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董槐(?~1262)字廷植,南宋大臣,理宗朝宰相。 定遠縣城人。體魁,寬額豐腮,有美須。少時喜習兵事,愛讀孫武、曹操書,有抱負,常與人說:“我若得用,將汛掃中土,以還天子!彼要做個像諸葛亮、周瑜樣的人。父 董永課子嚴,厭其狂,訓誡道:“你不努力讀書,喜歡講大話,狂妄自高,我不愿意你成為這樣的人!苯(jīng)父教,槐慚愧,遂乃專心求學。始就學于葉雍門下,繼又從師于儒學大師朱熹的學生輔廣。董槐聰穎過人,學業(yè)長進很快,嘉定六年(公元1213年)考中進士。踏進仕途之后,歷任廣德軍錄事參軍、鎮(zhèn)江觀察推官、鎮(zhèn)江府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湖北刑獄、常德知府、江州知州兼都督府參謀、譚州知州、沿江制置使、江西安撫司公事主管、戶部侍郎、江東安撫使兼建康知府、廣西運判兼提點刑獄、工部侍郎兼轉運使、兵部侍郎兼給事中、寶章閣直學士、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撫使、端明殿學士、參知政事,直到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等三十多個官職。爵位由封子、封男,到封侯、封公。董槐為官,勤政清正,政績卓著,朝野聞名。
嘉定十四年,董槐任廣德軍錄事參軍時,有人告富人李桷私鑄兵器,暗結豪杰,心圖不軌?な夭粏柺欠袷聦,就將李桷逮捕入獄,準備斬首。董槐通過查訪,得知情系誣告,便同郡守說明。郡守不但不聽,反說:“李桷謀反,你反為他說情,當誅族!被睋(jù)理抗辯:“執(zhí)法官吏明知李桷乃是冤案,卻硬把他往死處推,難道法律規(guī)定被告人不論冤枉不冤枉,都要殺頭嗎?”不久,郡守因辦理父喪去官,董槐負責處理郡事,迅即上書為李桷辯明案情,李得釋放。
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董槐提點湖北刑獄時,常德軍中發(fā)生騷亂,守尉馬彥直被圍,董槐得知,親率數(shù)騎趕到現(xiàn)場,斥問亂者為什么這樣?亂者說:“將軍馬彥直掠奪我們歲請!倍焙舫鲴R彥直,訓問情實,立斬于馬前;第二天,又捕斬亂者為首分子以戒。
嘉熙三年,董槐知江州時,秋天有十幾萬災民渡江流來。他召集官吏商量用儲備軍糧賑災,吏員都說不能把儲備軍糧發(fā)給災民吃。他說:“人民是我們的人民,用我們的糧食救濟他們有何不可?”說服了吏員,于是,災民得糧,重返家園。
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董槐為廣西運判兼提點刑獄時,邕州地區(qū)經(jīng)常發(fā)生少數(shù)民族擾邊事件,槐上奏守御七策,對他們諭之以理,待之以誠,約定互不侵犯。并訂立五項條約:“一無犯邊,二歸還侵地,三歸還虜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貿(mào)易。”從而改善了與邊境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安定了邊陲。
寶祐三年(公元1255年),董槐任 右丞相時,為了利國安邦,任人唯賢是舉。他向皇帝說,臣認為當下對朝政有害者有三點:一是皇親國戚不能執(zhí)行法律;二是執(zhí)法大吏久居其官,作威作福;三是京城里的官吏,不約束部下,任其胡作非為;噬喜宦,嫉之更甚,加上奸邪屢讒,董槐的耿耿忠言、赤誠心膽卻落得個被罷免丞相的結果。
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五月,滂沱大雨不止,年邁的董槐徹夜難眠,坐立不安,國難民災,系于一心,終于在不住的嘆息中默默憂逝。逝后,贈太子少傅,謚號文清。董槐葬于定遠古城西北角(今為建設小學境內)。其墓大約三十米方圓,呈圓墩形;原有石碑,文曰:“宋許國公董槐之墓”。
人物生平
南宋時期,定遠縣出了一位重要人物——董槐。董槐(?一1262)字廷植,定遠縣城人。他身體魁梧;寬額豐腮,留有美須;幼時就學于葉雍門下,繼而又師從于儒學大師朱熹的學生慶源輔氏,后又學于國子監(jiān),嘉定六年(1213)考中進士。歷任廣德軍錄參軍、鎮(zhèn)江府通判、戶部侍郎、寶章閣直學士、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撫使、參知政事,直至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等30多個官職;爵位由封子、封男到封侯、封公。他的身世在史書《宋史·董槐傳》、《續(xù)資治通鑒》和許多地方志中都有重要記載。董槐為官勤政清正,政績卓著,朝野聞名。
少年軼事
董槐少年時代就勤奮好學,聰明過人。小時候,經(jīng)常與人談兵論武,討論事情慷慨激昂,自比諸葛亮、周瑜。他11歲那年,朝中太傅順長江游覽,來到無為縣的劉家渡,正好董槐到劉家渡探親。這一天,他盤腿坐在渡口埋頭讀書。太傅一行上岸至近前,董槐尚未察覺。太傅的隨從喝道:“太傅至此,子還不讓路?”“太傅?皇帝家的老師來啦?”董槐故作驚訝道,“我正有一事要請教呢!”太傅笑著說:“噢,遇著什么難題了?”
