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賀永華,男,京劇凈角。為國家一級演員。逝世:2006年9月12日,農(nóng)歷丙戌年閏七月二十日,19時40分。
藝術(shù)經(jīng)歷
11歲學戲,工架子花,曾受到尚和玉等名家指點,長期與周信芳、李玉茹、童芷苓等藝術(shù)家合作演出,塑造了許多成功的舞臺藝術(shù)形象。而其在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塑造的座山雕,已成舞臺經(jīng)典,深受觀眾佳評。
因患重癥肺炎,醫(yī)治無效,不幸于2006年9月12日在上海華山醫(yī)院病逝,享年84歲。
活動年表
1936年,農(nóng)歷丙子年:稽古社科班創(chuàng)辦
一部分長慶社解散后的學生被天津勸業(yè)場少東家高勃海收留,于天華景創(chuàng)辦了“稽古社”科班,因高曾從尚老將學過戲,于“七七事變”后,特請尚和玉先生出山赴津,擔任該社名譽社長及藝術(shù)總教習。社長婁廷玉,副社長韓富信。尚老將慧眼識人因材施教,對賀永華、張德華、蔡寶華、徐俊華、劉武華等重點培養(yǎng)。賀永華未入稽古社時,曾從郭少安問藝,郭少安傍尚老將多年,并曾向尚師請益。尚先生對學生毫無保留地傾囊傳授劇目,但因人授藝,發(fā)揮各人所長。張德華除學其它尚派劇目外,因其身材魁梧,適演李元霸之戲,故得尚親傳其《晉陽宮》、《惜惺惺》、《四平山》等戲。張春華原習武生,經(jīng)尚老將認真觀察,見他練功刻苦且矯健敏捷,對他甚是喜愛,惜身量矮小不適演武生,遂勸其改習武丑方為上策,果然展其所長成為一代武丑名家。
1955年4月22日,農(nóng)歷乙未年閏三月初一日:北京紀念周信芳舞臺生活五十周年演出第四天
北京紀念周信芳舞臺生活五十周年演出第四天,上海京劇院在天橋劇場演出。
演出劇目
《文天祥》(周信芳,金素雯,劉斌昆,沈金波,趙曉嵐,汪志奎,王玉田,賀永華)
1955年4月24日,農(nóng)歷乙未年閏三月初三日:北京紀念周信芳舞臺生活五十周年演出第六天
北京紀念周信芳舞臺生活五十周年演出第六天,上海京劇院在大眾劇場演出。
演出劇目
日場
《拾玉鐲》(李玉茹,黃正勤,孫正陽)
《烏龍院》(周信芳,劉斌昆,趙曉嵐,賀永華)
夜場
《擋馬》(李玉茹,孫正陽)
《青風亭》(周信芳,劉斌昆,金素雯,何毓如)
1976年5月11日,農(nóng)歷丙辰年四月十三日:上海京劇團1976年赴日本演出
5月11日至6月29日,中國上海京劇團赴日本訪問演出。劇目有《智取威虎山》及《磐石灣》(片段)、《審椅子》等。主要演員有童祥苓、沈金波、耿其昌、李崇善、施正泉、齊淑芳、王夢云、賀永華、吳江燕等。
1988年11月20日,農(nóng)歷戊辰年十月十二日:滬、港、臺京劇交流演出舉行
11月20日至11月23日,大地文化社主辦的滬、港、臺京劇交流演出在上海人民大舞臺舉行。
參加演出的有臺灣票友張志清、高綏之,香港票友蔡國衡、謝許萍蘇、王施琴秀、郭程曼玲、周惠麒、四祿館主,北京的孫毓敏、齊嘯云,天津的馬少良,貴州的侯丹梅,上海的李炳淑、王正屏、汪正華、夏慧華、劉斌昆、賀永華、言興朋等及上海業(yè)余京劇研究社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