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單雯
生日:1989年4月25日
星座: 金牛座
血型:O型
身高:163CM
體重:48KG
籍貫:中國南京
隸屬院團:江蘇省昆劇院
派別:昆曲師從 張繼青
代表劇目:《1699桃花扇》《幽閨記-踏傘》《鳳凰山-贈劍》《 長生殿-小宴》《玉簪記-琴挑偷詩》《 牡丹亭-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
2005年畢業(yè)于 江蘇省戲劇學校,現(xiàn)為江蘇省昆劇院青年演員,昆曲表演藝術(shù)家張繼青老師弟子。
人生經(jīng)歷
獲獎經(jīng)歷
2003年獲首屆全國戲曲“紅梅杯”大賽金獎。
2004年4月獲全國“蟻力神”杯戲曲大賽一等獎。
2004年4月獲 華東六省一市專業(yè)院!袄鎴@杯”一等獎
2004年,2006年,2007年被 江蘇省演藝集團評為“突出貢獻”獎。
2006年3月開始《1699桃花扇》主演 李香君,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2006年參加全省“文化代表大會”,成為最年輕的代表。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參加全省團拜會。
2008年參加全省文化藝術(shù)界會議,發(fā)言,并演出。
2009年獲第四屆中國昆劇藝術(shù)節(jié)“優(yōu)秀青年演員表演獎”。
2009年獲中宣部“五個一批高層次優(yōu)秀人才”稱號。
2009年獲首屆“江蘇省優(yōu)秀青年戲曲人才”稱號。
2006年出版?zhèn)人CD昆曲《 牡丹亭》精選唱段“如花美眷”。
2007年9月22日于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一個個人專場。 演出劇目為:《 長生殿·小宴》《 牡丹亭·尋夢/離魂》。
2008年1月5日于江蘇省昆劇院舉辦師承 張繼青老師的傳承匯報演出。演出劇目為《牡丹亭·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
2008年6月7日于鎮(zhèn)江參加中國“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開幕式,演出《牡丹亭·游園驚夢/尋夢/寫真/離魂》。
2008年8月9日于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二個個人專場。演出劇目為:《玉簪記·偷詩》《奇雙會·寫狀》《牡丹亭·寫真》。
2009年3月14日于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三個個人專場。演出劇目為,《雷峰塔·斷橋》《艷云亭·癡訴》《 牡丹亭·游園驚夢》。
2010年3月27日于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四個個人專場。演出劇目為,《幽閨記·踏傘》《桃花扇·卻奩》《牡丹亭·幽媾》。
2011年6月18日于江蘇省昆劇院蘭苑劇場舉辦第五個個人專場。演出劇目為,《獅吼記·跪池》《玉簪記·琴挑》《鳳凰山·贈劍》。
星路歷程
如蕩漾的
三月春水,
似飄拂的二月新柳,輕輕撩動著你的心尖,你心甘情愿聽之任之,忍不住地趨之就之。
或許,這就是杜麗娘吧。
個人作品
演杜麗娘
看到了單雯的戲。從《尋夢》到《離魂》。江蘇省昆劇院《 牡丹亭》的第二本。
之前有許多人問過我,有沒有看過單雯的戲?我說,沒有!皼]有?”無一例外的,總會迅速迎來這樣驚異的詰問。由此可知,單雯在南京曲友中的分量。
初冬的蘭苑,籠罩在一片薄暮下,顯得有些落寞冷清,劇場里,卻彌漫著一股溫暖的氣息。
一片空曠的舞臺,幾聲輕點的鑼鼓,杜麗娘出場了。鵝黃的繡花帔,婀娜的碎步,半側(cè)著身子,從重重帷幔的一端迤邐飄來,眸子只是輕輕的一掃,那流轉(zhuǎn)而生動的眼波立刻就激活了全場的生機。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來粉畫垣,元來春心無處不飛懸!币磺`綣撩人的《懶畫眉》,從舞臺上悠然而起,不著痕跡地傳遞到全場的每一個角落,如蕩漾的三月春水,似飄拂的二月新柳,輕輕撩動著你的心尖,你心甘情愿聽之任之,忍不住地趨之就之。
