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郭齊勇

    郭齊勇

    郭齊勇,湖北武漢市人,1947年生,F(xiàn)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等職務。主要學術著作有:《熊十力思想研究》、《天地間一個讀書人:熊十力傳》、《錢穆評傳》(合著)等。


    人物簡介

      郭齊勇,男,漢族,武漢市人, 1947 年出生。 1978 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 1981 年考上碩士研究生,師從蕭萐父、唐明邦、 李德永 教授。 1984 年畢業(yè)留校在哲學系任教。 1989 年 1 月晉升為副教授。 1992 年 8 月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93 年 3 月晉升為教授,同年 10 月增列為博士生導師。曾任人文學院院長、哲學學院院長、國際中國哲學會( ISCP )會長,現(xiàn)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國際中國哲學會副執(zhí)行長、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暨學術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等。曾被邀請為美國哈佛大學和日本關西大學的訪問學者,德國特里爾大學和我國臺灣政治大學的客座教授。曾到哈佛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慕尼黑大學、萊比錫大學、俄羅斯科學院、首爾大學、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講學。從 1993 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湖北省政府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二次,均排名第一),湖北省政府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2004 年),湖北省教學名師( 2004 年)和國家級教學名師( 2006 年)稱號。 2008 年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中國哲學史 ” 首席專家。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專長為儒家哲學與 20 世紀中國哲學。在海內(nèi)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中國儒學之精神》、《中國哲學史》、《熊十力思想研究》、《郭齊勇自選集》、《文化學概論》等。主講課程有:中國哲學史、《四書》導讀、《老子》《莊子》導讀、中國文化、儒家哲學、哲學史方法論、《禮記》會讀等。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二十世紀 中國思想文化史。

    學術成就

      近五年主要學術專著有:《天地間一個讀書人── 熊十力傳》( 上海文藝出版社和臺北業(yè)強出版社,1994年);《 錢穆評傳》(與 汪學群合著,江西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年出版,整套叢書1997年獲第三屆 國家圖書獎的提名獎); 《梁漱溟哲學思想》(與 龔建平合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華文化通志──諸子學志》(與 吳根友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整套叢書1999年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的榮譽獎);《傳統(tǒng)道德與當代人生》( 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 《郭齊勇自選集》( 廣西師大出版社,1999年)。此外,整理、編輯的《熊十力全集》將由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又在《 中國社會科學》、《 中國哲學史》、《 孔子研究》、《 國際儒學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 學術論文80余篇。曾赴美國、韓國和臺灣、香港地區(qū)出席國際學術會議,1998年1至7月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做訪問研究,1999年7月在臺灣" 中央研究院"做訪問研究。

    講學簡況

      一、2001年5月1至30日,郭齊勇以客座教授的身份應邀在德國 特里爾大學講學,在特里爾大學作了“中國當代學術思潮”的講學,又應邀到 萊比錫大學作“現(xiàn)代 新儒學”的演講。

      二、2002年11月1至30日,郭齊勇以客座教授的身份應邀在臺灣政治大學講學,郭教授在政治大學為哲學所博士班授課四次,主要內(nèi)容是 熊十力、 馬一浮、 方東美、 牟宗三、 唐君毅等哲學家的易學思想或易學觀,并評介了大陸學者有關 長沙馬王堆帛書《 周易》和江陵王家臺 秦簡《 歸藏》的研究狀況。在政治大學主辦的 《易經(jīng)》哲學學術研討會上,郭教授提交并宣讀了論文:《現(xiàn)代新儒家的易學思想》。

    郭齊勇

      在這短短的一個月內(nèi),郭教授在臺灣作了十場學術演講,除在政治大學講了一場外,還應 臺灣大學、臺灣 清華大學、 輔仁大學、 師范大學、 東吳大學、 中央大學、 東華大學、 佛光大學等大學的邀請,前往演講(其中在輔仁大學講兩場)。主題分別為:《新出簡帛與先秦哲學思想》、《楚地出土簡帛與中國古代經(jīng)典詮釋》、《郭店楚簡與儒家、道家》、《中國古代哲學的生存論智慧》、《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現(xiàn)代學人的現(xiàn)代新儒學研究之反思》、《現(xiàn)代新儒家的易學觀》等等。郭教授除與上述學校的教授們進行了交流外,還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鵝湖》月刊社的專家教授們交流座談,又在 華梵大學出席了 勞思光思想學術研討會。

