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58年2月,東野圭吾出生于日本大阪生野區(qū)。東野圭吾家里經(jīng)營著一個生意蕭條,賣鐘表、眼鏡、貴金屬等飾物的小店,他是姐弟三人中最小的一個。
1974年,東野從大阪市立小路小學(xué)和市立東生野中學(xué)畢業(yè)后,進入了同一座城市的府立阪南高等學(xué)校讀高中。此前從未看過書的他才開始接觸小說這一門類。之后,東野考入大阪府立大學(xué)工學(xué)系電氣工程專業(yè),一度停止的小說閱讀又恢復(fù)了,而且開始構(gòu)思一些東西,不過那主要是想確認(rèn)自己究竟能不能寫小說而已,尚未有當(dāng)個小說家的念想。
1981年,大學(xué)畢業(yè)后東野圭吾成了日本電裝公司的技術(shù)工程師,同時每天利用下班之后的時間寫小說,并且將把寫好的作品寄去參加江戶川亂步獎當(dāng)作目標(biāo)。
1983年,東野終于以《人偶們的家》(人形たちの家)應(yīng)征第29屆亂步獎,可惜只進入了第二輪預(yù)選。在醞釀第二部征文作期間,與來自某女子高中的非專職教師結(jié)婚。
1984年,東野以《魔球》應(yīng)征第30屆亂步獎,這一次最終入圍決選,離拿下大獎僅一步之遙。翌年(1985),終于憑借校園青春推理小說《放學(xué)后》摘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而正式出道。東野以27歲的年輕年齡獲得大獎,令其創(chuàng)作信心大增,加上獲獎一事被所屬公司知曉,邊工作邊寫作的生活受到了一定影響,遂毅然于1986年3月辭職奔赴東京,開始了自己職業(yè)作家的道路。
但此后的十年,東野圭吾的作品一直備受冷落,直到1996年《名偵探的守則》出版暢銷,東野圭吾才重新受到關(guān)注。
1998年,在與妻子離婚之后,出版長篇小說《秘密》,該作入圍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第120屆直木獎。同年《秘密》拍攝為同名電影。1999年,出版長篇小說《白夜行》,入圍第122屆直木獎。
2001年,出版長篇小說《單戀》,入圍第125屆直木獎。并出版一系列短篇小說。
2002年,出版《時生》、《綁架游戲》。兩部作品分別被改編為日劇、電影。2003年,出版長篇小說《信》,入圍第129屆直木獎。2004年,出版長篇小說《幻夜》,入圍第131屆直木獎。
2005年,出版小說集《黑笑小說》,該作包含13篇小說。同年出版長篇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神探伽利略系列第3部),獲得第134 屆直木獎、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2008年,出版長篇小說《流星之絆》,同年該作被拍攝成同名日劇。并出版《伽利略的苦惱》(神探伽利略系列第4部)、《圣女的救濟》(神探伽利略系列第5部)。
2009年,出版《悖論13》、《新參者》(加賀恭一郎系列)、《美麗的兇器》。2010年,出版《布谷鳥的蛋是誰的》、《白金數(shù)據(jù)》等作品。
2011年,出版小說集《歪笑小說》。11月21日,2011年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發(fā)布,東野圭吾以48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外國作家富豪榜第5位,引發(fā)廣泛關(guān)注。
2012年,出版長篇小說《解憂雜貨店》,獲得第七屆中央公論文藝獎。
2017年,由《嫌疑人X的獻身》改編的同名電影在中國上映,這是東野圭吾作品首次改編中國版本。
2018年2月2日,根據(jù)《解憂雜貨店》改編的電影《浪矢解憂雜貨店》在日本公映。
個人生活
