”這幾個字,猜到他說的意圖。他告訴了身邊的幾個人,大概是右翼分子,他們過來就跟孫寶印說“我們不歡迎中國記者”。的確是在當時比較特定的環(huán)境下,會碰到這樣一些來自右翼的壓力。
作記者就要采訪,而在異國他鄉(xiāng)一個不熟悉的環(huán)境里獲取新聞線索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拔覀兊那烙羞@么幾個:一個是它的政局的變動,會有事先的一些征兆。比如說有比較大的變化之前就會有一些現(xiàn)象出來,日本的報紙、日本的新聞界會有一些報道,我會隨時關注這些東西,在一些預計的時間段,我們提前做好準備,當天發(fā)生新聞的時候,我們可以及時做報道。另外一個,自己有一些華人圈的朋友,有關華人、華僑的一些事情,他們會主動找到我們,因為在這兒工作好多年了,會建立一些聯(lián)系,一旦有些大事的時候,他們都會通知我們。還有就是跟日本的一些媒體,保持比較多的聯(lián)系。我們跟日本的電視臺,跟日本一些報紙,都有一些記者方面的朋友。”
絕處逢生
中央電視臺長駐日本的記者只有兩個,一個是孫寶印,一個是他的搭檔楊少波,但就是這個兩人小組始終活躍在重大新聞發(fā)生的現(xiàn)場。在這段時間里,他們還結交了很多朋友,尤其是日本的朋友,孫寶印說:“他們知道我們是做媒體的,非常羨慕,覺得你們在為中國人了解日本做工作,所以在許多情況下他們也都很支持我們。比如說,我們有時候做采訪的時候,經常是一種很急的采訪,當天就要播或者是第二天就要播,我們沒有時間,在日本的習慣是必須要提前向別人做出書面采訪申請,經過對方單位宣傳部門的同意以后,才能給你一個答復,然后會跟你商量一個時間、怎么辦。但是好多時候,我們節(jié)目不允許的時候,我們只能跟別人說非常抱歉,我們的節(jié)目要求很緊,尤其是我們是要向中國的觀眾介紹日本的情況,這個時候一般他們都會給予很大的方便!
即使孫寶印把這些說得輕描淡寫,但很多采訪仍然可以說困難重重。1999年年底澳門即將回歸,孫寶印希望能夠采訪到日本的一些政要,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澳門回歸,看待這件對中國人來說非常重大的事情。當時他們聯(lián)系的是時任日本外長和野洋平。但是到年底的時候,和野洋平的日程非常緊,在整個聯(lián)系過程中,他的秘書一直對孫寶印說非常困難。孫寶印不放棄最后的一絲希望,仍然努力爭取,但是那時他也感覺到機會有些渺茫。
“這樣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他的秘書給我打一個電話,說在第二天的某一個時間段,只有十分鐘的時間,那段時間可以。我們非常高興,就趕過去了。當時和野洋平也非常高興,很健談,他提到了澳門回歸對中國的意義,甚至對亞洲的意義,而且非常看好澳門的前景,說得非常精彩。后來我們知道,他說完這段話,接受完我們的采訪以后,馬上就去機場赴德國訪問了。事后周圍的工作人員都跟我們說,這樣的情況是很難得的!
正如孫寶印自己所說“真正深入到這個社會去采訪,是需要慢慢積累經驗的,這個過程很重要”,他還在努力積累著,努力為人們提供來自日本第一手的新聞報道。
我們祝愿他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