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施特勞斯 - 生平經(jīng)歷
約翰?施特勞斯 Johann Strauss II (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約翰?施特勞斯1825年10月25日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老約翰·施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 約翰?施特勞斯 1 世 1804年 -- 1849年) 的兒子,他的兩位弟弟約瑟夫·斯特勞斯和愛德華·斯特勞斯也是著名的音樂家。不過小約翰是整個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他被譽(yù)為“圓舞曲之王”,并為19世紀(jì)維也納圓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他“圓舞曲之王”的稱號是由于他把華爾茲這種原本只屬于農(nóng)民的舞曲形式提升為了哈布斯堡宮廷中的一項高尚的娛樂形式。此外他的作品的藝術(shù)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輩們(例如約瑟夫·蘭納和老約翰·斯特勞斯),也更為人所熟知。他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施特勞斯家族的杰出代表。
他的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銀行家而不是一個音樂家。盡管如此,他還是從小暗地里學(xué)習(xí)小提琴。諷刺的是,他的小提琴老師正是他父親的管弦樂隊的首席小提琴,弗朗茨·阿蒙(Franz Amon)。然而,他的父親還是在一天發(fā)現(xiàn)小約翰把時間“浪費(fèi)”在了音樂上。據(jù)小約翰·施特勞斯本人回憶,接下來場面相當(dāng)?shù)目膳,而且他的父親對他的音樂理想沒有任何興趣。然而老約翰并沒有讓家庭不和的意思,他只是認(rèn)為作為音樂家的生活太嚴(yán)酷了,不希望兒子以后也與他一樣過這樣的生活。最后,在小約翰17歲那年,老約翰與他的情婦埃米莉·特蘭布施(Emilie Trambusch)離家出走。這樣,小約翰能夠?qū)P膹氖滤鶡釔鄣囊魳肥聵I(yè)了。
之后,小約翰向開辦私人音樂學(xué)校的約阿希姆·霍夫曼(Joachim Hoffmann)教授學(xué)習(xí)了對位法和和聲技法。在與指揮家約瑟夫·德雷施勒(Josef Drechsler)學(xué)習(xí)和聲時,他的天賦得到了極大的認(rèn)可。同樣,他在他的另外一位小提琴老師,維也納宮廷劇院(Vienna Court Opera)的芭蕾舞輔導(dǎo)教師安東·科爾曼(Anton Kollmann)那里,也得到了極高的評價。由于這些人士的高度評價,他成功地從權(quán)威人士處得到了公開演出的不成文許可。隨后,他很快在’Zur Stadt Belgrad’酒館(維也納的音樂家們尋找職位的固定去處)招募了充足的人手以擴(kuò)充他的樂團(tuán)。然而由于他父親的巨大影響和勢力,幾乎沒有任何劇院提供給小約翰演出的合約。最終,小約翰終于說服了維也納Hietzing establishment的Dommayer’s Casino,提供給他一個初次亮相的機(jī)會。當(dāng)?shù)孛襟w瘋狂地報道這場父子間的“斯特勞斯家族內(nèi)戰(zhàn)”。老約翰本人對兒子不服從了他的對兒子的愿望極為惱怒,一怒之下他決定在有生之年永遠(yuǎn)不在Dommayer’s Casino登臺演出,盡管Hietzing establishment是他早年多次演出的輝煌成功的見證。
約翰·施特勞斯 - 輝煌成就
在奧地利維也納發(fā)生革命的時日里,他是國民軍樂隊的隊長,指揮了《馬賽曲》和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革命進(jìn)行曲和革命圓舞曲。他的名聲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開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國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斯特勞斯擔(dān)任宮廷舞會音樂指揮;1863—1870年,擔(dān)任奧匈帝國皇室和王室的宮廷舞會樂隊隊長之職。1870年,作為圓舞曲和舞曲作曲家處于榮譽(yù)高峰的斯特勞斯(他當(dāng)時已經(jīng)寫作了大約340首圓舞曲和其他舞曲)轉(zhuǎn)向舞臺樂的創(chuàng)作。他寫了17部輕歌劇、一部歌劇和一部芭蕾舞曲,在這些作品中,絕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劇腳本而宣告失敗,或很快以半失敗而煙消云散。1872年,斯特勞斯做了轟動一時的美國之行。在1894年舉行慶祝斯特勞斯從事藝術(shù)活動50周年慶祝會時,他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祝賀和授予他名譽(yù)會員稱號的證書,這一切顯示出這是一次真正勝利的盛會。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時期臥病以后在維也納去世,維也納人民舉行了十萬人的盛大葬禮。