小時候的東野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考慮去嘗試和體驗。比如看了本有趣的漫畫,就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本。東野圭吾有兩個從小門門得五分的姐姐,他的父親曾經(jīng)是個軍曹(日本獨有的對中士級別士官的稱呼)。東野圭吾的兩個姐姐后來一位做了空姐,另外一位成了老師,這兩個身份在《殺人現(xiàn)場在云端》和《浪花少年偵探團》中有體現(xiàn)。
東野圭吾有過一段不甚成功的婚姻,這段婚姻也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痕跡:他的《放學(xué)后》主角前島就是一名女子高中兼職教師,與他當(dāng)時的妻子一模一樣。
主要作品
中文名 | 日文名 | 備注 | 年份 |
---|---|---|---|
《放學(xué)后》 | 放課後 | 1986年影像化,1986年3月27日在富士電視系星期四 drama street,山下真司、志村香、遠(yuǎn)藤由美子主演 | 1985年 |
《畢業(yè)——雪月花殺人游戲》(加賀恭一郎系列) | 卒業(yè)―雪月花殺人ゲーム | 1986年 | |
《白馬山莊殺人事件》 | 白馬山荘殺人事件 | ||
《學(xué)生街里的殺人事件》 | 學(xué)生街の殺人 | 1987年 | |
《十一字殺人》 | 11文字の殺人 | 2012年06月10日播出日劇SP,主演:永作博美 | |
《魔球》 | 1988年 | ||
《以眨眼干杯》 | ウインクで乾杯 | ||
《浪花少年偵探團》 | 浪花少年探偵団 | 2012年7月2日播出日劇,主演:多部未華子、小池徹平 | |
《十字豪宅的小丑》 | 十字屋敷のピエロ | 1989年 | |
《沉睡的森林》 | 眠りの森 | (加賀恭一郎系列) | |
《鳥人計劃》 | 鳥人計畫 | ||
《殺人現(xiàn)場在云端》 | 殺人現(xiàn)場は云の上 | ||
《布魯特斯的心臟——完全犯罪殺人接力》 | ブルータスの心臓―完全犯罪殺人リレー | 2012年06月17日播出日劇SP,主演 :藤原竜也 | |
《偵探俱樂部》 | 探偵倶楽部 | 短篇集,包括5篇小說。后改編2010年秋季檔日劇SP,谷原章介、松下奈緒主演 | 1990年 |
《宿命》 | 2004年拍攝日劇SP,柏原崇、藤木直人主演 | ||
《沒有兇手的殺人夜》 | 犯人のいない殺人の夜 | 短篇集,包含7篇小說。 | |
《面具山莊殺人事件》 | 仮面山荘殺人事件 | ||
《變身》 | 變身 | 2005年拍攝電影,玉木宏、蒼井優(yōu)主演,2014年播出日劇,主演:神木隆之介、二階堂富美 | 1991年 |
《回廊亭殺人事件》 | 回廊亭殺人事件 | 2012年06月24日播出日劇SP,主演:常盤貴子 | |
《天使之耳》 | 交通警察の夜 | 短篇集,包含6篇小說 | |
《雪地殺機》 | ある閉ざされた雪の山荘で | 1992年 | |
《美麗的兇器》 | 美しき兇器 | ||
《同班同學(xué)》 | 同級生 | 1993年 | |
《分身》 | 2012年2月12日播出日劇,主演:長澤雅美 | ||
《和阿忍老師說再見——浪花少年偵探團·獨立篇》 | しのぶセンセにサヨナラ―浪花少年探偵団·獨立編 | ||
《怪人們》 | 怪しい人びと | 小說集,包含7篇小說 | 1994年 |
《我以前死去的家》 | むかし仆が死んだ家 | ||
《操縱彩虹的少年》 | 虹を操る少年 | ||
《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 パラレルワールド·ラブストーリー | 1995年 | |
《那個時候我們是傻瓜》 | あの頃ぼくらはアホでした | 散文集 | |
《怪笑小說》 | 小說集,包含9篇小說 | ||
《天空之蜂》 | 天空の蜂 | 2015年拍攝電影,主演:江口洋介 | |
《名偵探的守則》 | 名探偵の掟 | 2009春季日劇,松田翔太主演 | 1996年 |
