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概要
英格麗·褒曼,瑞典籍電影女演員。1936年憑借主演《寒夜琴挑》開啟了通往好萊塢的大門,代表作有《卡薩布蘭卡》、《愛德華大夫》、《美人計》等。1979年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人物簡介
瑞典女演員,是繼葛麗泰·嘉寶之后在好萊塢及國際影壇大放光芒的另一位瑞典巨星。孤兒出身,自小由親戚養(yǎng)大。中學畢業(yè)后加入職業(yè)劇團演出,不久即成為瑞典的大明星。
1936年以《寒夜琴挑》一片引起美國大制片家大衛(wèi)·塞茨尼克的注意,決定將該片重拍成美國版,并請她主演,為她開啟了通往好萊塢的大門。到了美國后,佳作迭出,在美國影迷的心目中樹立了圣潔的形象。但是褒曼卻在1949年拋棄丈夫和女兒,與意大利名導演羅西里尼私奔,此舉激怒了當時的影迷,使她有7年之久絕跡好萊塢。直到1956年以《真假公主》獲奧斯卡影后,才返回美國,她的浪漫情史也在1958年宣告結(jié)束。1974年以《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掀起她晚年的另一波小高潮。
成長故事
英格麗·褒曼引二歲喪母,十二歲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對表演的濃厚興趣,常常一個人沉浸在假想的世界中。十四歲時就在日記中記錄下了她的夢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鄉(xiāng)的舞臺上,觀眾們朝自己熱烈地鼓掌。1933年高中畢業(yè)后入瑞典皇家戲劇學院學習,在校其間便開始了她的表演生涯。不到一年登上影壇擔任主角,成為瑞典影壇最有前途的年輕女演員。1936年主演古斯塔夫·莫蘭多執(zhí)導的《間奏曲》(又譯《插曲》),引起好萊塢著名制片人戴維·賽爾茲尼克的注意,1939年應戴維·賽爾茲尼克之邀前往好萊塢拍攝同名電影的美國版,與萊斯利·霍華德搭檔,導演是格利高里·拉托夫。在好萊塢引起轟動。于是賽爾茲尼克和她簽訂了七年的合同。次年登上百老匯舞臺。
英格麗·褒曼來到好萊塢以后,很快成為當時知名度甚高的明星。她的美清新典雅,很長一段時間她都以本色出現(xiàn)在影片中。她的表演自然純樸,在她表演的角色中,你不太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那種真實性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賞她的作品。在好萊塢其間,英格麗·褒曼拍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影片,包括《卡薩布蘭卡》、《美人計》、《煤氣燈下》、《圣女貞德》等。這些影片如今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
1948年,英格麗·褒曼觀看了意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里尼執(zhí)導的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和《同胞》,被它們寫實主義的風格所折服,主動寫信給羅塞里尼要求與之一起拍片,羅塞里尼欣然接受。起先,他們只是合作伙伴,但漸漸萌生愛意成了情侶,她和彼得·林德斯特羅姆仍有婚姻關系,卻替羅伯托·羅塞里尼生了個兒子,這使舉世嘩然。美國人心中所謂的“圣潔偶像”破碎了,媒體和公眾對她辱罵唾棄,好萊塢排斥了她。她被逐出了好萊塢。褒曼為她那段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付出了她7年的黃金時光。與羅塞里尼合作的影片也均告失敗。直到1957年,褒曼才終于以《真假公主》中的杰出演技一舉成為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和奧斯卡雙料影后。這表明美國人最終原諒了她并不得不接納這位真正的藝術家。
六十年代以后,英格麗·褒曼仍然活躍在銀幕和舞臺上,并享有極高的聲譽!遁p舉妄動》、《六?蜅!、《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她后期的代表作。晚年的她以頑強的毅力和精湛的演技完成了《秋天奏鳴曲》和《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的拍攝,并得到了影評界和觀眾的一致褒揚。
與癌癥搏斗的最后兩年
