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文 - 人物概述
從上個世紀60年代一直到今天,張立文教授一直從事教學科研活動,從來沒有中斷過,即使是在“文革”中最艱難的時候,他都在努力讀書和研究,專心思考哲學問題。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在“文革”結束后不久的1981年出版了自己的奠基性著作《朱熹思想研究》,該書在當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那個時代出版這么厚的一部書,不論從文字數(shù)量還是書本身的質量來看,都是非常令人驚訝的。1985年張立文教授又出版了他的《宋明理學研究》。正是由于張老師杰出的學術成就,使他1985年成為全國哲學學科五位國務院特批教授之一。
從這以后,張立文教授從對朱熹和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研究走向整個中國哲學邏輯轉換生成的研究。他認為中國哲學雖然有自己的特點如模糊性等等,但也有自己的邏輯結構,沒有邏輯結構又怎么能叫做哲學?因而他逐漸建立了一整套中國哲學的邏輯結構,出版了《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為中國哲學的精確化和系統(tǒng)化努力工作,并使之能和西方哲學展開對話。為了進一步從歷史源流上梳理中國哲學的邏輯和范疇系統(tǒng),他又主持進行了中國哲學范疇的系列研究,將中國哲學的十個基本范疇天、道、理、氣、心、性、仁、知、變、神篩選出來作為《中國哲學范疇精粹叢書》的選題,并于1987年后逐步出版。迄今不論在國內還是海外,很多地方都將這系列叢書作為了解認識中國哲學的教科書使用。
中國哲學是在中國社會這塊土壤中生成的,哲學與文化和文化傳統(tǒng)密不可分。有鑒于此,張立文教授將他的工作重心轉向中國哲學與社會傳統(tǒng)文化關系的研究,他因之出版了《傳統(tǒng)學引論》、《新人學導論》等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隨著他的研究的深入,他考慮到哲學、文化、社會以及整個世界是一個整體,中國哲學本來就特別強調整體的精神,而整體是“和”的結果,“和合”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精神,所以他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從事和合哲學和文化的研究。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認為歷史已經由20世紀走向21世紀,我們不能一直停留在“照著”或“接著”前人的哲學講的層次上,而是應該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東西、自己的體系,這也就是他提出的自己講,講自己。和合學就是他“自己講”的標志性成果!昂秃蠈W”的創(chuàng)立,在今天正好適應了中國社會轉型期理論建設和發(fā)展的需要。
張立文 - 代表作品
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學概論——21世紀文化戰(zhàn)略的構想》、《中國哲學范疇發(fā)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學研究》、《中國哲學范疇發(fā)展史(天道篇)》、《傳統(tǒng)學引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維反思》、《周易帛書今注今譯》、《走向心學之路——陸象山思想的足跡》等。
張立文 - 科學著作
1.《走向心學之路》張立文著,中華書局,1992.
2.《朱熹思想研究》張立文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3.《自己講講自己中國哲學的重建與傳統(tǒng)現(xiàn)代的度越》張立文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周易思想研究》張立文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5.《中國哲學史新編》張立文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6.《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張立文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7.《中國哲學范疇發(fā)展史(天道篇、人道篇)》張立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1988.(人道篇),1996年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
8.《戴震》張立文著,東大圖書公司,1991.
9.《中國學術通史》張立文主編,人民出版社,2004.
10.《中國和合文化導論》張立文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
11.《正學與開新》張立文著,人民出版社,2001.
12.《新人學導論》張立文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13.《宋明理學研究》張立文著,人民出版社,2002.
14.《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張立文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
15.《圣境儒學與中國文化》張立文主編,人民出版社,2005.
16.《帛書周易注譯》張立文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7.《空境佛學與中國文化》張立文主編,人民出版社,2005.
18.《和境易學與中國文化》張立文主編,人民出版社,2005.
19.《和合哲學論》張立文著,人民出版社,2004.
20.《和合與東亞意識》張立文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1.《和合學(上下卷)》張立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2.《周易與儒道墨》張立文著,東大圖書公司,1991.
23.《傳統(tǒng)學引論》張立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24.《玄境道學與中國文化》張立文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
25.《中國近代新學的展開》張立文著,東大圖書公司,1991.
26.《和諧、和合的中華哲學資源》張立文著,《中國哲學年鑒》2007.