約翰·施特勞斯 - 天才兼多產(chǎn)的作曲家
約翰·斯特勞斯是一位天才兼多產(chǎn)的作曲家。其作品包括圓舞曲168首,波爾卡舞曲117首,卡得累爾舞曲73首,進(jìn)行曲43首及輕歌劇16部。斯特勞斯的創(chuàng)作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為1863年以前。在這一時期里,他基本遵循維也納圓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第二時期為1864—1870年。這時,他的創(chuàng)作已趨于成熟,創(chuàng)作了大批至今仍廣為流傳的著名圓舞曲,如《藍(lán)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第三時期為1871—1899年。斯特勞斯雖然又寫出了著名的《南國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等,但主要從事輕歌劇創(chuàng)作。自1871年后的近30年中,他陸續(xù)寫了16部輕歌劇。在J.奧芬巴赫和F.von蘇佩影響下,他充分運(yùn)用維也納圓舞曲及其他舞曲體裁,使維也納輕歌劇別開生面。其中《蝙蝠》(1874)和《吉卜賽男爵》(1885)尤為突出。他的輕歌劇的題材回避尖銳的社會矛盾,音樂則充滿歡快、熱情、幽默的情緒,曲調(diào)扣人心弦,對后來F.萊哈爾等人的輕歌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影響。 雖然斯特勞斯的作品對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優(yōu)秀作品依然受到歡迎,它們反映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氣質(zhì),和奧地利民間音樂、維也納市民音樂有著血肉聯(lián)系。與斯特勞斯同時代的J.勃拉姆斯、R.瓦格納、A.H.謝羅夫等人對其藝術(shù)成就都作了高度評價。第三時期為 1871—1899年。他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南國玫瑰圓舞曲》等藝術(shù)珍品,并創(chuàng)作了一批輕歌劇,如經(jīng)久不衰的名歌劇《蝙蝠》、《吉普賽男爵》等。
其創(chuàng)作以《藍(lán)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藝術(shù)家的生活》《春之聲》和《安娜波爾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被后人冠以“圓舞曲之王”的頭銜。他曾帶領(lǐng)樂隊訪問歐洲各國,使維也納圓舞曲風(fēng)靡全歐洲。他的圓舞曲獨(dú)具特色,旋律酣暢,柔美動聽,節(jié)奏自由,生機(jī)盎然,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他還作有《雷鳴電閃波爾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爾卡舞曲及幾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創(chuàng)作了《蝙蝠》《羅馬狂歡節(jié)》《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吉卜賽男爵》等十六部輕歌劇,對于歐洲輕歌劇的發(fā)展有著相當(dāng)深遠(yuǎn)的影響。
.
.
約翰·施特勞斯 - 作品列表
舞臺作品
青鳥與四十大盜 Indigo und die Vierzig R?uber 輕歌劇 1871
羅馬狂歡節(jié) Der Karneval in Rom 輕歌劇 1873
蝙蝠 Die Fledermaus 輕歌劇 1874
卡里歐斯特羅在維也納 Cagliostro in Wien 輕歌劇 1875
梅杜撒冷王子 Prinz Methusalem 輕歌劇 1877
捉迷藏 Blindekuh 輕歌劇 1878
皇后的蕾絲手帕 Das Spitzentuch der K?nigin 輕歌劇 1880
歡樂的戰(zhàn)爭 Der lustige Krieg 輕歌劇 1881
威尼斯之夜 Eine Nacht in Venedig 輕歌劇 1883
吉普賽男爵 Der Zigeunerbaron 輕歌劇 1885
辛普利丘斯 Simplicius 輕歌劇 1887
帕斯曼騎士 Ritter Pásmán 歌劇 1892
侯爵夫人尼涅塔 Fürstin Ninetta 輕歌劇 1893
蘋果節(jié) Jabuka 輕歌劇 1894
林中主人 Waldmeister 輕歌劇 1895
理性的女神 Die G?ttin der Vernunft 輕歌劇 1897
維也納氣質(zhì) Wiener Blut 輕歌劇 1899
灰姑娘 Aschenbr?del 芭蕾舞劇 1899
.
