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安[京劇武生] - 簡介
高福安,乳名高七,清末鹽山縣辛店(今屬孟村回族自治縣)人。高因家貧,6歲即入子弟班學(xué)戲,三載功成,藝名“九歲紅”,名噪津南。后在津組建高家班,聘滄州武師授藝,其武戲獨(dú)具特色。民國八年(1919年)“五·四”運(yùn)動爆發(fā),高家班為愛國青年義演捐獻(xiàn),人稱愛國俠伶。
高福安[京劇武生] - 軼事
民國四年(1915)六月三日北京《群強(qiáng)報》于“國事要聞”欄載《高福安刺斃日人案》,原文為:
“五月二十七日,有人乘京奉火車赴奉,目睹一可驚可愕之事。是日此人與著名劇界武生高福安同車。(高鹽山之新店人,素好任俠,性又極孝。于津南楊柳青野中,見三盜劫一婦人,即徒手奪盜刀,刺三盜俱斃,救婦出險。滬上菊選,列為武狀元。所工皆俠烈劇,胥能傳出古烈士身份。武技之嫻熟,猶其余事。)車中有一農(nóng)人,攜一三歲幼孩,毫無知識,乘大人不覺,誤在車上便溺,為日警所見,持鐵棍猛擊。農(nóng)人亟脫衣拭凈,竭力賠禮,而日警仍毆擊不止。高以日語勸解,日警佯為不聞,更以鐵棍用力向農(nóng)人頭部亂打,又用足力踢下部,農(nóng)人連陪數(shù)次。高謂既已打過,況系小孩無知,可以恕之。日警竟遷怒于高,即以鐵棍向高揮去。高以自衛(wèi),向日警反擊,日警撲地,急起取所帶槍刺刺高。高恐為所害,亟趁勢奪之。日人又取手槍向高,高見情勢危急,亟用足將伊手槍踢飛。日警仍闖前兇毆,高即以所奪日警之槍刺,刺日警胸部,當(dāng)時立斃。又有兩日兵忿忿而來,欲得高而甘心,徑前毆擊,高遂用手槍,將兩日人擊斃。此時車已停駛,(高)挺然自承。當(dāng)由該車將高并死尸送往大連云!
此案后來報紙無報道。而1915年7月9日、10日《群強(qiáng)報》在廣告欄內(nèi)透露,第一舞臺特請第一超等藝員高福安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