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菲舍爾在1979年至2004年期間一直擔任奧地利社會黨副主席,1992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社會黨副主席。
1990年,菲舍爾當選國民議會議長,并于1994年、1996年和1999年三次連任。2002年,菲舍爾任國民議會第二議長。2004年7月8日,菲舍爾就任奧地利第八任總統(tǒng),任期6年。
菲舍爾高度重視對華關系,于1984年、1992年、1997年和2010年1月19日至22日共4次訪問中國。
菲舍爾的妻子瑪吉特·菲舍爾是一名紡織面料設計技師,兩人育有一子一女。
訪問中國
奧地利總統(tǒng)稱贊中國是全球和平力量
2010年1月21日,正在中國訪問的奧地利總統(tǒng)海因茨-菲舍爾在北京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菲舍爾對中國在朝核問題、伊核問題、經(jīng)濟危機等國際問題中發(fā)揮的作用給予高度評價。
菲舍爾第一次訪問中國是在1984年。談到中國的變化,他說:“那時的中國與現(xiàn)在完全不一樣。可見,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發(fā)展。上世紀70年代,u2018世界大戰(zhàn)不可避免u2019理論曾盛行。而今天的中國為和平、合作做出的努力已經(jīng)為世人所知。中國也積極參與到穩(wěn)定、和平地解決許多復雜國際問題的行動中!
菲舍爾認為,在朝核問題上,中國所起的作用非常明顯和積極,中國為尋求一個理智、和平、對任何人不構成威脅的結(jié)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伊朗問題上,特別是在核不擴散問題上,中國也做出了自己的積極貢獻。雖然中國也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但中國迅速出臺應對措施,使得中國實際上成為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引擎。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主張建立多極化世界,不是由一個國家,或者兩個國家說了算,而是由一系列國家共同維持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