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施密特 - 個人簡介
姓名:約瑟夫·施密特;英文名:JOZEFSCHMIDT;性別:男;國籍:波蘭;生日:1935年3月28日;身高:188cm;體重:74公斤;項目:三級跳;施密特1935年3月28日出生于波蘭,擅長三級跳遠。他身體素質(zhì)出眾,100米成績?yōu)?0秒4,跳遠為7.84米。由于助跑速度快,他的技術特點表現(xiàn)為:三跳騰空拋物線較平,身體向前性好。1958年施密特以16.43米的成績獲得歐洲田徑錦標賽的冠軍。1960年8月5日在波蘭的奧爾什丁,他以17.03米的成績打破了費多謝耶夫1959年創(chuàng)造的16.70米的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突破“17米大關”的運動員。他創(chuàng)造這一紀錄時,三跳的遠度和比例是:6.00米(35.2%),5.02米(29.5%),6.01米(35.3%),屬于平跳型技術(平跳型技術的特點是:助跑速度快,三跳騰空拋物線較平,身體向前性好,第三跳遠于第一跳,運動員在跳躍過程中采用與跑步一樣的單臂擺動,三跳間的比例為:35%,30%,35%)。同年他以16.81米的成績奪得第17屆奧運會的金牌,并打破奧運會紀錄。1964年在第18屆奧運會上,他以16.85米再次打破奧運會紀錄,并蟬聯(lián)冠軍。1968年33歲的施密特第三次參加奧運會,在有傷的情況下,仍以16.89米的成績獲得第七名。他率先突破“17米大關”的成就也被評為“100個金色時刻”之一。約瑟夫·施密特 - 職業(yè)生涯
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波蘭選手JozefSchmidt狀況最好時,輕松以16米81贏得金牌,領先銀牌的蘇聯(lián)選手18公
分。但是在東京奧運會尋求衛(wèi)冕之前2個月,他才剛動過膝蓋手術,毫無把握參加奧運會,可是他仍咬緊牙關帶傷上場,以毅力再度奪得金牌,衛(wèi)冕成功。1960年8月5日,Schmidt在一次比賽中跳出17米03的世界紀錄,成為第一個跳過17米和55英尺的運動員,一下子把世界紀錄提高了13吋。當年的羅馬奧運會是他狀況最好的時候,他很輕松的就贏得羅馬奧運會三級跳遠金牌。經(jīng)過四年,他在東京奧運會之前,還是最被看好可以奪金牌的選手,因為他已經(jīng)連續(xù)六年稱霸男子三級跳遠。不過就在東京奧運會前2個月,他接受一次膝蓋手術治療,是否能及時復原,在東京奧運會衛(wèi)冕成功,大家都很懷疑。他還是來到東京,并且?guī)е形磸驮南ドw傷,通過資格賽考驗。決賽時,他因疼痛必須注射止痛劑才能上場比賽。他在第二次跳時就跳出16米65,領先其他選手。最后一跳更跳出16米85,比銀牌選手多27厘米,不但奪得金牌衛(wèi)冕成功,還打破奧運會紀錄,對于一位剛剛動完膝蓋手術不到兩個月的運動員而言,的確相當不容易。約瑟夫·施密特 - 賽事記錄
1960年8月5日,約瑟夫·施密特在波蘭的奧爾什丁跳出了17.03米/+1.0W的好成績,一下子把由前蘇聯(lián)運動員奧列格·費多謝耶夫(Oleg Fedosseiev,生于1936年)1959年5月3日創(chuàng)造的16.70米的世界紀錄提高了33厘米,不僅打破了男子三級跳遠的世界紀錄,也以此成為世界上首位突破17米大關的選手。隨即,他參加了羅馬奧運會。
1960年8月13日,施密特在羅馬第十七屆奧運會男子三級跳遠的決賽中,又跳出了16.81米的成績,刷新了該項目奧運會紀錄,并奪得冠軍。四年后,1964年在東京第十八屆奧運會的男子三級跳遠大賽上,已過最佳“運動壽命”期的施密特不負眾望,仍以高超的技藝再次蟬聯(lián)這個項目的金牌,并以16.85米的成績刷新了由他保持的奧運會紀錄。約瑟夫·施密特生于1935年3月28日。身高1.88米,體重74公斤。他具有良好的跑跳素質(zhì)能力,100米最高成績達10秒4,跳遠成績也達到7.98米的高水平。他三級跳遠的技術特點是采用單臂擺動的平跳式的跳躍技術,三跳力量分配均勻,整個動作自然協(xié)調(diào)。1968年墨西哥城第19屆奧運會上,他在有傷的情況下仍跳出16.89米的成績,排名第七,F(xiàn)代奧運田徑史上,約瑟夫·施密特是繼美國運動員邁爾·普林斯頓(Meyer Prinstein, 生卒年:1880年─1925年3月10日,在1900年和1904年奧運會)和巴西運動員阿德馬爾·費雷拉·達西爾瓦(Adhemar Ferreira da Silva,生于1927年9月29日,在1952年和1956年奧運會)之后,第三位連續(xù)兩屆奧運會摘得男子三級跳遠桂冠的選手。1987年國際田徑聯(lián)合會成立75周年舉行紀念活動時,將他17.03米的這一成績評選為“一百個金色時刻”之一!約瑟夫·施密特 - 榮譽獎項
1960年8月5日在波蘭的奧爾什丁,他以17.03米的成績打破了費多謝耶夫1959年創(chuàng)造的16.70米的世界紀錄,成為第一個突破三級跳遠"17米大關"的選手。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輕松以16米81打破奧運會記錄,贏得金牌。1964年東京夏奧會以16.85米再次打破奧運會紀錄并蟬聯(lián)冠軍。