《誰殺了她》 | どちらかが彼女を殺した | 加賀恭一郎系列 | |
《毒笑小說》 | 小說集,包含12篇小說 | ||
《惡意》 | 加賀恭一郎系列,NHK綜合電視臺改編為日劇,2001年11月19日~12月17日播放 | 1997年 | |
《名偵探的詛咒》 | 名探偵の呪縛 | ||
《偵探伽利略》 | 探偵ガリレオ | 神探伽利略系列第1部,2007年拍攝日劇《神探伽利略》1-5集,福山雅治、柴崎幸主演 | 1998年 |
《秘密》 | 1998年拍攝電影,廣末涼子主演;2010年秋季日劇,志田未來、佐佐木藏之介主演 | ||
《我殺了他》 | 私が彼を殺した | 加賀恭一郎系列 | 1999年 |
《白夜行》 | 2006年拍攝日劇,山田孝之、綾瀨遙主演;2009年由韓國拍攝為電影,孫藝珍、高修主演;2010年由日本再次拍攝為電影,堀北真希、高良健吾、船越英一郎、戶田惠子、姜暢雄主演,2011年春上映 | ||
《又一個謊言》 | 加賀恭一郎系列,小說集,包含5篇小說 | 2000年 | |
《預(yù)知夢》 | 予知夢 | 神探伽利略系列第2部,2007年拍攝日劇《神探伽利略》6-10集,福山雅治、柴崎幸主演 | |
《單戀》 | 片想い | 2001年 | |
《超·殺人事件》 | 超·殺人事件 推理作家の苦悩 | 小說集,包含8篇小說 | |
《圣誕阿姨》 | サンタのおばさん | ||
《湖畔》 | レイクサイド | 2002年拍攝電影,藥師丸博子、豐川悅司、役所廣司主演 | 2002年 |
《時生》 | トキオ | 2004年拍攝日劇,櫻井翔主演,劇名為「給父親的口信 | |
《綁架游戲》 | ゲームの名は誘拐 | 2003年拍攝電影、藤木直人、仲間由紀(jì)惠主演 | |
《信》 | 手紙 | 2005年拍攝電影,山田孝之、澤尻英龍華主演 | 2003年 |
《我是非常勤》 | おれは非情勤 | 書名和「 非常勤」(中文意為兼任)同音,是創(chuàng)作者特別設(shè)定的雙關(guān)語趣味 | |
《殺人之門》 | 殺人の門 | ||
《幻夜》 | 2010年秋季檔日劇,深田恭子、冢本高史主演 | 2004年 | |
《挑戰(zhàn)?》 | ちゃれんじ? | 散文集 | |
《彷徨之刃》 | さまよう刃 | 2009年改編為電影,竹野內(nèi)豐主演 | |
《黑笑小說》 | 小說集,包含13篇小說 | 2005年 | |
《嫌疑犯X的獻身》 | 容疑者Xの獻身 | 神探伽利略系列第3部,2008年拍攝電影,福山雅治、柴崎幸、堤真一、松雪泰子主演 | |
《科學(xué)?》 | さいえんす? | 散文集 | |
《夢回都靈》 | 夢はトリノをかけめぐる | 散文集 | 2006年 |
《紅手指》 | 赤い指 | 加賀恭一郎系列,2011年冬季檔日劇SP,阿部寬、黑木明紗主演 | |
《使命與心的極限》 | 使命と魂のリミット | 2011秋季檔日劇SP,石原里美、速水重道主演 | |
《也許是最后的寒暄》 | たぶん最後の御挨拶 | 散文集 | 2007年 |
《黎明之街》 | 夜明けの街で | 2011年拍攝電影,深田恭子、岸谷五朗主演 | |
《瀕死之眼》 | ダイイング·アイイ | ||
《流星之絆》 | 流星の絆 | 2008年拍攝日劇,二宮和也、錦戶亮、戶田惠梨香主演 | 2008年 |
《伽利略的苦惱》 | ガリレオの苦悩 | 神探伽利略系列第4部,故事共5章前1、2章在2007年拍成電視劇《神探伽利略SP特別篇》,福山雅治、柴崎幸主演 | |
《圣女的救濟》 | 圣女の救済 | 神探伽利略系列第5部 | |
《悖論13》 | パラドックス13 | 臺版譯《異變13秒》 | 2009年 |
《新參者》 | 加賀恭一郎系列,2010年拍攝日劇,阿部寬、黑木明紗主演 | ||
《美麗的兇器》 | |||
《布谷鳥的蛋是誰的》 | カッコウの卵は誰のもの | 在《小說寶石》上連載時原題《フェイク》(fake,贗品,2016年拍攝日劇,土屋太鳳主演) | 2010年 |