      三、2003年3月9至16日,郭齊勇應 日本文部科學省國際 日本文化研究所的邀請,出席該所第22屆國際會議。會議名稱:“公家與 武家— 比較文明史的研究”。郭教授提交并在大會上宣讀了論文:《周代的冊命、朝覲、聘問禮與王權》。會后又應邀在該所舉辦的公開演講會上,對近五百名京都市民作《中國周代的禮儀與王權》的講演。

      四、應日本 關西大學的邀請,郭齊勇教授以招聘研究員的身份于2003年4月15日至7月13日在該校做研究并講演。此次郭齊勇與 吾妻重二教授合作研究的課題是“以儒家與佛教的交涉為中心的現(xiàn)代中國思想史的研究”。郭教授在該校東西學術研究所主辦的“特別講演會”與“郭齊勇教授講演會”上分別作了兩場演講:《中國現(xiàn)代哲學與新儒家理論》、《出土簡帛與中國經(jīng)學》。此外他還為學生授課,主題是《子為父隱與孟子論舜》。

      此次在日本三個月,郭齊勇訪問了 八所大學,作了七場講演,除在關西大學講演兩場外,又到日本的(也是世界的)名校------ 東京大學、 早稻田大學、 東北大學演講,還到 大阪市立大學、 大分縣立藝術文化短大演講。講演的題目分別為:《中國現(xiàn)代哲學的方法論問題》、《郭店楚簡“五行”與“圣智”》、《馮友蘭與熊十力哲學》、《當代新儒學的反思》、《熊十力與梁漱溟》等。郭教授在東京大學講演的主辦單位為該校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與21世紀COE國際哲學交流中心(日本文部科學省重點研究基地)。他在早稻田大學講演的主辦單位為早稻田大學近世儒學研究所、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21世紀COE亞洲 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也是日本文部科學省重點研究基地)。早稻田大學豎起了一人半高的演講廣告牌,大字書寫“武漢大學教授郭齊勇先生講演會”。郭教授訪問了以上兩家重點研究基地及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東北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等機構。他與日本同行在中國哲學史、儒教史、楚地出土簡帛研究方面進行了切磋與探討。

      郭齊勇還專程拜訪了 九州大學名譽教授、世界著名的中國哲學思想史專家、95高齡的岡田武彥先生和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歷史學家、我?妥淌诠却ǖ佬巯壬。

      郭齊勇在關西大學所做研究的成果及此前撰寫的學術論文共五篇,經(jīng)日本學者翻譯,將陸續(xù)在日本的有關大學與學會的刊物上發(fā)。

      五、 2004年1月9至11日赴澳門出席“兩岸四地中青年哲學家 學術論壇”,發(fā)表論文《德治語境中的“ 親親相隱”》,又主持一場會議;2004年6月22至26日赴 臺灣中央研究院出席該院與東吳大學等合辦的“儒學、宗教、文化與比較哲學的探索”學術會議,發(fā)表論文《劉述先教授的學術貢獻》。

      六、2004年12月19日——24日赴香港出席 香港中文大學主辦的“香港中文大學的當代儒者” 國際學學術會議,在大會上宣讀論文《牟宗三先生對儒學與 康德哲學 比較研究的意義》。

      七、2005年5月2至7日赴香港出席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主辦、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等單位協(xié)辦的國際會議“西方的詮釋,中國的回應----中國哲學方法論之反思與探索”,在大會上報告學術論文《“中國哲學”及其自主性》。

      郭齊勇近年來邀請境外專家來講學的情況

      1、2002年 主請外賓 加拿大 多倫多大學沈清松教授(5月,1周左右講三場)

       臺灣輔仁大學丁原植教授(9月,1個月講五場)