這個舞臺是屬于單雯一個人的,也是屬于全場每個人的,因為,你早已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沉浸,或嘆息。
單雯的美,在于她與生俱來的溫暖而干凈的氣息。桃之夭夭,二八年華,讓她青春灼人,不需任何粉飾與雕琢,恰如戲文所唱的那樣,“小姐小姐多豐采”。而這種美又是恰如其分的,渾然天成,收斂有度,“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與嫵媚、妖冶毫無關(guān)聯(lián)。她搖漾生姿,多情善感,但骨子里是天真無邪的;她大氣沉著,含春不露,但心性里滿是天真爛漫;淺吟低唱中,以一個人的光彩照亮了整個舞臺。
或許,這就是杜麗娘吧。
應該感謝單雯,她還原了人們的一個夢想——那個關(guān)于杜麗娘的夢想。她在不經(jīng)意之間喚醒了人們沉睡著的記憶,那份關(guān)于不靠譜的青春、沒來由的初戀的記憶。
也正因為如此,在《離魂》一折中,當人們看到一個沉疴不愈的杜麗娘時才會那么心疼。恰 三春好處無人見,卻只待一片香魂傍 梅根。尤其當杜麗娘生命的燈火黯然熄滅,撲倒在地,周圍一片悲聲的時候,單雯卻驀然回場,身披大紅對帔,驚艷、抖擻,甚至竟是面帶微笑的!霸侣渲厣鸁粼偌t”了罷,然而,臺下的我們卻如此傷心。
傷心的是什么呢?其實,并不能說得很清楚。令人寬慰的是,從戲里走出來,我們還有單雯,而她,正處在這樣一個青春洋溢的好年華。
演李香君
“走進秦淮河畔的 李香君舊居,那長長的轎廳好像時光隧道。眼前一亮,清幽小庭花木蔥籠,一尊 漢白玉雕成的挽髻少女倚著湖山石,靜靜地看著我這個現(xiàn)代訪客!
《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玲瓏秀美,遇 侯方域時方二八年華。而被導演 田沁鑫形容為“唇紅齒白,長得澄澈”的這位李香君的扮演者單雯,同樣年僅16歲。《1699桃花扇》青春版在 北大百年講堂再次拉開帷幕。舞臺上《南都繁華會》的背景輕紗透亮,時光流轉(zhuǎn),似有夢回南明之感!斑@春愁怎替/那新詞且記”,吳儂軟語的唱腔悠悠傳出,風韻脫俗的舉止耳目一新!白咴陂L廊上,我好像又走進了 媚香樓(香君故居),今晚,我是盛裝的李香君!眴析┰谒牟┛椭袑懙。
上世紀50年代成立的江蘇省戲曲學校昆曲班,每二十年才招收一批學生。1998年是它第三次招生!案改付加X得機會難得,我也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去考!笨间洉r她的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但最終因不滿規(guī)定年齡失之交臂。幸運的是,第二年,小單雯得以再次補錄入學,與另外48位同學成為了繼承這一文化遺產(chǎn)的建國后第四代傳人。
“年齡可能是我演李香君的優(yōu)勢,也可能是舞臺經(jīng)驗不足的缺陷。不過不管那么多,迎難而上了!眴析┱伊舜罅吭u點《桃花扇》和秦淮文化的書籍來讀,揣摩香君的種種內(nèi)心體驗!独罴鳌分小耙鄠b而慧”這幾個字漸漸融入她塑造的香君中。
首演前三個月,江蘇省昆劇院還特意請來老師進行文化集訓,教他們學書法,讀歷史,重新認識秦淮文化,為的是培養(yǎng)劇中角色的氣質(zhì)。單雯從小喜歡書法,學習古箏,夢想成為古典文學中描繪的“精通琴棋書畫”的女子,因此排練得空仍舊“筆耕不輟”!昂枚嗳藨蚪Y(jié)束了也就把書法丟了,而我到現(xiàn)在都在繼續(xù)練,開始戀上這門藝術(shù)了! 她還拜“雅集”(古代文人聚集吟詩作賦之處)中結(jié)識的一些畫家朋友為師,開始學習傳統(tǒng)國畫。按她的話說,內(nèi)外兼修,是個積累的過程。
說起如此年輕可以擔綱主要角色,單雯也頗為感慨,“以前的傳統(tǒng)是論資排輩,像我們這種年齡都是跑龍?zhí)椎摹偖厴I(yè)就排大戲是很少見的,能演主角在原先更是難以想象!