董槐立起,拱拱手問:“什么水沒有魚,什么火沒有煙?什么樹沒有葉?什么花沒有枝?”
太傅一怔,這小童問得古怪,江湖河海,有水就有魚;柴草燈燭,有火便有煙;高樓百木,稱樹得有葉;四季百花,花花有枝。口中還是回答:“燒開的水沒有魚,生氣的人發(fā)火沒有煙,光桿的樹沒有葉,江水泛花沒有枝!
董槐點點頭又搖搖頭:“你不愧是皇宮中的老師,u2018魚u2019和u2018枝u2019算您答對了,不過,u2018煙u2019和u2018葉u2019可沒答對。”
太傅只好請董槐對答。董槐一捋衣袖答道:“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
圍觀之人聞聽后個個叫好。太傅也略一拱手贊道:“小小少年,才學不淺。”
愛國愛民
董槐為官一生,有理想有抱負,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國愛民。淳枯六年(1246),他被朝中推薦鎮(zhèn)守邕州(今廣西宣化)。在這之前,與我臨近的交趾、符奴、月烏、流鱗等少數(shù)民族經(jīng)常犯邊入侵,造成邊塞戰(zhàn)亂連綿,民不聊生。他到任后,采取七條措施拒敵安邊,痛擊來犯者后,與交趾達成五點協(xié)議:迫使對方停止犯邊、歸還侵地、歸還掠去人口、向中國進貢、通商貿(mào)易。有理有節(jié),交趾臣服。
于是,烽火四起的南方平定。董槐一向勤于政事,只要有利于國家的事,他都當作重要事情來辦,其拳拳報國之心。
董槐出任左司郎時回定遠探親,還為鄉(xiāng)鄰調解過一起民事糾紛。那天,何家有一少女到縣衙上告算命先生污辱無辜之罪:三月十五趕廟會,何小姐在趕廟會中請算命的方先生為她算命。方先生為她算命時,所拈的一首詩是:“風流之女水邊站,楊柳身子桃花面,先生算定她沒子,兒子死時娘不見!笨h官聞言,一時不知如何處置。坐在一旁喝茶的董槐解說道:“他這是稱贊你為荷花呀!雖然語言不雅,卻是一番好意。”何小姐仔細一想,董槐所言確實在理,破顏一笑就走了。
董槐愛民廣為人知。嘉熙三年(1239),他任江州兼都督府參軍。這年,旱蝗交加,莊稼歉收,哀鴻遍野。秋季,十幾萬難民渡江來求活路,董槐的部下都認為糧食不多,不能接納,有人甚至提出攔江拒民,董槐堅決不同意,他理直氣壯地說:“百姓是我們自己的百姓,用我們的糧食接濟他們,有什么不應該呢?”于是,對十幾景定三年(1262)五月二十八日夜里,天降大雷雨,并伴有大風。年邁的董槐憂慮民間疾苦,風雨聲中不能人睡,穿衣戴帽坐起,與諸生問卦(古代有些思想家以卦說明萬物的矛盾對立轉化。包含一定的辯證法因素),并親自問“兌”卦!皟丁贝碚訚。他還關心著湖澤區(qū)百姓是否在大雨中遇到災難,不時詢問夜雨如何。可是,驟雨不止,董槐在嘆息聲中逝去 。
董槐死后,被贈為太子少傅,謚號文清。董槐葬于定遠縣城西北角(今為建設小學境內)。其墓30米方圓,呈圓墩形。墓碑文曰“宋許國公董槐之墓”。墓前栽有一片槐樹林。遠近居民世代懷念董槐生前一片愛民之心,經(jīng)常主動來墓前管理槐林;伐舊植新。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才墓毀林盡。如今,定遠縣一些老輩中還傳誦著“愛民槐”的故事。
史書記載
《宋史》
宋史 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遠人。少喜言兵,陰讀孫武、曹操之書,而曰:“使吾得用,將汛掃中土以還天子!被泵采鮽ィ瑥V顙而豐頤,又美髯,論事慷慨,自方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嚴,聞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學,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益自摧折,學于永嘉葉師雍。聞輔廣者,朱熹之門人,復往從廣,廣嘆其善學。嘉定六年,登進士第,調靖安主簿。丁父憂去官。