.
圓舞曲和華爾茲
警句圓舞曲 op. 1 Sinngedichte (1844)
善意求婚者圓舞曲 op. 4 Gunstwerber (1844)
嘉年華歌謠圓舞曲 op. 11 Faschingslieder (1846)
青年之夢圓舞曲 op. 12 Jugendtr?ume (1846)
花束圓舞曲 op. 15 Str?u?chen (1846)
歌手旅程圓舞曲 op. 41 S?ngerfahrten (1847)
溶巖滾流圓舞曲 op. 74 Lava-Str?me (1850)
拉達(dá)曼圖斯的回聲 op. 94 Rhadamantus-Kl?nge (1851)
梅菲斯特的地獄呼聲圓舞曲 op. 101 Mephistos H?llenrufe (1851)
情歌圓舞曲 op.114 Liebeslieder (1852)
鳳凰展翅圓舞曲 op. 125 Ph?nix-Schwingen (1853)
雪花蓮圓舞曲 op. 143 Schneegl?ckchen (1854)
夜蛾圓舞曲 op. 157 Nachtfalter (1855)
人生僅此一次! op. 167 Man lebt nur Einmal! (1855)
加速圓舞曲 op. 234 Accelerationen (1860)
常喜圓舞曲 op. 235 Immer Heiterer (1860)
狂歡節(jié)大使圓舞曲 op. 270 Karnevalsbotschafter (1862)
社評圓舞曲 op.273 Leitartikel (1863)
晨報圓舞曲 op.279 Morgenbl?tter (1863)
學(xué)生快樂圓舞曲 op. 285 Studentenlust (1864)
連載圓舞曲 op.293 Feuilleton(1865)
公民精神圓舞曲 op. 295 Bürgersinn (1865)
小冊子圓舞曲 op.300 Flugschriften (1865)
維也納糖果圓舞曲 op.307 Wiener Bonbons (1866)
童話圓舞曲 op. 312 Feenm?rchen (1866)
藍(lán)色多瑙河圓舞曲 op. 314 An der sch?nen Blauen Donau (1867)
藝術(shù)家的生涯圓舞曲 op. 316 Künstlerleben (1867)
電報圓舞曲 op. 318 Telegramme (1867)
時事評論員圓舞曲 op.321 Die Publicisten (1868)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 op. 325 G’schichten aus dem Wienerwald (1868),
插圖圓舞曲 op. 331 Illustrationen (1869)
醇酒美女歌聲圓舞曲 op.333 Wein, Weib und Gesang (1869)
享受人生圓舞曲 op. 340 Freuet Euch des Lebens (1870)
新維也納圓舞曲 op. 342 Neu Wien (1870)
一千零一夜圓舞曲 op. 346 Tausend und eine Nacht (1871)
維也納氣質(zhì)圓舞曲 op. 354 Wiener Blut (1873)
在我們家作客圓舞曲 op.361 Bei uns Z’haus (1873)
檸檬花開之處圓舞曲 op. 364 Wo die Zitronen blühen (1874)
你和你圓舞曲 op. 367 Du und du (1874)
卡里歐斯特羅圓舞曲 op.370 Cagliostro-Walzer(1875)
可愛的五月圓舞曲 op.375 O Sch?ner Mai! (1877)
南國玫瑰圓舞曲 op.388 Rosen aus dem Süden’ (1880)
北海風(fēng)光圓舞曲 op. 390 Nordseebilder (1880)
親吻圓舞曲 op.400 Kuss-Walzer (1881)
春之聲圓舞曲 op.410 Frühlingsstimmen (1883)
潟湖圓舞曲 op. 411 Lagunen-Walzer (1883)
財寶圓舞曲 op. 418 Schatz-Walzer (1885)
維也納女士圓舞曲 op. 423 Wiener Frauen (1886)
多瑙河畔的少女圓舞曲 op. 427 Donauweibchen (1887)
皇家慶典圓舞曲 op. 434 Kaiser-Jubil?um-Jubelwalzer (1888)
皇帝圓舞曲 op. 437 Kaiser-Walzer (1888)
市政廳舞會圓舞曲 op. 438 Rathausball-T?nze’(1890)
大維也納圓舞曲 op. 440 Gross-Wien (1891)
億萬人民團(tuán)結(jié)起來! op. 443 Seid umschlungen Millionen (1892)
東方童話圓舞曲 op. 444 M?rchen aus dem Orient
聰明的葛麗特圓舞曲 op. 462 Klug Gretelein (1895)
.