現(xiàn)任江蘇省昆劇院院長的 柯軍表達了將小演員推上前臺的另一重想法,“這一代人現(xiàn)在面臨的誘惑實在太多了,他們年紀輕,就像關(guān)在一個黑暗的屋子里面,什么都看不到,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個窗戶早點打開,讓他們看到身上穿的都是寶貝,拿的都是寶貝,我想《桃花扇》應該說是一個具體的體現(xiàn),就是打開第一扇窗戶,讓孩子感覺到干昆曲是有希望的,干昆曲是有前途的,干昆曲是能夠體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
“的確和很多職業(yè)相比,我們待遇不高。來北京這種大型演出也不過100元一場。不過我想我會一直唱下去, 歌盡桃花扇底風,因為我從內(nèi)心喜歡昆曲唱腔的優(yōu)美,表演的細膩!眴析┑恼Z氣平和而堅定。
人氣鼎盛
江蘇省昆劇院舉辦了優(yōu)秀年輕演員單雯的個人專場演出,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聲在蘭苑小劇場此起彼伏。
開演前,所有的票全部告罄,就連加座票也被一搶而光,劇場已滿滿當當,仍 有觀眾不斷前來,欲睹單雯的風采。無奈,很多人只能在門外聽戲,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劇目是膾炙人口、唯美感人的《 牡丹亭·尋夢·離魂》和《 長生殿·小宴》,這幾出戲是單雯嚴格按照老師的傳授來體現(xiàn),而每個動作、每個眼神則是經(jīng)過她本人無數(shù)次的揣摩、用心體會,完美呈現(xiàn)在舞臺上,從而深深感染著如癡如醉的觀眾。
集團著力培養(yǎng)新人政策,隨著三位青年演員專場演出的順利開展,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觀眾對青年演員的喜愛也出乎大家的意料。尤其是《1699·桃花扇》女主角之一的,畢竟她是此次青年專場演員中年紀最小的,大家的確還是捏了把汗。但是從演出的情況來看,大家的顧慮完全是多余的,掌聲就是對她實力的最好證明,也是使她不斷進步、攀登新的藝術(shù)高峰的動力!
四代傳人
單雯:百戲之祖的第四代傳人 文化看過兩年前 田沁鑫執(zhí)導的昆曲《1699桃花扇》的人,一定會記得戲中 李香君的扮演者當年年僅16歲的單雯。作為具有600年歷史的昆曲第四代傳人,單雯在不久前 恭王府開園后的首部昆曲大戲《浮生六夢》中,又一次露面,又一次以婉轉(zhuǎn)的水磨腔情動四座。
1989年出生的單雯邊化裝邊接受我們的采訪 《百花贈劍》中扮百花宮主 2. 《尋夢》中的杜麗娘造型在《浮生六夢》這場由六個選段連接而成的演出當中,單雯分別在《 牡丹亭·尋夢》和《紅樓夢·托夢》當中飾演杜麗娘和 秦可卿。如果你看完全場, 便不難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會在昆曲中如癡如醉,為什么很多人會喜歡年僅19歲的女孩,為什么會有持久的掌聲和此伏彼起的喝彩。梨園出才女 單雯出生在一個 梨園世家,到她這里已經(jīng)是第四代。祖上最早是唱京劇的,到了她父親那一輩才改唱昆曲。
縱然如此,單雯小時候并沒有接受過任何與昆曲有關(guān)的訓練,“有時候我爸爸去排戲,我可能會跟著去,在旁邊看看,或者就是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一些戲曲節(jié)目”。但耳濡目染讓她對昆曲藝術(shù)擁有了非同尋常的敏銳與領(lǐng)悟力,因此10歲那年進入科班專業(yè)學習這門藝術(shù)的時候,這絲毫沒有阻礙她曲藝天賦的發(fā)揮,可以說是進步神速(當時她在全班年齡最。。兩年之后昆曲被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遺產(chǎn)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她與另外44位同學則成為了繼承這一遺產(chǎn)的建國后昆曲第四代傳人。