英格麗·褒曼發(fā)現(xiàn)自己患有癌癥是在1973年11月。到1980年,褒曼已先后兩次動了手術,割去了左右乳房。但兩次手術并沒有根除病灶,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這時,她接受了從影以來最大的挑戰(zhàn):在一部電視系列片中飾演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她演的這個女人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婦,而且患著白血球過多癥。這份工作對已經(jīng)65歲的褒曼來說非常艱難。她的身體十分虛弱。一天緊張的拍攝結(jié)束后,回到住處,總是累得精疲力盡。但她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拍完了電視片。
演藝經(jīng)歷
早年
1915年-1938年
英格麗·褒曼這個名字是她的父母以瑞典的英格麗公主(Ingrid of Sweden)來命名的,她于1915年8月29日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父親Justus Samuel Bergman為瑞典人,母親Friedel Adler Bergman則為德國人。褒曼的父親與母親分別在她13歲及3歲時去世。褒曼于是被送到一位叔叔身邊與他一起生活,不過他也在6個月后死于心臟并發(fā)癥。所以褒曼后來是由另一位叔叔與嬸嬸扶養(yǎng)長大,當時他們已經(jīng)擁有4個孩子。
褒曼在17歲時進入斯德哥爾摩的皇家劇院學習過表演,她在夏季首次休息期間被瑞典電影制片廠所雇用,因此也導致褒曼在1年后離開皇家劇院,全心投入電影演出。她離開皇家劇院后的第一次演出是1935年的《Munkbrogreven》(雖然之前褒曼曾在《Landskamp》中扮演過臨時演員)。
21歲的英格麗?褒曼在1937年7月10日與牙醫(yī)Petter Lindström(他后來成為一位神經(jīng)外科醫(yī)生)結(jié)為夫妻,他們的女兒Pia Lindström則于1938年9月20日出生。
在瑞典與德國分別演出12部(包括《En kvinnas ansikte》,這部電影后來被翻拍成《女人的面孔》,由瓊·克勞馥所主演)及1部電影后,英格麗?褒曼受到好萊塢制作人大衛(wèi)·O·塞爾茲尼克的邀請,主演了她于1936年演出的瑞典語電影《寒夜琴挑》(Intermezzo)的1939年英語翻拍版。這部片得到巨大的成功,褒曼也因此成為明星,被形容成“瑞典送給好萊塢一個燦爛的禮物”。在這時期她與其他好萊塢的女明星相異的是︰她未曾改變她的名字、她完全自然、沒有任何化妝的演出,褒曼也是身材最高挑的女主角之一。
好萊塢時期
1938年-1949年
在瑞典完成最后1部電影后,并在美國演出3部成功的作品后,褒曼與亨弗萊·鮑嘉共同主演了1942年的經(jīng)典《北非諜影》。她在《北非諜影》中的演出也許是她的演員生涯中最著名的一次。英格麗·褒曼并不認為她在《北非諜影》的演出是她的最愛:“我演出許多更重要的電影,但這是人們會想去談論的唯一一部關于亨弗萊·鮑嘉的電影!标P于亨弗萊·鮑嘉,她則是說:“我不曾真正了解他,我親了他,但我不了解他。”
在1943年中,褒曼以《戰(zhàn)地鐘聲》(For Whom the Bell Tolls)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也是她主演的第一部彩色電影。隔年她則以《煤氣燈下》贏得1944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芭芭拉·史坦華(Barbara Stanwyck)于1944年在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輸給褒曼之后,她說她是“褒曼影迷俱樂部成員之一”、“我對于沒有獲獎并不全然感到難過,因為我最愛的演員贏得這座獎,她憑著演技來獲得它!卑1945年再度以《圣瑪麗的鐘聲》(The Bells of St. Mary’s)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是她連續(xù)3年入圍這座獎項。褒曼曾經(jīng)考慮在1944年的《王國之鑰》(The Keys of the Kingdom)中飾演瑪利亞·維若妮卡(Maria-Veronica)修道院院長的角色,不過最終是由Rose Stradner來演出,她也是電影制作人約瑟夫·曼凱維奇的第2任妻子。