.
波爾卡和加洛普
爆炸波爾卡 op. 43 Explosions-Polka
安娜波爾卡 op. 117 (1852) Annen-Polka
香檳波爾卡 op. 211 Champagner-Polka
閑聊波爾卡 op. 214 (1858) Tritsch-Tratsch-Polka
面具舞會波爾卡 op. 240 Maskenzug
破壞者波爾卡 op. 269 Demolirer (1862)
快樂火車波爾卡 op. 281 Vergnügungszug (1864)
唯一的帝都,唯一的維也納 (法式波爾卡) op. 291 ’S gibt nur a Kaiserstadt,’s gibt nur a Wien!
喜氣洋洋波爾卡 op. 301 Kreuzfidel
女人頌 (波爾卡-馬珠卡) Polka-mazurka op. 315 Lob der Frauen
輕如鴻毛波爾卡 Galop op. 319 Leichtes Blut
費(fèi)加羅波爾卡 op. 320 Figaro-Polka
一心一意 (波爾卡-馬珠卡) Polka-mazurka op. 323 Ein Herz, ein Sinn!
電閃雷鳴波爾卡 op. 324 Unter Donner und Blitz (1868)
魔彈快速波爾卡 op. 326 Freikugeln (1868)
海市蜃樓 (波爾卡-馬珠卡) Polka-mazurka op. 330 Fata Morgana
匈牙利萬歲波爾卡 polka schnell op. 332 éljen a Magyar!
在卡拉普芬森林里 (法式波爾卡) French Polka op. 336 Im Krapfenwald’l
飛奔波爾卡 op. 348 Im Sturmschritt
印度舞姬波爾卡 op. 351 Die Bajaderehe
多瑙河畔波爾卡 op. 358 Vom Donaustrande
你看多妙。 (波爾卡) op. 372 Bitte Sch?n! (1875)
狩獵波爾卡 op.373 Auf der Jagd! (1875)
強(qiáng)盜加洛普 op. 378 Banditen-Galopp (1877)
激烈的愛情與舞蹈快速波爾卡 op.393 Stürmisch in Lieb’ und Tanz
.
.
