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Temür,1265~1307)元朝第二代皇帝。蒙語稱完澤篤皇帝(Öl■jeitü-qahan)。元世祖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母弘吉剌氏伯藍(lán)也怯赤,又名闊闊真。至元二年(1265)生。十年,忽必烈立真金為皇太子,二十二年真金死后,忽必烈一直未確定繼承人。至元末,鐵穆耳受命平乃顏余黨合丹。三十年,統(tǒng)軍鎮(zhèn)守漠北,受皇太子寶。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四月,蒙古諸王貴族召開選舉皇帝的忽里臺于上都。會上,鐵穆耳與長兄晉王甘麻剌為繼承皇位競爭激烈。由于其母闊闊真可敦與權(quán)臣伯顏、玉昔帖木兒等的支持,鐵穆耳繼帝位。建元元貞(1295~1296),后改大德(1297~1307)。鐵穆耳鑒于忽必烈晚年寵信桑哥、用兵海外等錯誤,優(yōu)禮漢人舊臣,限制諸王投下的非法活動,罷侵日本、侵安南之役,減免江南地區(qū)的一部分賦稅,又令編輯整理律令。這些措施使社會矛盾暫時有所緩和。因此,他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的局面。但是,為了酬謝擁立他的諸王貴戚而濫增賞賜,很快造成國庫“向之所儲,散之殆盡”,“歲入之?dāng)?shù),不支半歲”的枯竭局面,只能依靠挪用鈔本來維持,導(dǎo)致鈔幣迅速貶值。在用人上,他所傾心任用的仍是伯顏(賽典赤孫)、阿里等一批色目官僚。他在位后期,因連年患病,這些色目官僚與皇后卜魯罕內(nèi)外勾結(jié),淆亂朝政,官場中貪污因循的風(fēng)氣大盛。為了能建功后世,提高威望,鐵穆耳又發(fā)兵征討八百媳婦(今泰國北部等地),使西南大擾,釀成云南、貴州各族人民起義。這些舉措都導(dǎo)致國力空虛,政治日趨黑暗。但他在位時,元軍成功地?fù)魯×撕6、篤哇的侵?jǐn)_,迫使察合臺和窩闊臺兩兀魯思的統(tǒng)治者息兵請和,重振大汗在西方諸汗國中的宗主地位,基本上結(jié)束了西面延續(xù)四十多年的皇室內(nèi)爭。大德十一年正月,鐵穆耳病逝。在位十四年。廟號成宗。
參考書目
J.A.Boyle,TheSuccessors of Genghis-khan,trans.fromRashīd al-Dīn: the Jāmiu2018al-Tawārīkh,New York,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