約瑟夫·施密特 - 項目簡介
三級跳簡介:三級跳又稱為三級跳遠,是田徑中的其中一個項目之一。早于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一場運動會上,就出現(xiàn)了一場以單腳跳而又要起跳三次的跳遠比賽。在瑞士首都蘇黎世中,三級跳遠曾在1465年以及1472年舉行過,并向優(yōu)勝者頒發(fā)獎品。在當時,并沒有一定的比賽規(guī)則。直到了18世紀,三級跳遠于愛爾蘭得到了發(fā)展,在19世紀未時,正式的三級跳遠出現(xiàn),這套規(guī)則與當代三級跳遠的規(guī)則幾乎一樣,男子三級跳遠于1896年被列入奧運會的田徑項目之一,而女子三級跳項目發(fā)展較為遲鈍,女子三級跳項目在1992年才正式列為奧運項目之一。起源:三級跳遠起源于18世紀中葉的蘇格蘭和愛爾蘭,兩者跳法不同。蘇格蘭采用單足跳、跨步跳、跳躍,而愛爾蘭用的是單足跳、單足跳、跳躍,F(xiàn)規(guī)定 必須使用蘇格蘭跳法。最早的正式比賽可以追溯到1826年3月17日首次舉行的蘇格蘭地區(qū)運動會,比蒂(AndreBeattie)創(chuàng)造了12.95米的第一個紀錄。比賽時,運動員助跑后應連續(xù)作3次不同形式的跳躍,第一跳為單足跳,用起跳腿落地;第二跳為跨步跳,用擺動腿落地;第三跳為跳躍,必須用雙腳落入沙坑。男子三級跳遠于1896年被列為首屆奧運會比賽項目,女子三級跳遠于20世紀80年代初逐漸廣泛開展,199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三級跳遠是由單腳跳、跨步跳和跳躍組成的,從事三級跳遠的練習,具有和跳遠同樣的鍛煉價值。發(fā)展:三級跳遠是田徑運動中發(fā)展較晚的一個項目。一八九六年第一屆奧運會上,三級跳遠被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當時的最高成績是13.71米。最初的三級跳遠技術是比較低級的,人們對于這項運動的技術特點,認識比較膚淺,第二跳的跨步跳,僅僅是作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過渡。一九三六年日本運動員第一個跳了16米,其技術特點是第一跳跳得高而遠,起跳有力,動作靈巧。但第二跳起跳遲緩,遠度較短,三跳的節(jié)奏不均勻。以后各國運動員曾努力使三級跳遠發(fā)展到三跳緊密銜接,沒有停頓的技術階段,巴西的一名運動員在一九五五年跳出了16.56米的新水平。五十年代中期,蘇聯(lián)運動員改進了“單腳跳”的技術,其特點是騰空拋物線高,交換腿的時間晚,用高擺腿的落地方式,使成績又有新的提高。
六十年代初,波蘭運動員跳過了17米,其技術特點是助跳速度快,騰空拋物線低,身體的向前性好,第三跳跳得遠。人們在不斷的運動實踐中加深了對三級跳的認識。三級跳遠是在助跑以后沿直線連續(xù)進行三次跳躍的一項運動。由于這項運動使下肢的負擔很大,所以對身體素質(zhì)的要求比其他項目要高一些。它要求運動員有快速的助跑速度和良好的彈跳力,以及強大的腿部力量。訓練方法:近20年來,三級跳遠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世界紀錄多次被打破。我們注意到三級跳遠技術已由過去的高跳型、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發(fā)展。在1995年第五屆世界錦標賽上,英國運動員愛得華茲以18.29米的優(yōu)異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使這種速度型技術達到了幾乎完美無缺的程度。愛得華茲這驚人的一跳,不僅標志著三級跳遠成績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還向人們展示出三級跳遠技術也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毫無疑問,速度型技術是當今世界三級跳遠技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三級跳遠項目實質(zhì)上是一個速度性的項目。既然如此,那么速度在三級跳遠的訓練中應該訓練占有重要的地位,速度應該貫串于三級跳遠訓練的各個方面。而過去我們在三級跳遠的力量訓練中往往對速度問題考慮的很少。既然三級跳遠的技術已出現(xiàn)向速度型方向發(fā)展的趨勢,毫無疑問,三級跳遠項目所需要的是速度性力量。今后在三級跳遠的力量訓練中就應該重點發(fā)展運動員的速度性力量。過去許多傳統(tǒng)的力量練習方法顯然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三級跳遠技術的需要。