進(jìn)行曲
愛國者進(jìn)行曲 op. 8 Patrioten (1845)
奧地利進(jìn)行曲 op.20 Austria-Marsch (1846)
節(jié)日進(jìn)行曲 op. 49 Fest-Marsch (1847)
革命進(jìn)行曲 op. 54 Revolutions-Marsach (1848)
學(xué)生進(jìn)行曲 op. 56 Studenten-Marsch (1848)
布爾諾國家衛(wèi)隊進(jìn)行曲 op. 58 Brünner-Nationalgarde-Marsch(1848)
奧皇弗朗茨約瑟夫進(jìn)行曲 op. 67 Kaiser Franz Josef (1849)
凱旋進(jìn)行曲 op. 69 Triumph-Marsch (1850)
維也納軍營進(jìn)行曲 Op. 77 Wiener Garnison(1850)
奧丁格騎士進(jìn)行曲 op. 83 Ottinger Reitermarsch (1850)
皇家獵人進(jìn)行曲 op. 93 Kaiser-J?ger (1851)
團(tuán)結(jié)就是力量進(jìn)行曲 Op. 96 Viribus unitis(1851)
大侯爵進(jìn)行曲 op. 107 Gro?fürsten-Marsch (1852)
薩克森盔甲騎兵進(jìn)行曲 op. 113 Sachsen-Kürassier-Marsch(1852)
維也納銀禧致意進(jìn)行曲 op. 115 Wiener Jubel-Gruss-Marsch (1852)
奧皇弗朗茨約瑟夫銀禧榮歸進(jìn)行曲 op. 126 Kaiser Franz Joseph I. Rettungs-Jubel-Marsch
旋轉(zhuǎn)木馬進(jìn)行曲 op.133 Caroussel-Marsch (1853)
皇冠進(jìn)行曲 op.139 Kron-Marsch (1853)
威廉大公康復(fù)進(jìn)行曲 op.149 Erzherzog Wilhelm Genesungs-Marsch (1854)
拿破崙進(jìn)行曲 op. 156 Napoleon
聯(lián)盟進(jìn)行曲 op. 158 Alliance-Marsch(1854)
加冕進(jìn)行曲 op.183 Kr?nungs-Marsch (1856)
巴里亞欽斯基親王進(jìn)行曲 op.212 Fürst Bariatinsky-Marsch(1858)
德意志武士進(jìn)行曲 op.284 Deutscher Kriegermarsch(1864)
親如兄弟進(jìn)行曲 op.287 Verbrüderungs (1864)
波斯進(jìn)行曲 op. 289 Persischer (1864)
埃及進(jìn)行曲 op. 335 Egyptischer (1869)
印地戈進(jìn)行曲 op.339 Indigo-Marsch (自《印地戈和四十大盜》)
奧地利萬歲進(jìn)行曲 Op.371 Hoch Osterreich (選自《卡里奧斯特羅的維也納奇遇記》)
俄國幻想進(jìn)行曲 op. 353 Russische Marsch-Fantasie
金禧節(jié)慶進(jìn)行曲 op. 396 Jubelfest
快樂的戰(zhàn)爭進(jìn)行曲 op.397 Der lustige Krieg, Marsch (1882)
鬥牛士進(jìn)行曲 op.406 Matador(選自《王后的花邊手帕》, 1883)
哈布斯堡萬歲!進(jìn)行曲 op. 408 Habsburg Hoch! Marsch(1882)
俄羅斯進(jìn)行曲 op. 426 Russischer Marsch(1886)
騎士進(jìn)行曲 op.428 Reiter (選自《辛普利丘斯》, 1888)
西班牙進(jìn)行曲 op. 433 Spanischer Marsch (1888)
節(jié)日進(jìn)行曲 op.452 Festmarsch (1893)
祝你健康!進(jìn)行曲 Op.456 ?ivio! (選自輕歌劇《蘋果節(jié)》, 1894)
那真可愛進(jìn)行曲 Op. 467 Es war so wunderschon
德國大使節(jié)慶進(jìn)行曲 Op. 470 Deutschmeister Jubil?umsmarsch
瞄準(zhǔn)!進(jìn)行曲 Op. 478 Auf’s Korn!
.
.