后來,褒曼以《圣女貞德》(Joan of Arc)再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這是一部華特·韋哲(Walter Wanger)獨立制作的影片,最初是由RKO影業(yè)上映。自從褒曼來到好萊屋之后,她對于這次演出詮釋的相當好。其中一個原因是褒曼曾在麥斯威爾·安德森(Maxwell L. Anderson)的百老匯舞臺劇《圣女貞德》(Joan of Lorraine)中演出。部分因為與羅塞里尼的丑聞,這部電影并沒有造成廣泛的回響,并且得到嚴厲的批評。它后來被修剪掉45分鐘,直到1998年才修復成完整的版本,并在2004年發(fā)行DVD,所以后來的觀眾可以觀賞到導演想要呈現(xiàn)的內(nèi)容。
褒曼也主演了亞佛烈德·希區(qū)柯克執(zhí)導的《意亂情迷》、《美人計》與《風流夜百合》。在拍攝《風流夜百合》的這一年中,褒曼認識了意大利導演羅塞里尼,也是他們后來遭受到社會大眾負面批評的開端。褒曼在1940年代時也是演技指導麥可·契珂霍夫(Michael Chekhov)的學生。巧合的是,麥可·契珂霍夫也在《意亂情迷》中演出,并且因此入圍生涯唯一一次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獎)。
除了這些電影以外,褒曼也在舞臺劇《李利奧姆》(Liliom)、《安娜·克麗絲蒂》(Anna Christie)與《Joan of Lorraine》中演出。
英格麗?褒曼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前往阿拉斯加勞軍,并且在戰(zhàn)爭結(jié)束不久也為了相同的目地前往歐洲,并目睹了戰(zhàn)爭造成的破壞。也是在這段時期,她結(jié)識了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褒曼在1948年的《凱旋門》 (Arch of Triumph)中扮演一位吸煙者,因此她后來也開始吸煙。
意大利時期
1949年-1957年
英格麗·褒曼與意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里尼為了拍攝《火山邊緣之戀》(Stromboli)而互相認識,當時褒曼已經(jīng)在美國觀賞過他前兩部作品,并且為他著迷。在拍攝這部電影期間,褒曼與羅塞里尼墜入了情網(wǎng),并在1950年2月7日生下他們第一個孩子羅伯特·英格利·羅塞里尼。
因為褒曼當時是全美國的偶像明星,所以這個事件在美國演變成一大丑聞。后來甚至導致她被民主黨參議員愛德溫·C·強森(Edwin C. Johnson)在美國參議院中所譴責,并稱她為“女人之中一個糟糕的范例并受到邪惡巨大的影響”。除此之外,褒曼也被選為不受歡迎人士(persona non grata)。因為這次事件,褒曼將自己放逐到意大利,離開美國的丈夫及女兒。最后她的丈夫彼得?林斯壯對于褒曼的離棄提出控告,并因此贏得他們女兒的監(jiān)護權。
英格麗·褒曼與羅伯特·羅塞里尼在1950年5月24日舉行婚禮,1952年再度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伊莎貝拉·羅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與伊斯塔·英格麗·羅塞里尼(Isotta Ingrid Rossellini),其中伊莎貝拉現(xiàn)在是一位知名的模特兒和演員。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褒曼演出幾部羅塞里尼執(zhí)導的電影,包括1954年的《Joan of Arc at the Stake》,這是亞瑟·奧內(nèi)格(Arthur Honegger)創(chuàng)作的戲劇性神劇作品。英格麗·褒曼與羅伯特·羅塞里尼在1957年11月7日結(jié)束婚姻關系。
與羅塞里尼分手之后,褒曼主演了尚雷諾(Jean Renoir)執(zhí)導的電影《多情公主》(Elena and Her Men)這是一部浪漫的喜劇,褒曼在劇中扮演一位波蘭公主。雖然這部電影并不成功,然而褒曼的演出被認為是她最佳的表現(xiàn)之一。
褒曼住在意大利的這段時期中,美國人對于她在私生活方面的不滿仍然沒有消失。在艾德·蘇利文(Ed Sullivan)的電視節(jié)目中,褒曼成為觀眾民調(diào)是否應該被原諒的對象之一。
晚期
1957年-1982年
英格麗·褒曼與尤·伯連納,她也以該片的演出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褒曼在1956年于《真假公主》中演出,并成功在美國電影圈中復出。她也因此第二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不過褒曼沒有親自領取獎座,后來是由好友加里·格蘭特來替她領獎。她直到195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才首次在好萊塢公開亮相,當時她也頒發(fā)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除此之外,在加里·格蘭特介紹褒曼出場后,她走上舞臺并受到其他來賓起立熱烈的鼓掌。