27.《弘揚中華和諧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張立文著,《光明日報》2008.4.22.
28.《性》,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29.《天》,主編,臺北七略出版社,1996年版。
30.《氣》,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31.《道》,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32.《朱熹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33.《李退溪思想研究》東方出版社1997年12月版,1999年北京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34.《中外儒學比較研究》,主編,東方出版社,1998年6月版。
張立文 - 論文作品
35.《中日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朱舜水研究》,主編,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36.《性和道德》,《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1995年
37.《關于21世紀文化戰(zhàn)略的構想—和合學》,《儒學與21世紀—孔子2454儒學會議論文集》,1996年
38.《中國文化的精髓—和合學源流的考察》,《中國哲學史》,1996年1-2期
39.《退溪教育思想與未來教育》,《孔子研究》,1996年第2期
40.《論朱熹與王守仁思維理路之同》,《中華文化論壇》,1996年第3期
41.《和合學—21世紀文化戰(zhàn)略的構想與對話》,《21世紀中國戰(zhàn)略大策劃(大國方略)》,紅旗出版社1996年版
42.《王陽明與周道通答問書》,《浙江學刊》,1996年第5期
43.《王船山的本體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6年第5期
44.《緒論—道學的涵義和人文精神》,《玄境—道學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5.《“東亞意識”何以可能?--發(fā)刊之際的感想》,《亞文》,1996年第一輯
46.《辯證性與唯物性相聯(lián)系: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物質》,《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6期
47.《帛書的人文精神》,《國際儒學研究》,1996年10月
48.《王陽明全集前言》,《中國智慧精粹文庫》,《王陽明全集》紅旗出版社1996年版
49.《關于和合美學體系的構想》,《文藝研究》,1996年第6期;《新華文摘》,1997年第4期
50.《葉適年譜序》,《葉適年譜》,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51.《中華和合人文精神:化解人類沖突之道》,《長白論叢》,1997年第1期
52.《儒學精華前言》,《儒學精華》,北京出版社1996年2月版
53.《中華”和合”精神的現(xiàn)代價值》,《人民政協(xié)報》,1997年2月24日
54.《和合學:新世紀的文化抉擇—關于一種文化戰(zhàn)略選擇的訪談》,《開放時代》,1997年1月號
55.《全球視野之中國文化新課題》,《文化中國》(加拿大)1997年3月號
56.《中國哲學范疇生命,模式,基礎的探討》,《哲學與文化》.(臺北)廿四卷第五期,1997年,五月
57.《儒家倫理與思想道德文化建設》,《中國文化報》1997年6月14日
58.《粟谷大同平和思想21世紀》(韓文)《粟谷正論》.1997,1,創(chuàng)刊號(韓國)
59.《宋明理學心性論.序》,巴蜀書社1997年3月版
60.《本體功夫論.序》,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版
61.《中華和合人文精神的現(xiàn)代價值》,《社會科學研究》,1997年第5期
62.《民族文化的存在何以可能》,《今日東方》1997年第5期;另載《亞文》第五輯
63.《王船山的性命論》,《船山學報》,1997年第2期
64.《王陽明”致良知”論》,《王陽明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7年貴州教育出版社
65.《東亞意識與和合精神》,《學術月刊》1998年第1期;《新華文摘》1998年第5期
66.《王船山易學思想略論》,《國際易學研究》(第三輯),華夏出版社1997年7月版
67.《中國文化現(xiàn)狀和未來的思考》,《深圳特區(qū)報》,1997年11月19日;《現(xiàn)代哲學》1998年第1期
68.《和合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融突的化解—張立文教授訪談錄》,《中國文化報》1998年2月28日
69.《儒家和合文化人文精神與二十一世紀》,《學習與探索》,1998年第2期
70.《朱熹的智慧》,《光明日報.理論周刊》,1998年4月10日;《新華文摘》1998年第7期
71.《陽明學的和合精神與未來社會》,《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2期
72.《關于儒學是”學”還是”教”的思考》,《文史哲》1998年第3期
73.《世紀末的兩次”大地震”—祝賀公開發(fā)行》,《中華文化論壇》1998年第1期
74.《和合學與21世紀文化價值和科技》,《社會科學家》1998年第3期
75.《化解價值沖突的和合學—和合學的創(chuàng)立者張立文教授訪談錄》,《社會科學家》1998年第3期
76.《中國哲學幾個問題的研究評析》,《人民日報》,1998年7月11日;《新華文摘》,1998年第9期
77.《中華文化如何回應21世紀的三大挑戰(zhàn)》,《中國評論》(香港),1998年6月
78.《論朱熹哲學的時代精神―<朱熹評傳>前言》,《文史哲》,1998年第4期
79.《郭店楚墓竹簡篇題的認定》,《人民政協(xié)報》,1998年8月3日
80.《論朱子與奇高峰哲學思想的關系》,《韓國學論文集》第七輯,新華出版社1998年版