約翰·施特勞斯 - 著名作品簡介
《藍(lán)色多瑙河》:
圓舞曲《藍(lán)色多瑙河》全名《在美麗的藍(lán)色的多瑙河畔》,是約翰?施特勞斯所作170首圓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于1867年。
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zhàn)爭中慘敗,維也納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之中。為振奮人心,作者受維也納男聲合唱協(xié)會領(lǐng)導(dǎo)人赫貝克的委托寫作象征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曲名和創(chuàng)作動機(jī)源自德國詩人卡爾?貝克題獻(xiàn)給維也納城的詩句,“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lán)色的多瑙河旁”。半年后,作者把它改編成為管弦樂曲,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公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并很快被介紹到英國、美國及其他國家,被譽(yù)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而后合唱曲也開始流行,歌詞由詩人格爾納特重新創(chuàng)作。
此曲按照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的結(jié)構(gòu)寫成,由序奏、5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
·序奏一開始,由小提琴用碎弓輕輕奏出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撥開河面上的薄霧,喚醒了沉睡大地。在這背景的襯托下,圓號吹出了全曲的主要音調(diào)。接下來是5首連著一起演奏的小圓舞曲,每首小圓舞曲都包含2個相互對比的主題旋律。
·第1小圓舞曲的主題A抒情明朗的旋律、輕松活潑的節(jié)奏,以及和主旋律相響應(yīng)的頓音,充滿了歡快的情緒,使人感到春天的氣息已經(jīng)來到多瑙河;主題B輕松、明快,仿佛是對春天的多瑙河的贊美。
·第2小圓舞曲第1部分的旋律跳躍、起伏,層層推進(jìn),情緒爽朗、活潑,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覺;第2部分顯得優(yōu)美委婉,與第1部分形成對比。
·第3小圓舞曲的主題A有優(yōu)美典雅、端莊穩(wěn)重的特點;主題B具有流動性特點,加強(qiáng)了舞蹈性,呈現(xiàn)出狂歡的舞蹈場面。
·第4小圓舞曲的主題A優(yōu)美動人,富于歌唱性;主題B強(qiáng)調(diào)舞蹈節(jié)奏,情緒熱烈奔放,與主題A形成了對比。
·第5小圓舞曲的主題A旋律起伏回蕩,柔美而又溫情;主題B則是一段熾熱而歡騰的音樂,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最后是合唱曲的尾聲,比較簡短,迅速地在熱烈的氣氛中結(jié)束;而管弦樂曲的結(jié)尾則規(guī)模較大,它依次再現(xiàn)了第3、第2、第4小圓舞曲的主要主題,接著又再現(xiàn)了樂曲序奏的主要音調(diào),然后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jié)束全曲。
.
.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約翰·施特勞斯繼圓舞曲《藍(lán)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維也納,并由作者親自指揮。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郊區(qū)有一片美麗的森林,它離城市不遠(yuǎn),歷來吸引著千千萬萬的游人。這片森林也是許多居住在維也納的大作曲家們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們的靈感。約翰·施特勞斯是地道的維也納人,《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獻(xiàn)給故鄉(xiāng)的贊歌。為了使樂曲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作者在管弦樂隊里破例地加上了奧地利的民間樂器——齊特爾琴(原文為Zither,是一種撥奏弦樂器)。
這首樂曲由序奏、五個圓舞曲和尾聲構(gòu)成,其結(jié)構(gòu)屬于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式。樂曲的開始是一段很長的序奏。兩支圓號的旋律描繪了優(yōu)美動人的風(fēng)景,雙簧管和單簧管吹出抒情流暢的曲調(diào),象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鐘聲的響起,使音樂增加了很多光彩。然后,大提琴緩緩奏出第一圓舞曲的主題動機(jī),作為全曲的引子。大提琴渾厚的音調(diào)、圓號美麗的牧歌和長笛玲瓏的裝飾音節(jié),構(gòu)成了一幅極美妙的且色彩斑斕的音畫,十分優(yōu)雅動人。齊特爾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濃厚的奧地利民族色彩,這種特色型樂器撥奏出這首圓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片段1),輕柔而華美,仿佛晨曦透過濃霧照進(jìn)維也納森林,還伴隨著鳥兒們婉轉(zhuǎn)的鳴叫。
第一圓舞曲為F大調(diào),描繪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們輕歌曼舞的場面。 (片段2)
第二圓舞曲為降B大調(diào),由大提琴呈示出來。 這段主旋律與前面序奏中基塔琴所演奏的主題幾乎完全相同,但節(jié)奏要快得多,舞蹈性極強(qiáng)。
第三圓舞曲為降E大調(diào),三部曲式。描繪的仍然是森林美景。(片段3)
第四圓舞曲在降B大調(diào)上,二部曲式。前半部分輕快、流暢,旋律充滿跳躍性;后半部分活潑、優(yōu)雅,伴奏部分引人入勝。(片段4)
第五圓舞曲為降E大調(diào),這一部分不僅活潑,而且節(jié)奏性非常強(qiáng),使得整個樂曲達(dá)了最高潮。(片段5)
樂曲的結(jié)尾部分很長,在這里依次出現(xiàn)了第四圓舞曲、第一圓舞曲和第二圓舞曲的主題;之后,序奏時的“齊特爾琴”動人的旋律重新出現(xiàn);終止部分采用了樂隊的合奏。這一切好似一個總結(jié),引人再一次回顧維也納森林的各種美麗景色。
.