又過了兩年,她又在首屆紅梅杯戲劇大賽少兒組的比賽中獲得金獎。 對于當時小有名氣的單雯來說, 田沁鑫的《1699·桃花扇》真正的使得她一夜成名。自認為生活當中較為傳統(tǒng)的她在這部戲里出神入化地刻畫了 李香君這個青樓女子的角色!坝腥擞X得演員要是能把一個角色演好,是因為性格和要演的原型很像,但事實上真正的好演員什么都能演。在昆曲這個行當里,除了要學會把握人物性格之外,還有一個外在條件,就是化裝之后在外形上要和劇中原型有最基本的吻合。我在表演這個角色之前,讀了很多與她和那時期文化相關(guān)的書,這對于把握角色性格也有些幫助! 雖然 田沁鑫是國家話劇院的導演,但由于有著學京劇出身的基礎(chǔ),因此導演這部戲的時候,并不是外行看熱鬧。“京劇本身就是吸收昆曲等地方戲曲元素之后才形成的新劇種,當時田導能把昆曲傳統(tǒng)當中的成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一些昆曲細節(jié)處理上也會尊重我們演員的意見”。
這部戲在當時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僅吸引上了歲數(shù)的老觀眾,也讓年輕觀眾在時尚的布景當中領(lǐng)略到昆曲的細膩表演魅力。 曲高不和寡 雖說昆曲比京劇有著更為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但這么多年來,昆曲受重視程度遠低于京劇。直到最近幾年,才突然冒出來,成為了一個有些時尚味道的符號!拔蚁脒@和昆曲界一些老先生和領(lǐng)導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再有一點可能要歸功于現(xiàn)在的潮流。好像每個領(lǐng)域都在琢磨著復古,于是在這個潮流的帶動下,也成就了今天昆曲的復興! 在早些時候,單雯的演出環(huán)境并不是很好,臺下沒什么觀眾不說,還有的觀眾會在臺下罵罵咧咧,說什么的都有!暗@些年好多了,不僅是座無虛席,而且非常安靜,給臺上的演員創(chuàng)造了良好環(huán)境,甚至有誰照相機快門一閃,別人都會向他拋去無數(shù)雙白眼兒! 縱然如此,這些年的昆曲演出還是沒有將這種戲曲形式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無論是《 牡丹亭》還是《桃花扇》,或者今天的《浮生六夢》,你都會發(fā)現(xiàn)當中缺乏武戲,全是文縐縐的悲歡離合!捌鋵嵗デ奈鋺蚍浅>剩﹦±锏奈鋺蚓褪菑睦デ锇徇^來的,可能是因為昆曲剛剛復興,所以導演或劇團都更想突出它的獨特之處,因此在演出中把武戲略過了,但你要有機會去南京可以看看更原汁原味的昆曲,武戲不比京劇里差! 如果說京劇是現(xiàn)代音樂領(lǐng)域當中的搖滾,那么昆曲就有點兒像古典音樂。當中的唱念做表更加細膩,相對通俗的京劇,它更為強調(diào)戲曲當中的文學性。也許這樣的藝術(shù)形式限制了自身發(fā)展,但昆曲的高雅終究還不是曲高和寡。當人們真正了解和認識這門傳統(tǒng)藝術(shù)的時候,它應該會隨之流行。
《周末畫報》單雯昆曲演員和普通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因人而異。我個人比較傳統(tǒng)酒吧、唱歌基本不去。平時就是在家看看電視讀讀書業(yè)余愛好多了個國畫,沒事兒的時候就在家練。平時會關(guān)心其他戲曲形式嗎?當然會了。要學會取長補短嘛雖然這些東西老師會教給你但更多的是要靠個人去體會。我不排練的時候看 CCTV 11戲曲頻道。豫劇、黃梅戲都看。這些地方戲和昆曲比起來有什么不同?由于它們都屬于地方戲有地域局限出了這個地方可能就沒法演了,沒人能聽懂。相比之下昆曲就不一樣了,不是地方戲念白什么的都是上韻的和京劇一樣。而且在表演上是最為細膩的一個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