《白金數(shù)據(jù)》 | プラチナデータ | 2012年拍攝電影,二宮和也主演 | |
《白銀杰克》 | 白銀ジャック | ||
《你旁邊是誰》 | あの頃の誰か | 小說集,包括8篇小說 | 2011年 |
《麒麟之翼》 | 麒麟の翼 | 加賀恭一郎系列,2011年拍攝電影,阿部寬、新垣結(jié)衣主演 | |
《牛奶箱的回答》 | 回答は牛乳箱に | 短篇 出自《小說 野性時代》 第89號 | |
《聽心》 | 心聴 | 短篇 出自《オール讀物》2011年04月號 | |
《盛夏的方程式》 | 真夏の方程式 | 神探伽利略系列第6部,2012年拍攝電影,福山雅治吉高由里子主演,2013年6月29日上映 | |
《假面舞館》 | マスカレード·ホテル | ||
《歪笑小說》 | |||
《伽利略系列第七作 虛像的小丑》 | 虛像の道化師 ガリレオ 7 | 2012年 | |
解憂雜貨鋪 | |||
那個時候的誰 | |||
《伽利略系列第八作 .禁斷的魔術(shù)》 | 禁斷の魔術(shù) ガリレオ8 | ||
夢幻花 | むげんばな | 2013年 | |
祈禱落幕時 | 祈りの幕が下りる時 | ||
疾風(fēng)回旋曲 | 疾風(fēng)回旋曲 | 2014年 | |
虛無的十字架 | 虛ろな十字架 | ||
假面前夜 | マスカレード?イブ | 小說集,飽含4篇中篇小說。 | |
拉普拉斯的魔女 | ラプラスの魔女 | 2017年 | |
人魚沉睡的家 | 人魚の眠る家 | ||
危険なビーナス | 2016年 | ||
戀愛的貢多拉 | 戀のゴンドラ | ||
風(fēng)雪追擊 | 雪煙チェイス | ||
第十年的情人節(jié) | 素敵な日本人 | 短篇集 | 2017年 |
創(chuàng)作特點
作品主題
慰藉飽受死亡威脅的心靈
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表達了一種理想,那就是慰藉卑微者飽受死亡威脅的心靈。這種理想屬于所有對生命困境有真切感受的人類個體。他筆下的卑微者與現(xiàn)代化的社會形成對立,反抗科技理性及與之相伴的監(jiān)控制度,這就是張揚差異,甚至可以說肯定了異端的權(quán)力。他拒絕將理性捧上智力的神壇,而是揭示了片面張揚工具理性所帶來的悲苦,以及生活在這種工具理性主宰之下的當(dāng)代人刻骨銘心的死亡焦慮。在一個被死亡陰影籠罩的“規(guī)范社會”,他塑造了一種值得人們仰望和追求的生命境界。這就是東野圭吾死亡書寫對當(dāng)前人類生命困境的精神策應(yīng),亦是他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根本意義之所在。
社會揭露
東野有很多小說都涉及弒父情節(jié),孩子在無法忍受父親對其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后將其殺害,這種悲劇產(chǎn)生的根源在于孩子對父親毫無親情可言,在得不到社會肯定的同時又得不到孩子的尊重,父親性格扭曲后將所有憤恨發(fā)泄到無法反抗的孩子身上,由此釀成了社會悲劇。
在東野的作品中,大多數(shù)親生父親都表現(xiàn)得自私自利,與孩子間沒有深厚的親情,而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繼父都深愛著孩子。東野認(rèn)為父親和孩子之間深厚的感情并不是來源于血緣,而是相互溝通和理解,而溝通和理解的前提是信任,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guān)系,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而信任的前提是愛。
