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活
家庭
丈夫:姜大衛(wèi)
大女兒:姜依蘭Elaine
大女婿:曹永廉
外孫:曹保熙Brandon(香港)
外孫女:曹曦文Erin(香港)
二女兒:姜依文Eve(香港)
小兒子:姜卓文JohnJr.(加拿大出生,現(xiàn)居住在香港)
感情
李琳琳的夫婿是前邵氏武打巨星姜大衛(wèi),90年代初隨夫舉家而居加拿大,因姜大衛(wèi)間中會回香港拍劇,因此間中隨夫回香港。最近兩次電視露面是2006年與丈夫及孻子JohnJohn接受《娛樂直播》訪問,最近一次為接受肥肥(沈殿霞)主持的《有緣相聚》,之后逐漸淡出影視圈。
演藝經(jīng)歷
李琳琳的原名本叫李月玲,1948年11月13日生于大陸天津市,三年后隨家人移居香港。1957年9歲的李琳琳拜在了當時著名的京劇武旦演員粉菊花的門下學習京劇,粉菊花的門下弟子也是人才輩出,所收的學生包括林正英、董瑋、陳寶珠、蕭芳芳、陳好逑、林家聲、鳳凰女、筱菊紅、張露露、楊盼盼、惠天賜;羅家英等等。國際巨星尊龍(JohnLONE)也曾在門下學習。
1963年,電懋公司籌拍歌舞片《教我如何不想她》,需要大量女演員,李琳琳在師傅的建議下與師妹沈月華一同前去試鏡,后被錄取進入電懋公司第三期演員訓練班學習,結業(yè)后即簽約為電懋基本演員,并參與《教我如何不想她》(1963)的演出。這部電視劇是李琳琳的熒幕處女作,片名很明顯是來自于劉半農(nóng)先生的那首著名的現(xiàn)代詩歌,當時的李琳琳只有15歲。但是這部戲的女主角是葛蘭,李琳琳與沈月華都是參與演出。
后來李琳琳加入了國泰,1968年她拍攝了自己第一部擔任女主角的電影《青春的旋律》是一部歌舞片,與于洋等演員合作。此外還參演《亂世兒女》(1966年)、《蘇小妹》(1967)、《聊齋志異第三集》(1969)、《家有賢妻》(1970)等影片。
1970年,國泰宣告結束,李琳琳以自由演員身份演出電影,包括《神槍手》(1970)、《淘氣女歌手》(1971)、《血愛》(1972)、《小雜種》(1973)、《蛇殺手》(1974)、《地獄》(1975)、《方世玉打擂臺》(1976)、《女學生假期》(1977)、《著錯草鞋走錯路》(1978)、《第三類打斗》(1979)等多部作品。
1970年11月1日,作為伴娘的李琳琳在朋友的婚禮上與當時已是“亞洲影帝“的邵氏影星姜大衛(wèi)結識,隨后開始拍拖,幾經(jīng)波折,1974年5月20日,兩人穿著牛仔褲便裝便跑去注冊結婚,同年,誕下大女兒依蘭。
1976年,李琳琳加入無線電視,主演《相見好》《心有千千結》等劇集。1977年轉投佳藝電視,演出《名流情史》等劇集。1978年佳藝電視倒閉后,李琳琳以息影為條件重回無線,主演《民間傳奇》、《小李飛刀》、《輪流轉》、《無雙譜》、《楊門女將》、《我本善良》等多部劇集。1983年,二女兒依文出生。
1992年,姜大衛(wèi)、李琳琳一家移民加拿大溫哥華。1995年,兒子卓文出生。1999年,兩人趁銀婚紀念,補擺喜酒,彌補當年結婚不夠熱鬧的遺憾,兒女們還特別穿上古裝,扮演父母當年戲內(nèi)動作,使他們捧腹大笑。2007年7月全家回流返港。
主要作品
參演電視
無線電視
1974年:
《乜都得先生》
1975年:
《相見好》
《心有千千結》 飾 江雨薇
1976年:
《相見好Ⅱ》
1977年:
《民間傳奇之梁山伯與祝英臺》 飾 祝英臺
《民間傳奇之江山美人》 飾 李鳳姐
《瑪麗關七七》
1978年:
《小李飛刀》 飾 林詩音
1979年:
《英雄無淚》 飾 吳婉
《女人三十》
1980年:
《輪流傳》 飾 翟》生
《鹽梟》
《無雙譜》 飾 段鳳三/段素四 合作演員:劉德華、葉德嫻
《楊門女將》 飾 楊八妹
《仁者無敵》
《龍虎雙霸天》
1982年:
《天龍八部》 飾 王夫人合作演員:梁家仁、黃日華
《十三太! 飾 沈夢仙
1983年:
《十三妹》 飾 九難師太
1984年:
《故鄉(xiāng)情》
《信是有緣》
1985年:
《呂四娘》 飾 德妃
《武林圣火令》 飾 六絕師太
《楊家將》 飾 赤須龍母/蕭太后 合作演員:劉德華、苗僑偉、曾華倩、戚美珍、劉嘉玲、周潤發(fā)等
1986年:
《狄青》 飾 楊夫人 合作演員:苗僑偉、黎美嫻、謝寧、曾江、夏雨、戴志偉、鮑方、陶大宇、吳家麗
《圣劍天驕》 飾 石魔 合作演員:劉德華張衛(wèi)健莊靜而
《薛剛反唐》 飾 樊梨花合作演員:劉青云、劉美娟、吳鎮(zhèn)宇、關禮杰
1990年:
《我本善良》 飾 簡慧心合作演員:溫兆倫, 黎美嫻, 邵美琪, 曾江, 羅樂林
