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文 - 個人簡介
中國相聲藝人。藝名窮不怕。隸漢軍旗。祖籍浙江紹興,世居北京。他的藝術(shù)活動主要在清同治、光緒年間。與醋溺膏、韓麻子、盆禿子、田瘸子、丑孫子、鼻嗡子、常傻子等七位藝人稱為第一波“天橋八大怪”。
《都門匯纂·技藝門》有一首詩詠窮不怕,稱他善以白沙撒字,與弟子貧有本合說相聲,在當(dāng)時頗有名氣。朱紹文幼年間在嵩祝成京戲班學(xué)丑角,未能唱紅,改行多次,最后選擇了說相聲。他先后在北京北城和天橋一帶演出,被列為天橋八大怪之首。對口相聲、三人相聲和太平歌詞相傳為他所首創(chuàng),對北方曲藝和相聲的發(fā)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流傳下來的單口相聲有《看告示》、《字像》、《字義》、《得勝圖》、《江南圍》,對口相聲有《大保鏢》、《四字聯(lián)音》、《斗法》,太平歌詞有《睡夢長》、《十八黑》、《黃鶴樓》、《天上下雨》、《勸人方》、《五行八卦》、《胡不剌訴功》、《棒子面訴功》、《夏布褂訴功》、《廚子訴功》、《餑餑名》、《百鳥名》、《百獸名》、《百蟲名》、《青菜名》、《京戲名》、《天為寶蓋》、《千字文》、《堆兒兵作夢》、《不求人》等。
朱紹文 - 生平經(jīng)歷
他幼年學(xué)唱京劇丑角,曾搭嵩祝成科班演出,后改習(xí)架子花臉。朱紹文學(xué)識淵博,因看清朝吏治腐敗,決心不再投考科舉,靠教戲、編戲、唱戲生活。他擅長編寫武戲,創(chuàng)作有《能仁寺》、《八大拿》等劇目。 清同治初年,由于連年“國喪”,朝廷下禁令戲園里不準(zhǔn)彩扮登臺,不準(zhǔn)鳴響樂器,致使許多戲曲藝人被迫改行。朱紹文也失業(yè)淪為街頭藝人,改行到北京的各大廟會和天橋等處,給觀眾講解字意兒說笑話。他隨身帶的道具很簡單,只有一把笤帚、兩塊竹板和一口袋白沙石的細(xì)粉面。竹板上刻有“滿腹文章窮不怕,五車史書落地貧”兩行字,這就是他藝名的由來。
朱紹文每次演出之前,先畫個大圓圈當(dāng)場地,接著就以地面當(dāng)紙,用白粉沙在地上灑字,他常常勾出丈二大的“!、“壽”、“虎”雙鉤字,還獨出心裁地邊灑字邊唱《太平歌詞》,以吸引觀眾。后來,他收了徒弟“貧有本”、“窮有根”等,常常帶著一二個徒弟共同表演一個笑話,這樣又逐漸地創(chuàng)造了對口相聲和三人相聲。在1872年刊行的《都門匯纂》一書中有一首詠窮不怕的竹枝詞:“白沙撒字作生涯,欲索錢財謔語發(fā);弟子更呼貧有本,師徒名色也堪夸!
朱紹文晚年置賣房屋,定居在氈子房。他最早的弟子是“貧有本”,“貧有本”沒有傳人。后來的弟子“富有根”(桂禎)、徐有祿(又名徐有福)、范有緣(又名范長利、范一齋),皆代有傳人,且支脈興旺。
相聲創(chuàng)立初期,朱紹文與阿彥濤和沈春和齊名,他們在北京各立門戶,稱朱、阿、沈三大流派。阿彥濤(一作阿劍濤),綽號阿二、阿剌二,滿族,原為清門票友,因家道沒落,下海從藝,尤以單口相聲聞名,代表曲目有《須子論》、《碩二爺跑車》等。沈春和一名沈長福,原是評書藝人,后改習(xí)相聲,代表曲目有《康熙私訪》、《古董王》等。后代相聲演員幾乎都分屬于這三大流派所傳承。
朱紹文 - 主要作品
窮不怕自編自唱的曲目有:《千字文》、《睡夢長》、《過新年》、《十八黑》、《保鏢》、《黃鶴樓》、《五行八卦》等。他以相聲為武器,對清王朝的統(tǒng)治進行了無情的諷刺。他創(chuàng)作的《得勝圖》,是反映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英勇善戰(zhàn),揭露清朝統(tǒng)治階級昏庸腐朽的一個節(jié)目。他創(chuàng)作的《字象》,通過”一字、一象、一升、一降“(即:寫出一個字,然后說出它象一件什么物品、做過什么官職、為什么罷官)的猜字游戲的方式,尖銳地諷刺了清王朝的貪官污吏。他創(chuàng)作的《三近視》等節(jié)目,一直流傳到今天,還在表演。
朱紹文編演的相聲有《字相》、《老倭瓜斗法》、《江南圍》、《大保鏢》等。
朱紹文 - 獲得榮譽
1894年,朱紹文被慈禧太后封為“天橋八大怪”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