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姓名:紐蘭德 Nieuwland,Julius Arthur
國家或者地區(qū):比利時-美國
學科:化學家
發(fā)明創(chuàng)造:
簡 歷
紐蘭德(Nieuwland,Julius Arthur)比利時-美國化學家。1878年2月14日生于比利時的漢斯貝克(根特附近);1936年6月11日卒于華盛頓。紐蘭德三歲時被父母帶到美國。家住伊利諾斯州的南本德。年青的紐蘭德接受了教會學校的教育以后在圣母大學讀書,1899年從該校畢業(yè)。他又接受了預備僧侶的教育,1903年被委任為神父。這些并沒有妨礙他也研究化學和植物學,1904年他在天主教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的科學生涯說明了他從植物學到化學的過程,因為他從1904年到1918年是圣母大學的植物學教授,從1918年到逝世,他是該校的化學教授。然而,正是由于他在化學研究上的成果使人們深深懷念他。他的博士論文論述了乙炔的反應,而這是他的主要興趣所在。在這次為獲取博士學位所進行的研究過程中,他所得到的一種產(chǎn)物是二乙烯基二甲胂基氯。他描述了這種化合物,但他拒絕去研究它,因為這種化合物的本性極毒;蛟S是他的直覺指引,十年后進一步研究了這個化合物的性質,使它得到相當壞的名聲。在一位軍事化學家設計出制造這個化合物的方法之后,把它重新命名為路易斯毒氣,并判定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用過的任何一種毒氣還要厲害。幸運的是直到停戰(zhàn)前的那個月,它還沒有大量地制造出來,而已經(jīng)制成的毒氣最后在海上銷毀了。 1906年紐蘭德在繼續(xù)研究乙炔的過程中,察覺到一種奇怪的氣味。他追蹤那種氣味達14年之久,并于1920年鑒定出產(chǎn)生這種氣味的化合物。他發(fā)現(xiàn)了乙炔這種一個分子里含有兩個碳原子的化合物,能夠自相化合而生成含有四個碳的分子和六個碳的分子的化合物。這些比較大的分子又能繼續(xù)加上兩個含碳單元(聚合)形成具有某種橡膠性質的巨大分子。這件事吸引了杜邦公司化學家們的注意,此后紐蘭德和他們密切合作進行研究。在后來制造出尼龍的卡羅瑟斯的領導下,人們發(fā)現(xiàn)如果把一個氯原子加在四個碳分子的鏈節(jié)上,最后的聚合物更象橡膠。事實上它就是現(xiàn)在稱為氯丁橡膠的物質,這是一種早期的人工合成橡膠。在珍珠港事件發(fā)生之后的悲慘歲月里,當時日本切斷了天然橡膠的供應,而正是合成橡膠成為維持美國經(jīng)濟活動的一個主要方面。然而紐蘭德和卡羅瑟斯都沒有長壽到看見氯丁橡膠的發(fā)展,或者說沒有活著看到這種橡膠的發(fā)展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