81.《王船山的體認論》(上,下),《哲學與文化》第25卷第10期,1998年10月,第十二期,1998年11月
82.《論郭店楚墓竹簡篇題和天人有分思想》,《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1998年第6期
83.《戊戌變法的精神價值》,《光明日報》,1999年2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84.《和合人文精神與21世紀》,《科學、經濟、社會》,1998年第4期
85.《儒家倫理精神》,《大眾日報》(山東),1999年1月25日
86.《生命就在于創(chuàng)造》,《哲人憶往》,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87.《略論郭店楚簡的仁義思想》,《孔子研究》,1999年第1期
88.《論舜水的意蘊―為紀念朱舜水誕辰395周年而作》,《中日文化交流的偉大使者―朱舜水研究》,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9.《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現(xiàn)代化》,《中國哲學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紀念石峻教授80華誕論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版
90.《中國倫理學的和合精神價值》,《浙江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91.《讀<中華早期和合文化>》,《當代學術信息》(浙江社科院)1999年第2期
92.《中華早期和合文化序》,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3.《全球文化與民族文化的沖突和融合》,《中國文化報》,1999年5月20日
94.《論王船山的經學思想》,《中國傳統(tǒng)哲學新論―朱伯教授75壽辰紀念文集》,九洲圖書出版社1999年版
95.《王船山哲學的定位》,《中國哲學的詮釋與發(fā)展―張岱年先生90壽慶紀念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96.《論“大禮儀“與朱熹王陽明思想的沖突》,《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1999年6月;《張年譜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97.《石峻與中國哲學研究》(合寫),《光明日報》1999年6月18日
98.《同易的智慧》,《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6期
99.《中國無神論與有神論斗爭的思想特征》,《人民日報》,1999年8月2日;《光明日報》,1999年8月2日
100.《融突和合與波浪哲學》,《龍、<易經>與中國文化的起源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101.《生命的價值與理想―談中國人生哲學叢書》,《文匯讀書周報》,1999年9月18日
102.《王船山哲學的儒學特質》,《孔子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03.《論簡本<老子>與儒家思想的互補互濟》,《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三聯(lián)書店出版,1999年版
104.《營造文化氛圍,吸納各方英才》,《走好新世紀的路―溫州人的現(xiàn)代化》論文集,1999年9月,政協(xié)溫州市委員會辦公室
105.《本體詮釋學,場有哲學與和合學》,《哲學雜志》(臺北),第29期,1999年夏季號
106.《超越與創(chuàng)新―答李存山先生》,《學術月刊》1999年第10期
107.《百年中國文化哲學》,《深圳特區(qū)報》,1999年10月31日
108.《超越與呼喚―百年中國哲學研究與未來走向》,《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109.《東亞和合哲學與新千年》,《深圳特區(qū)報》2000年1月9日
110.《戴學縱橫序》,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11.《善惡之上――胡宏性學理學序》,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1月版
張立文 - 研究課題
一、近年獲得科研經費的立項項目有:
1、張立文:中國古代的德治和法治
2、張立文:東亞哲學與21世紀
3、張立文:中國哲學思潮發(fā)展史
4、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重點項目《東亞哲學與21世紀》(1996-2000年)
二、近年來獲獎的科研項目主要有:
1、張立文:《中國哲學范疇發(fā)展史》人道篇,著作,1998年,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省部級)
2、張立文:《中國哲學范疇發(fā)展史》人道篇,著作,1998年,國家社會科科基金項目優(yōu)成果獎三等獎(國家級)
3、張立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著作,1998年,第三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國家級)
4、張立文:《李退溪思想研究》,著作,1998年,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省部級)
5、張立文:《朱熹評傳》,著作,2000年,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省部級)
6、張立文:《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著作,2002年,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省部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