      2、2003年 主請外賓 澳大利亞愛德雷亞大學 中國研究中心梅約翰教授(11月,半個月,講三場)

      臺中師院 王財貴教授(12月,一周,講兩場)

    主要著作

      一.學術著作

     。.《熊十力及其哲學》,中國 展望出版社,北京,1985年12月;其修訂擴大本改名為《熊十力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天地圖書公司,香港,1988年8月; 遠流出版公司,臺北,1990年6月。

      2.《 文化學概論》,湖北 人民出版社,武漢,1990年2月。

     。.《熊十力思想研究》,國家“七五” 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 現(xiàn)代新儒學研究”叢書之一, 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1993年6月第一版,1994年7月第二次印刷。

      4.《天地間一個讀書人:熊十力傳》,業(yè)強出版社,臺北,1994年11月;上海文藝出版社,上海,1994年11月第一版,1995年5月第二次印刷,1996年第三次印刷。

      5.《 錢穆評傳》, 國學大師叢書之一,與汪學群合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南昌,1995年1月。

      6. 《梁漱溟哲學思想》,與龔建平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漢,1996年5月。

     。.《諸子學志》,中華 文化通志之一,與吳根友等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98年10月。全書33萬字,郭著24萬字。

      8.《傳統(tǒng)道德與當代人生》,武漢大學出版社,武漢,1998年2月。

      9. 《郭齊勇自選集》, 跨世紀 學人文存之一,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桂林,1999年3月。

      10.《儒學與儒學史新論》,臺灣學生書局,臺北,2002年5月。

      11.《 中國哲學史》,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6年5月初版,11月第二次印刷。

      二.整理、點校、編纂的書

     。保缎苁φ撝哗ぉば 唯識論》, 中華書局,北京,1985得12月初版,以后多次印刷(主要收集、點校、整理者之一)。

      2.《玄圃論學集──熊十力生平與學術》論文集, 三聯(lián)書店,北京,1990年2月(主要編輯、整理者之一)。

      3.《熊十力論著集之二── 體用論》,中華書局,北京,1994年2月第一版,以后多次印刷。(主要收集、點校、整理者之一。)

      4.《熊十力學案》,《現(xiàn)代 新儒家學案》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5年9月第一版。

      5.《現(xiàn)代新儒學的根基──熊十力新儒學論著輯要》,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北京,1996年12月第1版。

      6.《 熊十力學術文化隨筆》, 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1999年1月第1版。

      7.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人文論叢特輯),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漢,2000 年5月,執(zhí)行主編。

      8. 《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jīng)典:錢賓四卷》(上、下),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郭齊勇、汪學群編校。

      9.《熊十力全集》,1-9卷,10巨冊,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漢,2001年8月, 蕭萐父主編,郭齊勇副主編(主要收集、點校、整理、編纂者之一)。

      10. 《杜維明文集》1-5卷, 武漢出版社,武漢,2002年4 月,郭齊勇、 鄭文龍編。

      11.《玄圃論學續(xù)集----熊十力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主編。

      12. 《本體與詮釋:中西比較》(第三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7月,執(zhí)行主編。

      13.《蕭萐父教授八十壽辰紀念文集》( 《人文論叢》特輯),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漢,2004年7月,郭齊勇、吳根友編。

      14.《 新編中國哲學史》上下冊,人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 馮達文、郭齊勇主編,已印行三次。

      15.《 宋明儒學與長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漢,2004年10 月,主編。

      16.《儒家倫理爭鳴集—以“親親互隱”為中心》,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漢,2004年11月,主編。

      17. 《中國古典哲學名著選讀》,人民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主編。

      三.學術論文

      淺析王船山的思維模式 《 江漢論壇》 1983年第6期

       王夫之樸素形態(tài)的實踐觀試探 《 中國哲學》第10輯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83年

      試論熊十力哲學的性質(zhì)(與 李明華合作) 《江漢論壇》 1983年第12期

      哲學史方法論 學習札記 《 武漢大學學報》 1984年第4期

      《 尚書引義》中關于認識主體和 辯證邏輯的思想

      《王夫之辯證法思想引論》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初版

      熊十力的認識辯證法初探 《中國社會科學》 1985年第6期 《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保梗福纺甑冢逼