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選擇了一些發(fā)展三級跳遠運動員速度性力量的方法和手段,其中包括快速力量練習手段和快速跳躍練習方法,僅供大家參考。一、快速力量練習手段:所謂速度性力量,我們通常也稱之為爆發(fā)力量。顧名思義是由力量與速度組成。因此,三級跳遠運動員在進行力量練習時一定要有速度要求。過去我們在力量練習時,往往只要求運動員負荷的重量,而忽視了對速度的要求。為了適應三級跳遠技術已向速度型發(fā)展的這一趨勢,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快速的力量練習手段和方法,來發(fā)展三級跳遠運動員的速度性力量。如:快速抓舉、后拋鉛球、前拋鉛球、杠鈴快挺、壺鈴蹲跳、杠鈴蹲跳、杠鈴弓步跳、負重沙背心單腳跳欄架、負重沙背心雙腳跳欄架、負重沙背心跳跳箱、負重沙背心跳深、負重沙背心跨步跳、
負重沙背心單足跳、負重沙背心雙腳跳臺階、負重沙背心單腳跳臺、負重沙背心在沙坑中做各種跳躍練習。三級跳遠運動員在進行快速力量練習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所有的下肢負重練習都要求運動員能夠跳起來,以便更接近跳躍練習。(二)在進行力量練習時一定強調(diào)動作的幅度和動作速度。(三)運動員在做負重的各種跳躍練習時,要穿有彈性的運動鞋,以起到緩沖,保護腰、膝、踝關節(jié)的作用。二、快速跳躍練習方法:為了適應三級跳遠技術向速度型發(fā)展的趨勢,我們應該選擇一些帶助跑的快速跳躍練習或計時跳躍練習取代傳統(tǒng)的一些跳躍練習。這些練習最好是由接近專項的帶助跑的單腿跳躍練習所組成,運動員在做這些練習時應有速度要求。如:助跑五級跨步跳、助跑五級單足跳、助跑十級跨步跳、助跑十級單足跳、50~60米計時跨步跳、50~60米計時單足跳、50~60米計時兩單一跨。在發(fā)展運動員的快速跳躍能力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在進行快速跳躍練習時,一般采用5~6步助跑,隨著運動員訓練水平的逐漸提高,可適當增加助跑的步數(shù)以及助跑的速度。(二)在訓練的開始階段應該先在松軟的地面,比如鋸沫跑道或草坪等地進行各種跳躍練習,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在沙灘上進行練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性訓練之后,再到跑道上進行練習。(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進行各種跳躍練習時,都要先強調(diào)練習的數(shù)量,也就是練習的重復次數(shù),然后再要求練習的強度。(四)在進行任何一種跳躍練習時,都要先要求動作的幅度,當運動員能夠大幅度地正確完成動作時,就要相應地要求動作速度。世界三級跳名人堂:維克托·薩涅耶夫,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火炬手,是前蘇聯(lián)三級跳遠運動員,世界田徑史和奧運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翱缡兰o的飛鳥”--喬恩·愛德華茲:喬恩·愛德華茲是三級跳遠現(xiàn)世界紀錄18.29m的保持者,他在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這個原先本不太受歡迎的項目上來居功至尾!叭壧h女皇”--伊尼莎·克拉維茨:烏克蘭選手伊尼莎·克拉維茨(InessaKravets)于1995年8月10日在哥德堡第5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創(chuàng)造了的15.50米的新世界紀錄,至今仍無人能破。中國三級跳名人:鄒振先是我國著名的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1981年在羅馬世界杯田徑賽上創(chuàng)造了三級跳遠17米34的全國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的亞洲紀錄。遺憾的是這項紀錄至今在國內(nèi)仍然無人打破,而鄒振先三級跳遠紀錄挑戰(zhàn)賽也已經(jīng)舉行了八屆。謝荔梅2007年在曼谷舉行的亞錦賽上跨出14米73,打破了室外亞洲三級跳遠紀錄。后來在全國冠軍賽上,她又將亞洲紀錄提高到了14米90,憑借這一成績,謝荔梅已經(jīng)可以排在去年該項目世界第五。約瑟夫·施密特 - 參考資料
1、http://association.cadsm.org.tw/Quotation/TPENOCv2/palace/palace_01.asp
2、http://www.tianya.cn/New/TianyaDigest/TianyaArticleContent.asp?idWriter=0&Key=0&idArticle=3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