褒曼在生涯的剩余時間繼續(xù)在美國與歐洲電影中演出,并偶爾在電視劇中出現(xiàn),包括《The Turn of the Screw》,并以這次演出而奪得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獎的肯定。
在這期間,褒曼也在幾部舞臺劇中演出。除此之外,她與瑞典裔的制作人拉爾斯·施密特(Lars Schmidt)在1958年12月21日結(jié)婚,這次婚姻直到1975年施密特去世后才結(jié)束。
查爾斯·H·Percy參議員于1972年為了22年前愛德華·C·強森在國會上攻擊她的行為對褒曼表達歉意。褒曼也在1973年成為當年戛納影展評審團的主席。
褒曼以《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演出而獲得第3座奧斯卡金像獎的肯定(也是首座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不過她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中公開的宣稱這座獎項應該頒給意大利演員瓦倫蒂娜·歌蒂斯(Valentina Cortese,以《日以作夜入圍》這個獎項),當時褒曼曾說“原諒我,瓦倫蒂娜。這并不是我愿意的”。
除了瑞典語和英語(在抵達美國之后才學的),褒曼還能說流利的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而且褒曼也曾經(jīng)使用這些語言的每一種來演出。
褒曼在1978年演出瑞典名導英格瑪·伯格曼的《秋光奏鳴曲》(Autumn Sonata),并以此片第7次入圍奧斯卡獎,這也是她最后一次在電影中出現(xiàn)。這部電影是在挪威拍攝的,在片中褒曼飾演一位著名的鋼琴家與女兒之間的故事,被認為是褒曼生涯最出色的演出之一。褒曼并在1979年頒給希區(qū)柯克美國電影學院的終生成就獎。
褒曼后來以迷你電視劇《A Woman Called Golda》入圍艾美獎,并在劇中扮演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的角色。這也是褒曼最后一次演出引。
去世
英格麗·褒曼在67歲當天(1982年)于英國倫敦去世,當時她已經(jīng)罹患乳癌許久。精確的死因則是乳癌手術后產(chǎn)生的淋巴瘤并發(fā)癥。她的遺體在瑞典火葬,大部分的骨灰被灑向大海,其余的骨灰則被與她的雙親埋在斯德哥爾摩的公墓。當時并有小提琴演奏著《北非諜影》的主旋律《As Time Goes By》來緬懷褒曼在《北非諜影》中的演出。
自傳
褒曼的自傳《Ingrid Bergman: My Story》于1980年出版,內(nèi)容包括她的童年、早期、好萊塢時期與羅塞里尼之間的關系等。這本自傳的出現(xiàn)是因為褒曼的子女警告她:如果她不談論她的人生,人們將只能從傳言與訪談來認識她。
影響
為了表揚褒曼對電影產(chǎn)業(yè)的貢獻,她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被贈予一顆星星。褒曼也成為一位文化偶像,不只是因為在《北非諜影》中的角色,而是演員生涯的全部。除此之外,褒曼也被許多人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女演員之一。
一種混種的玫瑰也以英格麗·褒曼來命名。
感情生活
生死同日
英格麗·褒曼出生于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褒曼迎來了自己的第67個生日。這天早上,她感到十分不適,痛楚萬分。她雖不知道癌細胞已擴散到了脊髓骨,但明白自己的生命已到盡頭了。
她的前夫拉斯和親朋好友送來了一束束鮮花,祝賀這位瑞典籍的世界明星的誕辰。她強忍著劇痛,款待賓客,替他們斟滿香檳,舉杯共飲。不過,她再不能像過去那樣一飲而盡了,她只是把酒杯同嘴唇“親了親”,便放下了。
就在當晚,她離開了人間,死因是乳腺癌術后淋巴并發(fā)癥 。一代巨星,香消玉殞在英國倫敦寓所,終年六十七歲。
但對許多熱愛她的影迷來說,英格麗·褒曼永遠活著---和賈利·古柏一起在積雪的西班牙山頭,或者和加利·格蘭特一起在間諜充斥的里約熱內(nèi)盧。不過,也許最讓人覺得她音容宛在的還是《卡薩布蘭卡》中的伊爾莎。在那部片子里,英格麗坐在鋼琴邊喃喃地說:“山姆,看在老朋友份上請再彈一遍u2018時光流逝u2019”,在亨弗萊·鮑嘉舉杯時盈盈淺笑,在薄霧機場上黯然送別……
巨星魅力