佳藝電視
1978年:《名流情史》
參演電影
《教我如何不想他》 (1963)
《舊愛新歡》 (1964)
《寶蓮燈》 (1964)
《深宮怨》 (1964)
《聊齋志異》 (1965)
《金玉奴》 (1965)
《亂世兒女》 (1966)
《七重天》 (1966)
《聊齋志異續(xù)集》 (1967)
《蘇小妹》 (1967)
《青春夢》 (1967)
《春暖人間》 (1968)
《血酒紅玫瑰》 (1968)
《太太萬歲》 (1968)
《青春的旋律》 (1968) 飾 艾麗絲
《夏日初戀》(1968)
《聊齋志異三集》 (1969)
《名劍天驕》 (1969)
《快劍》 (1969)
《家有賢妻》 (1970)
《神槍手》 (1970)
《巴士站》 (1971)
《淘氣女歌手》 (1971)
《金屋淚》 (1971)
《騙術奇譚》 (1971)
《我的情人》 (1971)
《方世玉》 (1972)
《小拳王》 (1972)
《血愛》 (1972)
《愛從那里來》 (1973)
《大密探》 (1973)
《莫明其妙發(fā)橫財》 (1973)
《香港夜譚》 (1973)
《愛欲奇譚》 (1973)
《小老虎》 (1973)
《應召名冊》 (1973)
《乜都得先生》 (1974)
《廣島廿八》 (1974)
《迷幻嬌娃》 (1974)
《怪人怪事》 (1974)
《蛇殺手》 (1974)
《應召男郎》 (1974)
《女人面面觀》 (1974)
《傳奇方世玉》 (1975)
《情不自禁》 (1978)
《殺出重圍》 (1978)
《著錯草鞋走錯路》 (1979)
《第三類打斗》 (1980)
《八彩林亞珍》 (1982) 飾 李琳琳
《女人心》 (1985)
《紅外線》 (1986)
《不是冤家不聚頭》 (1987)
《好女十八嫁》 (1988)
《愛情謎語》 (1988)
《豪門夜宴》 (1991)合作演員:劉德華、張學友、王祖賢、梅艷芳
節(jié)目主持
婦女新姿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簡歷
1998.9-2002.7 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專業(yè),理學學士
2002.9-2005.7 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yè),理學碩士
2005.9-2008.7 中科院理化所,物理化學專業(yè),理學博士
2008.7-2010.12中科院理化所,助理研究員
2011.1-今 中科院理化所,副研究員
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一項,面上基金青年-面上連續(xù)資助項目一項。作為研究骨干參與10余項國家863、自然科學基金納米藥物設計和腫瘤靶向治療方面項目的研究。在ACS Nano、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Biomaterials、Nanotehnology等國際知名SCI期刊發(fā)表論文30余篇,相關研究工作被Nanowerk、ChemistryViews、Nanotechnology等國際著名期刊和專業(yè)新聞媒體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專題報道和評述。申請國家和國際發(fā)明專利6項,其中獲得授權3項。
研究領域
1. 設計合成具有治療、診斷和影像功能的生物醫(yī)用多功能納米材料。
2. 利用納米材料獨特結構及性能,研究其在腫瘤靶向治療及影像診斷中的應用。
3. 結合納米材料特性與腫瘤自身病理學特點,研究納米藥物的腫瘤靶向治療新策略。
4. 探索納米材料體內(nèi)、外生物學效應及作用機制,為納米材料的生物醫(yī)學應用奠定基礎。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間充質(zhì)干細胞攜帶藥物控釋納米顆粒靶向治療腦膠質(zhì)瘤的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青年-面上連續(xù)資助項目:間充質(zhì)干細胞靶向協(xié)同納米金殼夾心二氧化硅增敏熱化療治療惡性腫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