東野的許多作品以揭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關(guān)系為主,很多評論人就此認(rèn)定他對社會和人際感到悲觀失望,其實他的作品也存在樂觀向上的一面。他總是以“人的悔悟”作為結(jié)局,《紅手指》中昭夫最終向警方交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欣然接受他應(yīng)有的懲罰。在東野少有的“治愈系”作品《時生》中,描寫了一對理想中的父子,十九歲的時生穿越到父親十九歲那一年,他不僅成為父親的朋友更幫助他擺脫了作為私生子的自卑心理。愛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時生在充分了解父親后,終于明白了他對自己無言的愛,“能成為爸爸媽媽的孩子,我很幸福”。東野認(rèn)為孩子對父母的愛和理解是新家庭制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父母以平等的關(guān)系去審視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是解決所有“家庭”危機的關(guān)鍵。在整個社會都彌漫著孤獨的絕望感時,東野讓大家看到了希望,人因為心中有愛才能感受生活和未來,父母對孩子的愛能讓他們憧憬未來,而孩子對父母的愛能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幸福,“未來不僅僅是明天。未來在人心中,只要心中有未來,人就能幸福起來!睎|野借時生之口呼喚大家拒絕冷漠,擁抱親情。
東野圭吾在《仿徨之刃》、《紅手指》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未成年者的犯罪問題!斗箩逯小分虚L峰中年喪妻,與14歲的女兒相依為命,然而女兒繪摩在參加煙火大會后被兩個少年強奸致死。他認(rèn)為日本的《少年法》沒辦法制裁那兩個歹徒,于是選擇自己復(fù)仇!都t手指》中兒子失手殺死女童之后,父母設(shè)計讓患老年癡呆癥的母親去頂罪!斗箩逯小肥菑奈闯赡攴缸锏氖芎φ呒彝ソ嵌冗M行描述,而《紅手指》正好相反,是從加害者的家庭出發(fā)。
在發(fā)達國家里,日本犯罪率較低,但是國內(nèi)未成年犯罪現(xiàn)象卻屢有發(fā)生,尤其是惡性的未成年犯罪案件特別突出。近年來,日本未成年犯罪案件數(shù)量激增,1992-2002年日本校園暴力案件增加了兩倍。因此2001年日本把刑事起訴年齡從16歲降至14歲。根據(jù)《紅手指》內(nèi)容推斷案件發(fā)生時直巳年齡為15歲左右,已超過14歲,正好符合刑事起訴年齡!斗箩逯小分械募雍φ甙槠椤I野、中井是在高中休學(xué)后犯下罪案的,從其同學(xué)元村是18歲少年來看,這三人的年齡也應(yīng)是18歲左右。由于日本《少年法》的使用年齡為14-20歲,因此《紅手指》和《仿徨之刃》的犯罪者都屬于《少年法》的適用范圍,即未成年者犯罪。
作品對未成年者的犯罪緣由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并試圖解讀未成年者犯罪的社會及家庭原因,同時對《少年法》的不合理性進行了淋漓盡致的鞭撻,這樣小說的重點不再放在推理上,而是著重于對社會現(xiàn)實的反思!渡倌攴ā方o加害者以庇護犯罪的誤解,給受害者及其家庭帶來了深深的傷害,這一點在作品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發(fā)人深省。
東野圭吾的社會派作品在推理模式上具有獨特的解謎結(jié)構(gòu)。阿加莎·克里斯蒂確立了推理小說在講述解謎故事時采取的慣例:一個純幾何式的二重敘事結(jié)構(gòu),通過缺席和在場這對互補體發(fā)生,故事的謎底總在結(jié)尾或接近結(jié)尾時展開。然而東野圭吾的社會派作品常在作品的最開端便揭示罪犯的存在,如《紅手指》在故事的最開始時直接以犯罪者的角度描述了一件罪案的發(fā)生過程。上班族前原昭夫被妻子八重子急電回家,發(fā)現(xiàn)兒子直巳殺死了一名女童,在妻子的堅持之下,昭夫絞盡腦汁編織了一個騙局以使兒子能夠逃脫法網(wǎng)。初看這一謎底在作品起始部分就已被揭開,騙局的細(xì)節(jié)讀者也很清楚,然而在剩余部分中其解謎與反解謎的模式超越了一般推理小說的慣例。