以美麗、圣潔、自然而著稱于世的英格麗·褒曼,是20世紀四十年代以來最受影迷歡迎的女演員之一,她幾乎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首肯,她曾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盡管她也曾因一場丑聞而幾乎毀了她的演藝生涯,但她在世界電影史上的獨特地位卻并未有太大動搖,她那許許多多風格不同的銀幕形象活在了數(shù)以億計的影迷心中。
在英格麗·褒曼的輝煌歲月里,她引領了一代人的風騷。她剪短發(fā),會使短發(fā)成為當年流行的發(fā)式;她不化妝在銀幕上出現(xiàn),化妝品銷售量便降低;她演修女,進修女院的人便增加;好萊塢富商霍華德·休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飛行家男主角原型〕有一次買下從紐約飛洛杉磯的全部機票,使她一定要接納乘坐他私人飛機的邀請;一個影迷親自把一頭羊從瑞典趕到羅馬去送給她;還有些信件的地址只寫倫敦,英格麗·褒曼收,便能送到她手里。
褒曼情史
愛情
英格麗·褒曼和著名的戰(zhàn)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之間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二戰(zhàn)結(jié)束前,他們在巴黎相識。那年褒曼29歲,丈夫是瑞典英俊的牙科醫(yī)生林德斯特羅姆,膝下有個女兒。
7月份,褒曼在德國巴伐利亞地區(qū)重遇卡帕,很快墜入愛河。
1945年秋天,褒曼開始公開談論要跟丈夫分手。
但卡帕是失業(yè)的戰(zhàn)地攝影師,需要如愿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但褒曼按照傳統(tǒng)觀念,期望這場愛情帶來婚姻和家庭?ㄅ猎诎膭裾f下來到好萊塢,卻無法適應這里的生活,也不能容忍褒曼繁忙的工作。他勸褒曼向別處發(fā)展。從那時起,褒曼開始對歐洲電影發(fā)生了興趣?ㄅ粮嬖V她,如果她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應該同羅塞里尼那樣的導演合作。
褒曼和卡帕終于沒能走到一起,但褒曼始終深深地感謝卡帕,因為正是他讓她知道了好萊塢之外還有新天地,打開了她的眼界。
三次婚變
1937年7月10日,英格麗·褒曼與瑞典醫(yī)生彼得·林德斯特羅姆結(jié)婚。早期,他們相處得很好,從瑞典遷居好萊塢以后,兩人的婚姻生活發(fā)生裂痕。彼得對褒曼在每部影片中和男主角的接觸都產(chǎn)生懷疑,并肯定他們之間有曖昧關系。這使英格麗·褒曼感到很委屈。
后來,褒曼不顧一切地和意大利導演羅塞里尼在一起促使她與彼得的婚姻走到了終點。
1950年,法院終于批準彼得與褒曼離婚。同年,褒曼與羅塞里尼在墨西哥由人代理舉行了一次離奇的婚禮,他們本人則同一時刻在羅馬遙相呼應,完成了這一法律程序。
1958年,褒曼和羅塞里尼正式離婚。同年圣誕節(jié)前,就與從事戲劇演出事業(yè)的瑞典人拉斯·史密斯結(jié)婚;楹,拉斯·史密斯為戲劇演出奔走在世界各地,英格麗·褒曼卻要只身去羅馬照顧女兒伊莎貝拉做大手術。他們經(jīng)常是用電話和寫信保持聯(lián)系。兩人意識到這畢竟不是真正的婚姻生活方式,12年后終于分手。
這是英格麗·褒曼的第3次也是最后一次婚姻。
與蕭伯納
在英格麗·褒曼引畢生的演藝生涯中,她演得最多的一個角色,就是法蘭西圣女貞德,先是舞臺劇,最后拍成電影。在歐洲五六個國家和美國各地,褒曼先后用五種語言飾演貞德一角。后來,當她到貞德的故鄉(xiāng)多列姆訪問并沿著貞德的足跡旅行時,人們不是來看明星,而是把她當作圣女貞德的復生來歡迎,那熾熱的民族情感是她從來沒有享受過的榮譽。
為了演好貞德,褒曼翻閱了幾乎所有文獻資料,遍讀了有關貞德的著作和劇本。在美國演出時,蕭伯納曾把自己的劇本《圣女貞德》寄給褒曼,但她沒有采納。
她認為蕭伯納把貞德寫成了一個機警的、好斗的女子,像個政治鼓動家。而她要表現(xiàn)的是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真實的貞德、那個初涉社會不久因目睹戰(zhàn)爭慘象而哭泣的小姑娘。
一天,英格麗·褒曼接到過一個電話,說蕭伯納先生想請她到寓所來吃茶點。
褒曼開始感到意外,她久仰這位英國劇壇巨匠的英名,卻不曾有過來往。后來她想到了《圣女貞德》和《康蒂妲》(蕭氏名劇,褒曼亦曾拒演)的事來,便欣然地答應了。
當她和同伴驅(qū)車來到蕭伯納在農(nóng)村的寓所時,發(fā)現(xiàn)這位92歲的老壽星居然站在大門口翹首迎客。褒曼的到來令他十分快慰,可是門還沒給客人打開,劈頭就問:你為什么不演我的劇本?”褒曼禮貌地先致問候,然后俏皮地說:“能讓我先進去嗎?