.
《藝術(shù)家的生活》:
作于1867年,同年二月十八日首演。這也是一部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是小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幾首圓舞曲之一。本曲的標(biāo)題,可能與此曲題獻(xiàn)給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有關(guān)。但本曲輕松而充滿活力的旋律,的確可以勾畫出一幅藝術(shù)家生活的素描。
藝術(shù)家追求、探索美好的理想,他們對于生活的要求是認(rèn)真的,尤其對于人類的精神生活特別注重。小約翰·施特勞斯也是眾多偉大藝術(shù)家中的一員,對藝術(shù)家生活的如實體會,是他創(chuàng)作這一作品的源泉。樂曲由序奏、五個圓舞曲和一個結(jié)尾組成。下面介紹一下本曲中最為精彩的幾個片段。
片段1:選自第一圓舞曲的第一主題,是全曲的中心部分。C大調(diào),徐緩的行板。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性旋律表現(xiàn)出藝術(shù)家們對工作的無限熱情。
片段2:選自第一圓舞曲的第二主題。G大調(diào),稍快的行板。生動、活潑的流暢旋律表現(xiàn)出藝術(shù)家們充滿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片段3:選自第二圓舞曲的第二主題。C大調(diào),自由的行板。這一片段似歌唱般柔美、婉轉(zhuǎn)。
.
.
《春之聲》:
作于1883年。當(dāng)時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本曲依然充滿活力,處處散發(fā)著青春的氣息。據(jù)說約翰·施特勞斯是在一個晚上就在鋼琴上即興創(chuàng)作出本曲的,因此本曲最早的版本是鋼琴曲,后經(jīng)劇作家填詞而成為流行一時的聲樂曲,直到現(xiàn)在,本曲的聲樂版本仍然是許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愛的曲目。本曲的管弦樂版本也十分流行,百余年來一直深受世界人們喜愛。
本曲是約翰·施特勞斯不朽的名作。作為一首圓舞曲,本曲與作者其他的圓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體裁,其節(jié)奏自由、充滿變化,旋律生動而連貫,具有較強(qiáng)的欣賞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譜中也沒有注明各個段落,另外本曲還帶有回旋曲的特征。全曲具有相當(dāng)高的藝術(shù)性,雅俗共賞、經(jīng)久不衰。曲中生動地描繪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機(jī)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濃重的油畫,永遠(yuǎn)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本曲沒有序奏,而是在四小節(jié)充沛的引子之后,貫穿全曲的第一主題(降B大調(diào))隨之出現(xiàn),復(fù)雜而具有裝飾音色彩的旋律給聽眾一種春意盎然的感覺(片段1);
緊接著第二主題(F大調(diào))進(jìn)入,旋律趨于平和,但色彩依然生動(片段2);
經(jīng)過重復(fù)第一主題之后,優(yōu)美的第三主題在豎琴的琶音伴奏之下緩緩進(jìn)入,給人以春水蕩漾般的舒暢感(片段3);
第四主題運(yùn)用大音程的跳動,顯示出無窮無盡的活力(片段4);
第五和第六主題略帶一絲陰暗的色彩,仿佛是在描寫春日里偶爾飄來的陰云(片段5);
第七主題節(jié)奏自由,陰郁的氣氛一掃而空,旋律又呈示出春天生機(jī)盎然的感覺(片段6); 樂曲的結(jié)尾也較為簡單,只是重復(fù)一遍第一主題之后,利用第一主題的旋律加以變奏,干凈利落地結(jié)束全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