十四年,起為廣德軍錄事參軍,民有誣富人李桷私鑄兵結豪杰以應李全者,郡捕系之獄,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為反者解說,族矣!被痹唬骸袄裘髦z有枉,而擠諸死地以傅于法:顧法豈謂諸被告者無論枉不枉,皆可殺乎?”不聽。頃之,守以憂去,槐攝通判州事,嘆曰:“桷誠枉,今不為出之,生無繇矣!蹦藶榉滢o,明其不反,書上,卒脫桷獄。紹定二年,遷鎮(zhèn)江觀察推官。紹定三年春,入為主管刑部架閣文字。秋,兼權禮兵部架閣,遷籍田令,特差權通判鎮(zhèn)江府。至州,會全叛,涉淮臨大江,大府急發(fā)州兵。槐即日將兵濟江而西,全遁去,乃還。五年,丁母憂。端平三年,差通判蘄州,辭。
嘉熙元年,召赴都堂,遷宗正寺簿、出知常州。后三日,提點湖北刑獄。常德軍亂,夜縱火而噪,守尉闖不出;彬T從數(shù)人于火所,且問亂故。亂者曰:“將軍馬彥直奪吾歲請,吾屬將責之償,不為亂也。”槐坐馬上,召彥直斬馬前,亂者還入伍中,明日,乃捕首亂者七人戮諸市,而賻彥直之家。差充歸、峽、岳察訪使。二年,兼權知常德府,尋兼軍器少監(jiān),依舊提點刑獄。
三年,以直寶謨閣知江州兼都督府參謀。秋,流民渡江而來歸者十余萬,議者皆謂:“方軍興,郡國急儲粟,不暇食民也!被痹唬骸懊,吾民也,發(fā)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歸焉。當是時,宋與金為鄰國,而襄、漢、揚、楚之間,豪杰皆自相結以保其族,無賴者往往去為群盜。浮光人翟全寓黃陂,有眾三千余,稍出鹵掠。
槐令客說下全,徙之陽烏洲,使雜耕蘄春間,又享賜之,用為裨將。于是曹聰、劉清之屬皆來自歸。
知潭州
四年,進直華文閣、知潭州、主管湖南安撫司公事。方三邊急于守御,督府日夜征發(fā),民且困,槐為畫策應之,令民不傷而軍須亦不匱。淳祐二年,遷左司郎官,進直龍圖閣、沿江制置副使兼知江州、主管江西安撫司公事。視其賦則吏侵甚,下教曰:“蒞州而吏猶為盜不自悔,吾且誅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凡利有宜,弛以利民,惟恐不盡弛。大計軍實,常若敵且至。裨將盧淵兇猾不受命,斬以徇師,軍中肅然。
三年,進秘閣修撰。四年,召入奏事,遷權戶部侍即,賜紫,進集英殿修撰、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軍政弛弗治,乃為賞三等以教射,春秋教肄士卒坐作進退擊刺之技,歲余盡為精兵。六年,召至闕,辭。出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又辭。權廣西運判兼提點刑獄。宰相移書槐曰:“國家方用兵,人臣不辭急難,公幸毋固辭!被奔慈站偷,至邕州,上守御七策。邕州之地西通諸蠻夷,南引交址及符奴、月烏、流鱗之屬,數(shù)寇邊,槐與約無相侵,推赤心遇之,皆伏不動。又與交址約五事:一無犯邊,二歸我侵地,三還鹵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貿(mào)易。于是遣使來獻方物、大象南方悉定。
入章寶閣