當然你可以進去,我們要在一起吃茶點。為什么你不演我的劇本?
多固執(zhí)的老頭兒。褒曼只好回答:“我不演你的劇本是因為我不喜歡它!
蕭伯納完全驚呆了,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對他這樣講過話。褒曼暗忖自己闖了禍。蕭伯納瞪著眼睛看著她,說:“你說什么?難道那不是一部杰作嗎?”
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持著褒曼,她既沒有語塞,也沒有懼怕,直言道:“我肯定它是一部杰作,但這個圣女貞德不是那個真正的法國姑娘。你把她寫得太聰明了。你重新寫了她的講話(指貞德在法庭上的答辯──筆者)。你讓她說了很多真正圣女貞德怎么也說不出來的話。”
對話依然在門外,褒曼擔心蕭伯納會馬上下逐客令,茶點怕是吃不成了。不料,蕭伯納卻突然哈哈大笑地把客人讓進房間,待之以茶點,并且一起興致勃勃地討論起劇作、表演等問題來,其中自然也涉及到了貞德。褒曼絲毫也沒有減弱對蕭伯納《圣女貞德》的批評,她說:“據(jù)我所知,貞德是一個單純的農(nóng)村姑娘。你的文字是了不起的,但是它們是蕭伯納的文字,而不是貞德的語言!薄八龥]有受過教育,是本性自尊和覺悟給她帶來的勇氣。她蔑視那些曾經(jīng)指教過她而后來又把她置于法庭上受審的那些人!薄澳阕屗f,u2018我愛和男人們在一起,我不愿穿著裙子坐在家里紡線u2019而事實上,這正是她所需要的:在家里看守她的羊群,紡她的紗和織她的布。她本不想要到戰(zhàn)場上身先士卒……”一場關于生活與藝術關系的討論認真而熱烈地進行著。他們以對藝術的無私和忠誠深深地打動了對方;他們以率真和正直的品格吸引了對方。兩個年齡相隔半個世紀的藝術家留下了一曲藝壇佳話。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卡薩布蘭卡》(又譯《北非諜影》),《煤氣燈下》,《愛德華大夫》,《美人計》,《真假公主》,《東方快車謀殺案》,《圣女貞德》等。
作品年表
-1982-Dead Men Wear No Plaid (大偵探對大明星)
-1978-Autumn Sonata(秋天奏鳴曲)...... Charlotte Andergast
-1976-Matter of Time(花開花落).......Countess Sanziani
-1974-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東方快車謀殺案).......格麗塔·歐爾森
-1973-From the Mixed-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巴茲爾弗蘭維勒太太的混亂檔案)......Mrs.Frankweiler
-1970-WalkintheSpringRain(春雨中行)......Libby Meredith
-1969-Cactus Flower(仙人掌花)......Stephanie Dickinson
-1967-Stimulantia(刺激)......Mathilde Hartman
-1965-Göttinnen der Liebe (愛之女神)......Herself (archive footage)
-1965-Yellow Rolls-Royce(黃色香車)Gerda Millett
-1964-Visit, The(貴婦怨)...... Karla Zachanassian
-1961-Auguste......Cameo appearance(uncredited)
-1961-Goodbye Again(何日君再來)......Paula Tessier
-1959-The Turn of the Screw(螺絲在擰緊)......Governess
-1958-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六?蜅#......Gladys Aylward
-1958-Indiscreet(輕舉妄動/釣金龜).....Anna Kalman
-1956-Anastasia(真假公主)......Anna Koreff/Anastasia
-1956-Elena and Her Men(多情公主/艾琳娜和她的男人們)......Elena Sokorowska
-1954-Joan at the Stake(火刑柱上的圣女貞德)
-1954-Fear(恐懼)
-1954-Paura,La(不安)......Irene Wagner
-1953-We, the Women(我們女人)......Herself(segment "Ingrid Bergman")
-1953-Viaggio in Italia(游覽意大利/意大利的旅行)......Katherine Joyce
-1951-Greatest Love, The(一九五一年的歐洲)......Irene Girard
-1949-Stromboli(斯特隆波里島/荒島怨侶)......Karin
-1949-Under Capricorn(摩羯星光下/歷劫佳人)......Lady Henrietta Flusky
-1948-Joan of Arc(圣女貞德)......Joan of ARC
-1948-Arch of Triumph(凱旋門) Joan Madou
-1946-Notorious(美人計)......Alicia Huberman
-1945-Saratoga Trunk(風塵雙俠)......Clio Dulaine