      熊十力及其哲學基本命題 《光明日報》理論版 1985年12月23日

      論熊十力“天人不二”的思維模式 《江漢論壇》 1985年第11期

      現(xiàn)代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芻議 《武漢大學學報》 1986年第5期 《 新華文摘》 1986年第11期

      關于近年來 中國文化和 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評介 《人民日報》(海外版)。保梗福赌辏保苍拢橙

      論熊十力的中國文化觀 《 孔子研究》 1987年9月第3期

       五四運動以后中西哲學的融會

       李維武編著 《中國哲學史綱》第六編第四章  巴蜀書社。保梗福改辏痹掳

      賀麟前期的中西文化觀與理想唯心論試探 《 天津社會科學》 1988年第1期

       梁漱溟的文化比較模式析論 《武漢大學學報》 1988年3月第2期

      文化學內(nèi)核芻議(與 鄧曉芒合作)《 哲學研究》 1988年5月第5期

      唐君毅與熊十力 《鵝湖》(臺灣) 1989年2月第164期

      《唐君毅思想 國際會議論文集》(Ⅲ)香港法住出版社。保梗梗衬辏保霸

      特立獨行 一代直聲---梁漱溟的人格和著作漫談 《 社會科學報》 1989年1月5日 《中國文化月刊》 臺灣 1989年2月第112期

      “文化多元”論綱 《武漢大學學報》 1989年第2期

      簡論牟宗三的中西文化比較模式

      《現(xiàn)代新儒學研究論集》(一)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年4月

      文化的比較 類型學研究 《江漢論壇》 1989年第12期

      試論五四與后五四時期的文化 保守主義思潮 《中國文化月刊》 臺灣 1989年10月第121期

      《歷史的反響》 香港三聯(lián)書店 1990年5月

      論 文化變遷中的 涵化與整合 《 江海學刊》。保梗梗澳甑冢逼

      文化傳統(tǒng)芻議 《文化傳統(tǒng)尋繹》,《時代與思潮》(4)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0年10月

      《尸子.廣澤》《莊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與《呂氏春秋.不二》中的真理史觀之異同 《中國文化月刊》 臺灣 1990年12月第134期

      熊馮金賀合論 《哲學研究》 1991年第2期 《 哲學與文化》 臺灣。保梗梗蹦甑冢菲

      試論中國傳統(tǒng)形上學的基本特征 《 學術月刊》 1991年7月號

      熊十力“本體-- 宇宙論”諸范疇闡要 《中國文化》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91年秋季號 總第5期

      熊十力--- 文化意識宇宙中的巨人 《當代中國十哲》 華夏出版社1991年12月

      論熊十力對現(xiàn)代新儒學之形上學基礎的奠定 《現(xiàn)代新儒學研究論集》(二)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12月

      試論現(xiàn)代新儒學的幾個特點 《 孔子誕辰2540周年紀念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 上海三聯(lián)書店。保梗梗材辏翟

      論賀麟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哲學雜志》 山東。保梗梗衬辏痹碌冢逼

      船山思想的內(nèi)在緊張與船山模型的當代意義

      《 船山學刊》。保梗梗衬辏丛隆】偟冢保蛊

      論 徐復觀的思想史觀

      《江漢論壇》。保梗梗衬辏对碌冢镀

      論唐君毅的文化哲學

      《 求是學刊》。保梗梗衬辏吩碌冢雌

      論牟宗三“兩層 存有論”的道德形上學

       《天津社會科學》 1993年9月第5期

      論中國哲學資源的當代價值

      《武漢大學學報》 百年校慶特刊 1993年11月29日

       《新華文摘》。保梗梗茨辏苍碌冢财

      《熊十力全集》第一、二卷編者后記

       《中國哲學史》。保梗梗衬辏冈碌冢称

      我國當代哲學史上的一樁公案

      《哲學戰(zhàn)線》 山東。保梗梗茨辏痹碌冢逼

      唐牟徐合論

       《學人》 第五輯。保梗梗茨辏苍隆 江蘇文藝出版社

      《當代新儒家人物論》(第二屆當代新儒學 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2月臺北 文津出版社

