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jīng)歷
20世紀40年代末,羅杰摩爾在一些電影里跑龍?zhí),出演路人的角色?/p>
1953年,羅杰·摩爾去往美國,憑借英俊的外表和溫和文雅的舉止,加上之前多年在電影片場跑龍?zhí)椎慕?jīng)驗,他很快與米高梅簽下合約。
1954年,羅杰·摩爾出演了《魂斷巴黎》 ,嶄露頭角。
1962年,羅杰·摩爾主演了英國電視劇《圣徒》并受到好評,在歐洲極受歡迎的他在美國影壇卻還不夠耀眼。同年,摩爾得到了飾演007的機會,但由于當時太年輕而放棄。
1973年,摩爾取代肖恩·康納利 出演了他一部007影片《007之生死關頭》,影片在美國之外取得的票房超過了康納利出演的最后一部《007之金剛鉆》,獲得廣泛認可 。
1974年,羅杰·摩爾與克里斯托弗·李合作,繼續(xù)出演蓋·漢彌爾頓執(zhí)導的邦德片《007之金槍人》。
1979年,羅杰·摩爾在《007之太空城》中第四次出演邦德,該片也打破了邦德片的票房記錄。
1985年,羅杰·摩爾在出演了《007之雷霆殺機》,影片殺青后,羅杰作出了一個令全世界喜愛他的影迷感到憂傷的決定。因為年歲的原因,《雷霆殺機》成為羅杰·摩爾主演的最后一部007電影。《雷霆殺機》成為1985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也為銀幕上最受歡迎的007之一羅杰·摩爾的007之旅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盡管羅杰塑造了詹姆斯·邦德及其他眾多角色,美國觀眾卻始終沒有完全接受他,直到1981年他與布特·雷諾茨 (Burt Reynolds) 聯(lián)袂出演的《炮彈飛車》(The Cannonball Run) 上映后,情況才有所改觀。
羅杰·摩爾的演藝事業(yè)隨著007的離去開始走下坡路,盡管仍然頻頻在銀幕亮相,影片的票房卻大都不甚理想,此后他多出現(xiàn)電視節(jié)目中。
2003年5月7日,羅杰·摩爾在紐約百老匯一場演出的途中突然在舞臺上昏倒,被工作人員緊急送醫(yī),經(jīng)過治療后情況穩(wěn)定,羅杰·摩爾晚間以神秘嘉賓的身份,現(xiàn)身在紐約百老匯“Lyceum”劇場為舞臺劇《ThePlayWhatIWrote》演出,不料他上臺后卻昏倒在舞臺上,使得表演中斷了將近10分鐘。這位老牌影星敬業(yè)精神一流,還是堅持繼續(xù)演完。演出結束后工作人員將他扶到輪椅上,并且將他緊急送到紐約的圣·路加·羅斯福醫(yī)院就醫(yī),經(jīng)過醫(yī)院檢查后已無大礙,很快便出院。
2007年10月11日,英國演員羅杰·摩爾正式留名好萊塢星光大道。眾多親朋好友相陪,一同見證這一時刻。
2017年5月23日,羅杰·摩爾因癌癥去世,享年89歲。
主要作品
影視作品
一切或一無所有:007不為人知的故事 (2012)
圣誕公主 (2011)
貓狗大戰(zhàn)2 (2010)
矮人和巨人:森林大會 (2010)
好萊塢上的臺伯河 (2009)
沖撞特工 (2008)
The Prince’s Trust 30th Birthday: Live (2006)
彼特·考頓泰爾來了 (2005)
AFI百年百大英雄與壞蛋 (2003)
Heroes of Black Comedy(2002)
哈啦上船 (2002)
生化武器爭奪戰(zhàn) (2001)
The Orang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2001)
The Secret KGB Paranormal Files (2001)
Victoria Wood with All the Trimmings (2000)
So Graham Norton (1998)
間諜科技 (1998)
圣徒 (1997)
辣妹世界 (1997)
魔宮傳奇 (1996)
不朽的傳奇:追憶奧黛麗赫本(1993)
雷霆噴射手 (1990)
你千遍也不厭倦 (1990)
雷霆殺機 (1985)
赤裸的面孔 (1984)
八爪女 (1983)
傻龍登天 (1983)
最高機密 (1981)
炮彈飛車 (1981)
海狼 (1980)
逃往雅典娜 (1979)
太空城 (1979)
007在里約熱內盧 (1979)
金槍人 (1974)
生死關頭 (1973)
賭俠馬華力 (1957)
魂斷巴黎 (1954)
個人傳記
《我是邦德》
榮譽記錄
美國金球獎 |
1980年 第37屆 Henrietta Award-最受歡迎男演員 (獲獎) |
土星獎 |
1980年 第七屆 最受歡迎國際藝人 (獲獎) |
社會活動
除了演藝事業(yè),羅杰摩爾在慈善事業(yè)方面的貢獻是非常突出的,他1991年首度擔任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自那以后他已隨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使團走訪過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1999年1月,羅杰·摩爾爵士因其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取得的杰出成就而榮獲大英帝國員佐勛章 (CBE)。兩年后他獲得了馬庫斯·加維終生成就獎以及基瓦尼斯國際組織頒發(fā)的世界功勛獎。2003年2月,羅杰·摩爾爵士獲得了德國總統(tǒng)約翰內斯·勞頒發(fā)的德國聯(lián)邦功勛十字勛章。他于2003年6月獲得了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頒發(fā)的騎士勛章,以表彰他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所做的出色工作。
人物評價
論外形,羅杰·摩爾其實是最不像邦德的邦德,因為邦德頭發(fā)應該是黑色的,而羅杰·摩爾卻是一頭棕發(fā)。羅杰·摩爾給007增加了一種四兩撥千斤的瀟灑勁頭,為007系列片賦予了一種真正的騎士浪漫色彩。摩爾塑造的邦德沒有肖恩·康納利那么嚴肅和生硬,他風趣幽默,風度翩翩,樂意為女士效勞,刀光血影的生死關頭也不忘自我解嘲。羅杰·摩爾為007系列帶來耳目一新的風格。(搜狐娛樂 評)
風流倜儻的羅杰·摩爾詮釋出一個從容、冷靜、君子風范的“007”,與傳統(tǒng)諜報角色的冷庫、兇狠大相徑庭。羅杰·摩爾的邦哥沒尚康納利的嚴肅和生硬,也比較多搞笑對白。雖然有人覺得他會把邦哥搞得很不體面,但他是票房靈丹。(南方網(wǎng) 評)
邦德到了羅杰·摩爾時代,幾乎有些沉醉于聲色犬馬了。雖然仍舊不斷外出執(zhí)行任務,但他的臉上永遠保持著的微笑,以及紋絲不亂的頭發(fā),外加對女性的特別迷戀,令這個邦德變成了一個公子哥的形象。而他的幽默感也更勝他人。這些使得這個007更像是女性眼里的好情人,而不是神勇無比的大特工。(央視網(wǎng)-電影在線評)
他是007扮演者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他是迄今為止任期最長的一位,他用他特有的表演方式,吸引著全世界影迷的視線,羅杰·摩爾演繹的007沒有肖恩·康納利那么嚴肅和生硬,而且羅杰·摩爾時代的邦德片也有比較多的搞笑對白,有人覺得這樣會把邦德弄得不體面,但他主演的大部份邦德片都很賣座,受到觀眾熱力追捧。(CCTV《軍情連連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