-1945-Bells of St. Mary’s, The(圣瑪麗亞的鐘聲)......Sister Mary Benedict
-1945-Spellbound(愛德華大夫)......Dr.Constance Petersen
-1944-Gaslight(煤氣燈下)......Paula Alquist
-1943-Swedes in America(瑞典人在美國)
-1943-For Whom the Bell Tolls(戰(zhàn)地鐘聲)......Maria
-1942-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Ilsa Lund
-1941-AdamHadFourSons(亞當有四個兒子)......Emilie Gallatin
-1941-Dr. Jekyll and Mr. Hyde(化身博士) ......Ivy Peterson
-1941-Rage in Heaven(天堂怒火/情海妒潮)......Stella Bergen Monrell
-1940-June Night(六月的一夜)......Kerstin Norback/Sara Nordanå
-1939-Only One Night(僅僅一夜) ......Eva Beckman
-1939- Intermezzo:a love story (寒夜琴挑)(美國版,又名寒夜情挑/間奏曲/插曲)......Anita Hoffman
-1938-Woman’s Face, A(女人的面孔)......Anna Holm,aka Anna Paulsson
-1938-Four Companions(四個女伴)......Marianne
-1938-Dollar(金元)
-1936-On the Sunny Side(太陽那邊)
-1936- intermezzo (寒夜琴挑)(瑞典版,又名寒夜情挑/間奏曲/插曲)......Anita Hoffman
-1935-Walpurgis Night(圣約翰之夜)
-1935- The Surf(暗礁)
-1935-Bränningar(海浪)......Karin Ingman
-1935-Valborgsmässoafton(沃爾帕吉斯夜)......Lena Bergström, Johan’s Secretary
-1935- The Count of the Old Monk's Bridge(門克橋的伯爵)
榮譽記錄
奧斯卡獎
Oscar/Academy Award
1944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戰(zhàn)地鐘聲》 |
1945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獲獎)《,煤氣燈下,》 |
1946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圣瑪麗亞的鐘聲》 |
1949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圣女貞德,》 |
1957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獲獎)《真假公主》 |
1975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獲獎)《東方快車謀殺案》 |
1979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秋天奏鳴曲,》 |
金球獎
Golden Globe Awards
1945 | 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獲獎)煤氣燈下 |
1946 | 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獲獎)圣瑪麗亞的鐘聲 |
1957 | 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獲獎)真假公主 |
1958 | 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六?蜅 |
1958 | 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釣金龜 |
1970 | 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仙人掌 |
1979 | 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秋天奏鳴曲 |
1983 | 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獲獎)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 |
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
NYFCC Awards
1946 獲獎 最佳女主角 Spellbound 愛德華大夫
1956 獲獎 最佳女主角 Anastasia 真假公主
1978 獲獎 最佳女主角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美國影評人協(xié)會獎
NSFC Awards
1979 獲獎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美國國家評論協(xié)會獎
