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霖蒼 - 生平簡介
他出生在北京梨園世家,外祖父言菊朋是京劇言派創(chuàng)始人,父親陳永玲是四小名旦之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他9歲從藝,就學于甘肅省藝術學校,后又師承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在四十余年的藝術生涯里,他勤學苦練、博采眾長、不斷實踐,在學習、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唱、念、做、表”俱佳,戲路寬廣,可塑性強的藝術風格。,為“架子花臉銅錘唱”這一新型的凈行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曾先后在傳統(tǒng)戲《霸王別姬》、《連環(huán)套》、《將相和》、《戰(zhàn)宛城》、《李逵探母》以及新編歷史劇、現(xiàn)代戲《南天柱》、《八一風暴》、《曙光》、《原野》、《夏王悲歌》等四十余出劇目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并成功地在京劇舞臺上塑造了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四位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受到領導、專家、同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1979年他在創(chuàng)作京劇《南天柱》中主演陳毅榮獲文化部優(yōu)秀表演獎;1988年在改編創(chuàng)作京劇《原野》中主演仇虎榮獲文化部優(yōu)秀表演獎;1992年在中國話劇小品、戲曲小喜劇大賽中導演京劇《空城計外傳》獲優(yōu)秀導演獎;1994年在第四屆中國藝術節(jié)上,他領銜主演的西部京劇《夏王悲歌》榮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名列榜首。1996年率團赴臺灣演出《夏王悲歌》、《原野》獲得臺灣戲劇界的高度贊揚,稱可與袁世海的《橫塑賦詩》、尚長榮的《曹操與楊修》鼎足而立。
由于他的藝術成就和所作的貢獻,1997年光榮地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中國代表大會代表;甘肅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lián)評選的首批百名“德藝雙馨”的好演員。
陳霖蒼 - 生平經歷
在陳霖蒼六歲時,他的父親陳永玲從北京調到了西北的甘肅省京劇團,他也跟隨父母去了蘭州。在西北這片熱土上,曾經孕育出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陳霖蒼的藝術之路也就是從這里正式開始的。
1958年,陳霖蒼進入了甘肅省藝術學校,從此便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在學校的第一出戲是《遇后》,陳霖蒼飾演包拯,這也是陳霖蒼第一次登臺時演出的戲。演這出戲時全家人都很緊張。不僅陳霖蒼自己緊張,而且最緊張的是她的祖母。那天看完戲后,祖母回來對陳霖蒼的父親說:“永玲呀,我看你演戲緊張了一輩子,我看我孫子演戲比看你演戲時還要緊張!”這是頭一出戲,演完后家里都很高興。大家說這個小包真有像,演得好,嗓子又好。
1964年,陳霖蒼學校畢業(yè)后進入了父親所在的甘肅省京劇團,當時正趕上中國熱演現(xiàn)代戲,甘肅省話劇團的一位優(yōu)秀編導調入了京劇團,他把話劇藝術的元素帶上了京劇的舞臺,對于京劇新創(chuàng)劇目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陳霖蒼虛心學習,認真揣摩,向海綿一樣汲取著話劇的營養(yǎng),為自己后來在京劇現(xiàn)代戲中上塑造人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粉碎“四人幫”后,陳霖蒼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飾演《八一風暴》中的方大來。陳霖蒼接到方大來這個角色后,決定自己化裝,自己造型,按照周總理的形象來演。那時正好總理剛剛去世不久,演出凡響強烈,一演就是二百多場,場場爆滿!觀眾只要一見他上場一亮相,下面觀眾就掌聲雷動起來。
《八一風暴》之后,陳霖蒼又緊接著在京劇舞臺上塑造了一系列開國領袖人物形象。如《曙光》中的賀龍,《南天柱》中的陳毅,《激流與大!分械闹斓碌。其中《南天柱》這出戲作為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在首都北京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出戲開創(chuàng)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形象在京劇舞臺上開口唱京劇的先河。在談到塑造陳毅這一個領袖人物的角色時,陳霖蒼回憶說:“陳毅將軍這個人物的本色是詩人,他才華橫溢,而且性格有戲劇性,特別適合我們花臉這個行當來刻畫。這個戲寫陳老總“梅嶺三章”的這段故事。這個戲對我在創(chuàng)作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出戲是我在文化部第一次拿獎,獲得了創(chuàng)作一等獎和演出二等獎。”
在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老一輩革命家的藝術形象之后,大家都說“小蒼子”成熟了!但是三十歲的陳霖蒼并沒有滿足于以往的成績,他認為這只是自己的藝術道路的開始。
陳霖蒼一直有一個心愿,就是在京劇舞臺上重塑霸王這一形象。但是由于多年以來項羽這一形象被很多前輩藝人們演過,在人們的心目中早已定了形,要重新演繹他又談何容易。那不是簡單的事情呀!那簡直如膽大敢把天捅個窟窿呀!幾代人多少年造就的這一形象,陳霖蒼并不想去改他的形象,主要是使人物能夠更加豐富。當陳霖蒼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他的一個好朋友康志勇編輯給他拿來一個劇本對他說:“我聽說你對霸王情有獨中,我給你寫了一部西部的霸王!”陳霖蒼一看是寫西夏王李元昊!接了本子后,他感覺非常有西部特色,好象看到了這是一出帶有西部特色的新遍歷史劇。這出新編歷史西部京劇《夏王悲歌》演出后立刻引起梨園界的廣泛關注,陳霖蒼由于在戲中成功的塑造了西部霸王李元昊一角而榮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陳霖蒼在藝術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后來加盟江蘇省京劇院在《駱駝祥子》中成功的刻畫了祥子這一角色。