東野曾在訪談中談道:“人性的獨白、社會的炎涼,這些是人類永遠(yuǎn)需要關(guān)注的命題。”這一點在東野圭吾社會派作品中的情節(jié)設(shè)計和人性描寫上也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表面上看來東野圭吾的某些作品中沒有解謎的必要,因為罪案的犯罪者以及騙局的細(xì)節(jié)在一開始便已明晰,然而看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它的解謎模式有悖于既往的類型模式,它所解的不是罪案之謎,而是親情與人性之謎。
親屬所犯的罪將會波及整個家庭。東野在其作品中敏銳地覺察到這一社會問題給家庭帶來的傷害。這種對犯罪者以及其家庭的歧視不僅對社會的安寧、家庭的幸福帶來了影響,而且還對家族中的個人心靈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對犯罪者及其家庭成員命運的最大阻礙正是來源于不公的社會看法,來源于那種歧視,所以東野用其作品來控訴這種陋習(xí),用真實的“疼痛”來揭露日本現(xiàn)代的社會問題。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作品在揭示日本社會這一問題時,也流露出東野對于日本社會嚴(yán)苛無情的倫理觀的無奈與批判。
藝術(shù)特色
在藝術(shù)手法上,東野認(rèn)為“小說首先應(yīng)該是一個好故事,一個讓人喜歡聽下去的好故事”,如何講述故事成為東野的新挑戰(zhàn)。東野的敘事手法靈活多變,有的采用湯川學(xué)特有的“聽取案件一一實驗一一給出解釋一一破案”模式,有的采用多線平行交叉式結(jié)構(gòu),有的甚至全篇沒有一處對話,單以日記和手稿的形式構(gòu)建小說。在敘述視角上不斷變換,采用了非聚焦、內(nèi)聚焦和外聚焦的視角。除此之外,同“新本格派”一樣,小說還涉及靈魂出竅、穿越等不合常理的情節(jié),在注重文學(xué)性的同時不失趣味性,“現(xiàn)在的我,會盡量寫出即使不愛推理小說甚至不喜歡閱讀的人看了都會覺得有趣的作品!睎|野有時候甚至認(rèn)為比起“推理小說”,自己的作品更像“娛樂小說”,“即讓人在閱讀中得到樂趣的小說”。
前期
1985年至1990年,東野圭吾以校園本格推理為主,偏重設(shè)迷解謎和邏輯推理。這一時期的作品內(nèi)容以描寫犯罪手法為主,涉及傳統(tǒng)本格小說中的密室、童謠、密碼等元素,在小說藝術(shù)手法上有較多模仿的痕跡,主要以弗里曼經(jīng)典模式“提出問題一一展示數(shù)據(jù)一一了解真相一一驗證結(jié)局”的單線結(jié)構(gòu)為主。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放學(xué)后》、《畢業(yè)前殺人游戲》、《以眨眼干杯》、《十一字殺人游戲》等。《放學(xué)后》和《畢業(yè)前殺人游戲》將背景放置在校園中,刻畫師生和同窗之間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以眨眼干杯》運用傳統(tǒng)推理小說中的經(jīng)典元素密室,并以拜金虛榮的陪酒女小田香子作為女主人公!妒蛔謿⑷擞螒颉分泄灿惺蝗讼嗬^死去,他們的頭顱均被重器所傷,且死前都會收到寫著“來自無人島的滿滿殺意”的紙條……這些情節(jié)常被用于傳統(tǒng)推理小說中。同江戶川亂步一樣,東野這一時期的作品將“犯罪動機”歸結(jié)為個人原因,或為了紙醉金迷的物質(zhì)生活,或掩飾不為人知的過去。這一時期的作品偏重邏輯推理,內(nèi)容單薄,將“意外性”固定在“兇手是誰”上,例如《放學(xué)后》全篇以師生矛盾為主,結(jié)局卻以妻子為兇手,這樣的布局給人刻意、突兀之感。作者在1986年出版的《白馬山莊殺人事件》中說道:“我非常喜歡的設(shè)定就是密室和密碼,這些所謂古典式的小道具讓我著迷,縱使我會被一般讀者認(rèn)作落伍者,我將繼續(xù)沉溺其中!睆闹匾暠靖裨氐狡剡壿嬐评碓俚絺人宣言,東野圭吾的前期創(chuàng)作無疑是以本格推理為主。