      馬一浮的人格境界與 哲理詩

      《中國文化》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94年2月 總第9期

      為熊十力先生辯誣──評翟志成《長懸天壤論孤心》(第八屆 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

      《鵝湖》 臺灣。保梗梗茨辏苍隆】偟冢玻玻雌

      翟志成“審訂”之《熊十力佚書九十六封》糾謬

      《鵝湖》 臺灣。保梗梗茨辏吃隆】偟冢玻玻灯

       中國古代哲學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 中國文化概論》第14章 北京師大出版社。保梗梗茨辏对

      國學與 國魂

       《文匯報》。保梗梗茨辏保霸拢玻橙

      史慧欲承 章氏學 詩魂難掃瑟人愁──蕭萐父教授學述

      《不盡長江滾滾來》  東方出版社 1994年9月

      讀 傅偉勛教授 生死體驗的新著

      載傅著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臺灣 正中書局)1994年8月5版

      錢穆的文化學思想(與汪學群合作)

      《 中州學刊》。保梗梗的辏痹碌冢逼

      從孔學的“ 人論”看儒學的現(xiàn)代價值

      《 開放時代》 1995年3、4月號 總第102期

      中國文化:評價尺度與銓釋維度

      《光明日報》。保梗梗的辏翟拢保比

      《新華文摘》 1995年7月第7期

      儒學的生死關懷及其當代意義

      《 社會科學戰(zhàn)線》。保梗梗的辏吩碌冢雌

      精神解脫與社會參與──佛教的當代意義之蠡測

      《江漢論壇》 1995年7月第7期

       唐力權的蘊徼論與熊十力的體用論之比較

      《哲學雜志》(臺北)。保梗梗的辏吩驴偟冢保称

      論錢穆的儒學思想

      《學人》第八輯,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5年11月

      《當代新儒學的關懷與超越》(第三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2月

      孫中山的文化思想述評(第九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 1996年第3期

      孔孟道德哲學平議

      《 國際儒學研究》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文化反思

      《 現(xiàn)代傳播》 1996年第5期

      諸子學的歷史命運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1997年第1期

      錢穆學術思想探討(與汪學群合作)

       《學術月刊》 1997年第2期

      評所謂“ 新批判主義”

      《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 1997年第2期

      二十一世紀:根源性的追溯與 人文學的振興

      加拿大《 文化中國》 1997年三月號(總第12期)

      中國哲學史上的非實體思想

      《場與有----中外哲學的比較與融通》(四)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7年6月

      臺灣 《哲學與文化》 1999年第11期

      守先待后:世紀之交的文化反思

      《科學 經(jīng)濟 社會》 1997年第4期

      略談傳統(tǒng)道德資源的活化

      《文匯報》學術專版 1998年2月4日

      《新華文摘》 1998年第5期

      儒學: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態(tài)

      《 文史哲》 1998年第3期

      《新華文摘》 1998年第10 期

      形式抽象的哲學與人生意境的哲學----論 馮友蘭哲學及其方法論的內(nèi)在張力

       《中州學刊》 1998年第3期

       馮契對 金岳霖本體論思想的轉(zhuǎn)進

      《學術月刊》增刊 1998年3月

      陰陽大化與世界普遍聯(lián)系發(fā)展原理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哲學與 辯證唯物主義》第3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8月

      墨家道德哲學探討

       《墨子研究論叢》(四) 齊魯書社 1998年12月

      老莊道德智慧新釋

      《中華道學》(《 學術界》增刊) 1998年12月

      當代新儒家對儒學宗教性問題的反思

      《中國哲學史》 1999年第1期

       殷海光晚年的思想轉(zhuǎn)向及其文化意蘊

      ·

       郭店儒家簡與孟子 心性論(第十一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

      《武漢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期 1999年9月

      《跨世紀的中國哲學》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1年6月

      論儒家道德資源的現(xiàn)代意義

      國際儒聯(lián)編《儒學與道德建設》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年9月

      現(xiàn)代性與傳統(tǒng)的思考----五四的反省與超越

       《開放時代》 1999年10月號 總131期

      郭店楚簡的研究現(xiàn)狀

      臺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九卷四期 1999年12月

       中國大陸地區(qū)近五年來(1993—1997)的儒學研究

      《儒學思想在現(xiàn)代東亞:中國大陸與臺灣篇》 臺灣中研院文哲所 2000年3月

       馬祖禪的哲學意蘊

      《兩岸當代禪學論文集》(上) 臺灣南華大學 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2000年5月