NBR Awards
1958 獲獎 最佳女主角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六福客棧
1978 獲獎 最佳女主角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英國學院獎
BAFTA Awards
1959 提名 最佳外國女演員 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六?蜅
1975 獲獎 最佳女配角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東方快車謀殺案
法國愷撒獎
César Awards
1976 獲獎 榮譽獎(Honorary César)
意大利銀帶獎
。↖talian National Syndicate of Film Journalists Silver Ribbon)
1951 獲獎 最佳外國女演員 Stromboli 斯特隆波里島
1953 獲獎 最佳外國女演員 Europa '51 51年的歐洲
意大利電影金像獎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
1973 獲獎 最佳外國女演員 Höstsonaten 秋天奏鳴曲 【說明】與麗芙·烏曼(Liv Ullmann)同獲此獎
1982 獲獎 旅游部長金質(zhì)獎章(Golden Medal of the Minister of Tourism)
金桂冠獎
Golden Laurel Awards
1958 女明星 第2位
1959 女明星 第5位
1960 女明星 第10位
電影故事獎
。 Photoplay Awards)
1946~1948 最受歡迎女明星
德國班比獎
Bambi Awards
1951~1954 班比獎
金蘋果獎
Golden Apple Awards
1946 獲獎 酸蘋果獎(Sour Apple) 最不合作女演員(Least Cooperative Actress) 【說明】該獎貌似為諷刺獎,一代影后也有犯糗的時候啊……還是保留做紀念
戲劇
托尼獎 Tony Awards
1947 獲獎 最佳女主角 Joan of Lorraine 洛林的貞德(后改編為1948年電影Joan of Arc 圣女貞德)
電視
艾美獎 Emmy Awards
1960 獲獎 杰出女主角獎(劇情類) Turn of the Screw 施加壓力
1961 提名 杰出女主角獎(劇情類) 24 Hours in a Woman’s Life 蒙地卡羅奇戀
1982 獲獎 杰出女主角獎(劇情類) A Woman Called Golda 一個叫戈爾達的女人
其他榮譽
【好萊塢星光大道明星】
。 Star on the Walk of Fame)好萊塢名人大道6759號(6759 Hollywood Blvd)紀念星
【美國電影協(xié)會百年百大明星】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100 Years... 100 Stars
1999 獲選 美國電影協(xié)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4名
【美國郵政總署紀念郵票】
2003 紀念郵票 以褒曼的形象作為郵票圖案
說明:獲得該項榮譽的少數(shù)幾個非美國人之一
【玫瑰命名】
這是一種暗紅色的玫瑰,花蕾近于黑色,曾在花卉評選中多次獲獎。
社會評價
凡是你所到之處,必將鮮花盛開。------古斯塔夫·莫蘭德爾
我估計并沒有一個和她走得比較近但是卻沒有愛上她的男人.——安東尼·奎因
褒曼小姐是最好合作的女演員之一。她從不孤芳自賞,更不會一會兒看看自己的化妝,一會兒瞅瞅自己的發(fā)式,而讓我一旁久等。她根本不理會諸如發(fā)式之類的小節(jié),她總是那樣從容自如,落落大方
------賈利古柏
她是如此無懈可擊. 在鏡頭前, 沒有人可以像她那樣, 你可以從任何角度任何位置拍攝, 并不會有所不同. 旁觀者無法不被她所吸引. -----維克多弗萊明
褒曼的可愛不止于外表. 當她演到愛情時, 她是真的害羞臉紅. 你可以從銀幕上看到她的臉頰變得粉紅, 而不是靠化妝, 那真是值得看的美麗的場景.------山姆伍德
沒有一個男人能抵御英格麗褒曼的迷人眼神!那時候,誰還需要演戲,只要把自己心里想的說出來就可以!——亨弗萊·鮑嘉
她(英格麗.褒曼) 在說話時, 我凝視她的臉, 希望發(fā)現(xiàn)究竟是什么構(gòu)成了她臉上那豐富的,隨和而親切的表情, 我認為首先是她的眼睛, 那明亮的含著笑意的眼睛, 充滿了快樂和熱情的迷人的眼睛; 另外, 明顯的是她的嘴唇, 讓她成為她,讓她成為她的迷人形象, 那微笑, 那熱情, 那么讓人心醉的, 還有突然發(fā)出的笑聲, 這一切都表現(xiàn)在她豐滿的嘴唇上.------莫里.考來芬
她是一個天使, 這就是全部, 她是一個天使. ------維克多弗萊明
英格麗真是美麗驚人,你可以坐在那里一連幾小時地看著她, 那就像在看一幅很了不起的一幅畫。
------拉里.阿德勒
她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如果這樣的女人都不能算最美好的話,那么,我40多年都白活了
------喬.斯蒂爾
她極其的迷人。在某種意義上,她是我見過最美麗的女人!死锼雇懈·艾什伍德
她始終是好萊塢最純潔的女人!A_·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