七年,進寶章閣待制。八年,遷工部侍郎,職事依舊,兼轉運使。九年,召赴闕,封定遠縣男。遷兵部侍郎兼權給事中兼侍讀,升給事中,上疏請抑損戚里恩澤以慰天下士大夫。群臣奏事少與法違,憚槐不敢上。兼侍讀,進寶章閣直學士、知福州福建安撫使,辭。進封子。是年冬,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進封侯。十二年,為同知樞密院事。寶祐元年,權參知政事。二年,進參知政事。四川制置使余晦以戰(zhàn)敗奪官,詔荊襄制置使李曾伯往視師,曾伯辭,槐曰:“事如此,尚可坐而睨乎?”上疏請行,頓重兵夔門以固荊、蜀輔車之勢,詔報曰:“腹心之臣,所與共理天下者也,宜在朝廷,不宜在四方!睆蜕鲜柙唬骸疤煜轮,不進則退,人臣無敢為岐意者,茍以臣為可任,宜少聽臣自效,即臣不足與軍旅之事,愿上官爵!辈辉S,進封濠梁郡公。
帝日鄉(xiāng)用槐,槐言事無所隱,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為容悅。帝問糴民粟積邊,則對曰:“吳民困甚,有司急糴不復省。夫民惟邦本,愿先垂意根本!钡蹎栃尢异簦瑒t對曰:“土工薦起,民罷于征發(fā),非所以事天也。”帝問邊事,對曰:“外有敵國,則其計先自強。自強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庇盅裕骸皵硣谇,宜拔材能用之。士大夫有過失,為執(zhí)法吏所刺劾,終身擯弗用,深為朝廷惜此。茍非奸邪,皆愿為昭洗,勿廢其他善。又遷謫之臣,久墮遐方,稍稍內徙,今得生還,顧弗用可矣!被泵孔,帝輒稱善。
拜右丞相
三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槐自以為人主所振拔,茍可以利安國家無不為,然務先大體,任人先取故舊之在疏遠者,在官者率滿歲而遷。嗜進者始不說矣;庇盅杂诘墼唬骸俺紴檎泻φ呷。”帝曰:“胡為害政者三?”對曰:“戚里不奉法,一矣;執(zhí)法大吏久于其官而擅威福,二矣;皇城司不檢士,三矣。將率不檢下故士卒橫,士卒橫則變生于無時;執(zhí)法威福擅故賢不肖混淆,賢不肖混淆則奸邪肆,賢人伏而不出;親戚不奉法故法令輕,法令輕故朝廷卑。三者弗去,政且廢,愿自上除之!庇谑羌抵咦躺酢
帝年浸高,操柄獨斷,群臣無當意者,漸喜狎佞人。丁大全善為佞,帝躐貴之,竊弄威權而帝弗覺悟。大全已為侍御史,遣客私自結于槐,槐曰:“吾聞人臣無私交,吾惟事上,不敢私結約,幸為謝丁君。”大全度槐弗善己,銜甚,乃日夜刻求槐短;比胍姡瑯O言大全邪佞不可近。帝曰:“大全未嘗短卿,卿勿疑。”槐曰:“臣與大全何怨?顧陛下拔臣至此,臣知大全邪而噤不言,是負陛下也。且陛下謂大全忠而臣以為奸,不可與俱事陛下矣。”既罷出,即上書乞骸骨,不報。四年,策免丞相,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時大全亦論劾槐,書未下,自發(fā)省兵迫遣之。于是太學諸生陳宜中等上書爭之,語見《大全傳》。
五年及景定元年,俱用祀明堂恩加食邑。二年,特授判福州、福建路安撫大使,固辭。進封吉國,又進封許國公。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風雷電,槐起衣冠而坐,麾婦人出,為諸生說《兌》、《謙》二卦,問夜如何?諸生以夜中對,遂薨。遺表上,贈太子少師,謚文清。帝使使致金六十斤、帛千匹以賻。
歷史評價
董槐為官,清正廉明,政績顯著,朝野聞名。 槐言事無所隱,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為容悅;弊砸詾槿酥魉癜,茍可以利安國家無不為,然務先大體。--《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