在《駱駝祥子》中,陳霖蒼突破了行當?shù)南拗,“架子花臉銅錘唱”,嗓音醇厚,富于感染力,劇中幾段悲愴唱段催人淚下,如“想當初闖京城”一段就唱得悲憤交加,深沉動聽,把一個本分老實、吃苦耐勞,卻又屢受打擊、災難重重的祥子刻畫得十分逼真。以做工見長的陳霖蒼,在劇中的“舞”尤其出色,如出場時那段夸張、變形的拉洋車動作,表現(xiàn)了祥子買車的喜悅,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與后來的失落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祥子命運的悲劇意蘊。在與虎妞的幾段對手戲中,他將祥子的憨厚老實及被動無奈表演得淋漓盡致,使老舍先生筆下的 《駱駝祥子》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幾乎包攬了中國戲曲界的各個獎項。陳霖蒼本人也先后獲得了“文華獎”表演獎、首屆中國京劇節(jié)金獎、二度“梅花獎”、“白玉蘭獎”、第6屆中國藝術節(jié)大獎等等。
陳霖蒼 - 藝術經歷
他9歲從藝,就學于甘肅省藝術學校,后又師承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
1996年,他隨甘肅省京劇團到臺灣,在臺灣國家戲劇院主演新編古裝京劇《夏王悲歌》和京劇現(xiàn)代戲《原野》(曹禺原著劇本)。
后轉到江蘇省京劇院工作,主要演出作品有京劇現(xiàn)代戲《駱駝祥子》(老舍小說原著)等,2002年隨團到日本東京主演這部戲。
2005年,他作為江蘇省京劇院時任院長,給臺灣國立臺灣戲曲?茖W校(現(xiàn)在的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附設京劇團執(zhí)導《射天》。
2008年,他在臺灣國立國光劇團邀請下,特別主演該團《閻羅夢》的2008年新版。
陳霖蒼 - 藝術貢獻
在四十余年的藝術生涯里,他勤學苦練、博采眾長、不斷實踐,在學習、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唱、念、做、表”俱佳,戲路寬廣,可塑性強的藝術風格。為“架子花臉銅錘唱”這一新型的凈行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陳霖蒼 - 作品及角色
他曾先后在傳統(tǒng)戲《霸王別姬》、《連環(huán)套》、《將相和》、《戰(zhàn)宛城》、《李逵探母》以及新編歷史劇、現(xiàn)代戲《南天柱》、《八一風暴》、《曙光》、《原野》、《夏王悲歌》等四十余出劇目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并成功地在京劇舞臺上塑造了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四位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受到領導、專家、同行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陳霖蒼 - 父子同心
陳永玲陳霖蒼父子談起京劇總是滔滔不絕!耙驗槲业哪赣H愛聽戲,我還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就天天聽戲了,呵呵,我的胎教就是京劇”,“我從小就喜歡旦角,九歲作為一個小票友登臺時,人和劍一樣高,一出場滿堂人都笑”,陳先生饒有趣味的談起幼時趣事,談起自己瞞著家人和司機整天逃學呆在戲院聽戲,談起十歲時自己偷偷跑去北京報考戲校,談起師從筱翠花,并在恩師的引薦下先后問藝梅蘭芳、荀慧蘭、尚小云……
唱花臉的陳霖蒼(現(xiàn)任江蘇省京劇院院長)則不同,陳霖蒼對京劇的喜愛主要是家庭熏陶的結果,不僅父親是一代名旦,外祖父言菊朋更是言派創(chuàng)始人。
陳永玲陳霖蒼父子都對京劇的繼承與發(fā)展做出了莫大貢獻。陳霖蒼則是通過大力改革來振興京劇藝術,他編演的《夏王悲歌》、《駱駝祥子》、《天下歸心》等作品,無不引起轟動,不僅贏得戲迷的贊揚,還多次獲得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等獎項。
陳霖蒼說“我非常希望自己有所創(chuàng)造,但是,京劇必須要在繼承的基礎上改革”。
陳霖蒼 - 獲獎情況
1979年他在創(chuàng)作京劇《南天柱》中主演陳毅榮獲文化部優(yōu)秀表演獎;
1988年在改編創(chuàng)作京劇《原野》中主演仇虎榮獲文化部優(yōu)秀表演獎;
1992年在中國話劇小品、戲曲小喜劇大賽中導演京劇《空城計外傳》獲優(yōu)秀導演獎;
1994年在第四屆中國藝術節(jié)上,他領銜主演的西部京劇《夏王悲歌》榮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名列榜首。
1996年率團赴臺灣演出《夏王悲歌》、《原野》獲得臺灣戲劇界的高度贊揚,稱可與袁世海的《橫塑賦詩》、尚長榮的《曹操與楊修》鼎足而立。
2001年創(chuàng)作新編歷史京劇《天下歸心》,獲第3屆中國京劇節(jié)銀獎、優(yōu)秀表演獎、優(yōu)秀導演獎。
陳霖蒼 - 社會成就
由于他的藝術成就和所作的貢獻,1997年光榮地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中國代表大會代表;甘肅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lián)評選的首批百名“德藝雙馨”的好演員。
陳霖蒼 - 活動年表
1995年,農歷乙亥年:第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1999年,農歷己卯年: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2000年2月5日,農歷庚辰年正月初一日:2000年文化部春節(jié)電視晚會播出
2000年10月27日,農歷庚辰年十月初一日:第十一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揭曉
2002年2月11日,農歷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2006年3月14日,農歷丙戌年二月十五日,10時:陳永玲骨灰撒進黃河
2006年11月17日,農歷丙戌年九月廿七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第六場
2007年3月26日,農歷丁亥年二月初八日,上午:陳永玲骨灰葬歸故里
2009年10月16日,農歷己丑年八月廿八日: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
2009年12月8日,農歷己丑年十月廿二日:中國戲曲學院赴臺交流演出第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