中期
1990年東野圭吾創(chuàng)作了《宿命》,這篇小說被推理界認(rèn)為是東野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的分水嶺。在《宿命》中作者講到:“犯人制造了怎樣華麗精彩的詭計,這樣的謎團設(shè)定固然不錯,但我更希望創(chuàng)作出其他類型的意外性!睎|野不再拘泥于兇手和手法,所謂“其他類型的意外性”是指為什么,即“犯罪動機”,作者“寓謎團于社會現(xiàn)實”。這一時期作者開始涉及社會問題,例如濫用權(quán)力和科學(xué)、虐童等。故事通常以兇殺案為起點意外牽引出另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代表作有《宿命》、《回廊亭殺人事件》、《過去我死去的家》、《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等。在敘述模式上,作者一改前期簡單的經(jīng)典模式,嘗試運用較為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方式,例如《宿命》擁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和倉勇作的成長之路,一條是須貝正清的謀殺案。通過謀殺案件引出戰(zhàn)后日本政府為培育間諜在人腦中安置金屬以進行腦科學(xué)研究的故事,這項研究的被害者日野早苗是勇作和晃彥的親生母親,須貝正清正是想重新開啟這項研究而遭到謀殺,這樣的情節(jié)安排著實給人意外感。政府高層為一己之私輕視生命,給三代人帶了了無法平復(fù)的悲慘記憶。小說將悲劇根源歸結(jié)為濫用權(quán)力的日本政府,起到了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目的。作者沒有將重點放在案件上,而是深入剖析導(dǎo)致案件發(fā)生的原因,有時甚至不涉及兇殺,例如《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它通過獨特的敘事視角營造懸念,采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交替敘事,以“記憶”模糊或喪失為基點,將重點放置在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上,以“關(guān)系”體現(xiàn)“人性”。
這一時期東野的小說具有“新社會派”的特點,一方面他關(guān)注社會和人性,另一方面在敘事技巧上不斷創(chuàng)新,運用了獨具風(fēng)格的雙線平行交叉式的結(jié)構(gòu)方式,為“寫實本格派”風(fēng)格的產(chǎn)生進行了成功的嘗試性創(chuàng)作。
后期
1996年東野圭吾創(chuàng)作了《名偵探守則》和《名偵探的詛咒》。前一部用諷刺的手法顛覆“本格派”經(jīng)典元素,用全新的視角設(shè)釋了密室、密碼、童謠、不在場證明、肢解等。在藝術(shù)手法上,小說營造出舞臺劇的感覺,天下一大五郎和大河原警部兩位主角在扮演偵探和警察角色的同時,他們會偶爾跳離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面對著讀者展開像“相聲般”的對話,這些對話不僅涉及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而且常常借題發(fā)揮,評論當(dāng)代推理作家和推理作品,有時甚至對它們進行一番譏諷。