       《禪學研究》第4輯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0年8月

      郭店楚簡身心觀發(fā)微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人文論叢特輯)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

      理念·特色·經(jīng)典導讀

      《面向21世紀的哲學教育》(珞珈哲學論壇第五輯)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6月

      東亞儒學 核心價值觀及其現(xiàn)代意義

       《孔子研究》 2000年第4期

      《現(xiàn)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問題與展望》(國際會議論文集) 臺灣中研院文哲所 2002年12月

       孔孟儒學的人格境界論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 2000年第6期

      近20年當代新儒學研究的反思

       《求是學刊》 2001年第1期

      《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2001年5期

      朱熹與王夫之在 氣稟說與性習論上的分歧

      《朱子研究》 2001年第1期

      朱熹與王夫之的性情論之比較

       《文史哲》 2001年第3期

       儒家人文精神與全球化

      《經(jīng)濟全球化與中華文化走向》(國際會議論文集)香港 東方紅書社2001年5月

      再論“五行”與“圣智”

      《中國哲學史》 2001年第3期

      Comparative Study of Zhu Xi and Wang Fu-zhi on the theories of Mind, Nature,Feeling,and Ability(編輯部英譯)

      Sungkyu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 韓國成均館大學, Aug.2001,Vol.1,No.1

      出土 簡帛與經(jīng)學詮釋的范式問題(第十二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 

      《 福建論壇》 2001年第5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2002年第2期

      論現(xiàn)代新儒學的特色

      日文,日本 北海道大學 《中國哲學》第三十號 2001年12月 吉田千奈美譯

      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與價值

      《 長江日報》理論版 2002年3月7日

      《新華文摘》 2002年第6期

      儒家、儒教,宗教性、超越性(與龔建平合作)

      《 中國學術》(商務印書館出版)2002年第1輯(總第9輯)

      近20年中國內(nèi)地學人有關當代新儒學研究之述評

      《人文論叢》 2001年卷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大學的教育理念與目標

      《 中國大學教學》 2002年第10期

      也談“子為父隱”與孟子論舜----兼與 劉清平先生商榷

      《哲學研究》 2002年第10期

      論 杜維明學術思想

      《中國哲學史》 2002年第4期

      近代中國哲學創(chuàng)新的典范---孫中山哲學思想新論,

      《東吳哲學》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年3月

      論熊十力與唐君毅在劉 蕺山“意”與“誠意”觀上的討論與分歧

      《玄圃論學續(xù)集》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特質(zhì)及其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的新契機

      《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第3期

      論中國古代哲人的生存論智慧

      《學術月刋》 2003年第9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2004年第1期

      熊十力與道家(第十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

      《 道家文化研究》第20輯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2003年9 月

       中國民族性與中國文化精神----錢穆論歷史、民族與文化

       《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學術論文集》 新亞學術集刋第十四輯 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 2003年

      二十世紀新儒家再考

      日文,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中國學志》蠱號 2003年12月 白井順譯

      中國哲學:保持世界性與本土化之間的必要的張力

      《天津社會科學》 2004年第1期

      《新華文摘》 2004年5月第9期

      也談本相與角色—論儒家道德倫理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兼答 黃裕生先生(與 丁為祥合作)

      《中國哲學史》 2004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2004年第4期

      熊十力の佛教 唯識學批判 日文, 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紀要》第37期 2004年4月 吾妻重二譯

       禮學的現(xiàn)代價值 《光明日報》理論版,2004年4月20日

      綜論宋元明時期長江流域的儒學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4年第3期

      “德治”語境中的“ 親親相隱”--—對穆南珂先生“商榷”的商榷(與龔建平合作) 《哲學研究》 2004年第7期

       恒先—--道法家 形名思想的佚篇 《江漢論壇》 2004年第8 期

      現(xiàn)代新儒家的易學思想論綱 《 周易研究》 2004年第4 期

      徐復觀論禮樂 《 江西社會科學》 2004年第8 期

      形式抽象的哲學與生命體驗的哲學---馮友蘭哲學的內(nèi)在張力

      日文, 日本東北大學文學部 《文化》第六十八卷第一、二號合刊 2004年9月 齋藤 智寬譯

      An Overview of the New Confucian Intellectual Movement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Winter 2004-5/VOL.36,NO.2 M.E.Sharpe,紐約

      John Makeham Sue Wiles 英譯

      出土簡帛と經(jīng)學 日文,日本關西大學《中國文學會紀要》第二十六號 2005年3月 谷津康介譯

      “中國哲學”及其自主性 《文史哲》 2005年第3期 《新華文摘》 2005年第18期

      關于“親親互隱”、“ 愛有差等”的爭鳴 《 江蘇社會科學》 2005年第3期

      中國周代的禮儀與王權

      日文, 笠谷和比古編:《公家與武家的比較文明史》(第22回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京都思 文閣出版社 2005年8月 編者譯

      牟宗三先生以“ 自律道德”的理論詮釋儒學之蠡測

      《哲學研究》 2005年第12期 《香港中文大學的當代儒者》新亞學術集刊第十九輯 2006年10月

      儒家的 公平正義論 《光明日報》(理論版) 2006年2月28日

      淺談大學人文教育、 國學教育的課程設置

       《讀書》 2006年第4期

      An exposition of Zhou Yi studies in modern Neo-Confucianism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06年1卷2期 郝長墀譯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中國哲學的自主性與 哲學對話 《 中國哲學年鑒》(2006)專文,哲學研究雜志社,2006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 2006年第5期

       莊子哲學淺談 《2006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臺灣高雄師范大學經(jīng)學研究所 2006年8月

      武漢大學的人文 通識教育與國學試驗班、中西比較哲學試驗班的創(chuàng)辦 《 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 北京三聯(lián)書店 2006年8月

      孟子與儒家的 正義論 《 儒林》第三輯 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6年12月

      牟宗三《 歷史哲學》新版序 廣西師大出版社 2007年1月

       戴震的孟子詮釋的創(chuàng)獲 韓文,韓國成均館大學《儒教文化研究》第11輯 2007年2月

      上博楚簡所見孔子為政思想及其與 《論語》之比較 《哲學研究》 2007年第2期

      時機與意義:國家的興盛與國學的復興 《中國社會科學內(nèi)刊》 創(chuàng)刊號,2007年第1期,2007年2月

      建構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反思 《學術月刊》 2007年第3期

    名人推薦
    • 芮恩施
      (Paul Samuel Reinsch,1869—1923)美國學者、外交官,美國當時著名的遠東事務權威之一;
    • 特里克特
        特里克特,原名萊頓,女,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生于1985年1月28日,身高1.67米。萊頓在雅典奧運測試賽上打破德布魯因創(chuàng)造的100米自由泳世界紀錄...
    • 王宏偉
      王宏偉,1971年9月26日出生于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國家一級演員、歌唱家,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研究生院。1994年,發(fā)行首張專輯《黃河遙...
    • 瑪格麗特·赫爾策
      瑪格麗特·赫爾策,女,1983年3月30日出生,美國著名游泳運動員,代表美國參與多個大型游泳賽事,取得不錯的成績,為美國贏得了榮譽。
    • 馬特·格雷弗斯
      男,美國游泳運動員。生于1985年3月26日,身高203cm。曾參加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等大型賽事,主要項目是男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和男子100米仰泳。201...
    • 湯景芝
      湯景芝(Tang Jingzhi),奧運中國軍團中的浙江力量,26名浙江選手人選中國奧運軍團之一。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