后一部以小說的形式闡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論。天下一五大郎費勁心思追查的“密室謀殺”其實是門門被碰觸后自己落下,兇手的足跡被連夜的大雪掩蓋造成的,作品將許多偶然發(fā)生的事件與偵探“縝密”的邏輯放在一起,使推理顯得荒誕可笑,東野用這種方式表達出對自己之前言論的質(zhì)疑態(tài)度。在《名偵探的詛咒》中,作者對“本格派”的挪榆更加直白。小說背景被放置在未來世界的小鎮(zhèn)上,“本格派”己經(jīng)銷聲匿跡,主人公天下一五大郎批評本格派小說:“這種無聊、幼稚、非現(xiàn)實、不自然的東西”讓他意識到真實性、現(xiàn)代性、社會性是小說的三大支柱,若非如此,將難以在今后的推理小說界生存!睎|野圭吾借天下一五大郎之口表達了他對推理小說的新看法,他決定放棄“本格派”創(chuàng)作道路。天下一五大郎對“社會派”也有頗多異議,他認(rèn)為松本清張的作品不再適合讀者的口味是因為“表現(xiàn)方法的問題,即使使用同樣地材料,烹飪方法不同,味道也各不相同!痹谧髡呖磥,“本格派”作品因為脫離現(xiàn)實會被時代淘汰,“社會派”表現(xiàn)手法落后,不再適應(yīng)讀者需要,真正優(yōu)秀且適應(yīng)時代需求的作品是既重寫實又重手法的,于是他開創(chuàng)了“寫實本格派”。
在自己的理論指導(dǎo)下,東野的推理小說在日本引起巨大反響,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幾乎本本暢銷,代表作有《惡意》、《秘密》、《神探伽利略》、《白夜行》、《預(yù)知夢》、《信》、《幻夜》、《圣女的救濟》《湖畔》等。小說以九十年代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的東京、大阪兩座現(xiàn)代化大都市為背景,將社會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案件經(jīng)過藝術(shù)處理后融入小說內(nèi)容,例如《白夜行》中的游戲卡帶盜賣案,信用卡偽造案,信息犯罪案,《幻夜》中的珠寶搶劫案和《神探伽利略》中的科學(xué)犯罪案等,做到了“真實性”和“現(xiàn)代性”。其中《神探伽利略》是典型的理工科推理,全書共五個小故事,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是一副犯罪現(xiàn)場的畫面。接下來,就輪到警察和偵探出場解密。這本書的重點不在于動機,而是犯案手法,要么是高科技犯罪,要么就是一些不可思議的物理現(xiàn)象的變形體。識破犯案手法,罪犯也就浮出水面。不過與美國刑偵劇那樣完全使用高科技來追捕兇手不同的是,東野是運用邏輯推理及對人性的解剖來推導(dǎo)得出結(jié)論。
在這期間,東野故事的中心漸漸轉(zhuǎn)移。與之前的推理小說不同,作者淡化謎團,淡化兇手的身份,把重點放在“犯罪動機”上,《惡意》在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兇手就對自己的罪行供認(rèn)不諱,但對犯罪動機含糊閃爍。在之后三分之二的篇幅里,“犯罪動機”成為唯一的懸念,將“人性”中深沉的恨意展露在讀者面前,讓人不寒而栗。2002年出版的《湖畔》也是如此,揭露兇殺案背后隱藏的動機以及批判日本社會家庭及教育方面存在的扭曲現(xiàn)象是東野的主要目的。表面平靜的四個小家庭,因為孩子都要考私立初中而集合在一起補習(xí),在表面上的和樂底下卻暗潮洶涌。而為了孩子,父母也一再犧牲自己,甚至逾越道德的底線。另外,這部作品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就是任何出場人物的心理活動都沒有描寫。包括中心人物俊介在內(nèi),作者客觀公平地對所有的人物的言行進行了描寫。所以日本知名推理小說評論家千街晶之評價其“是作為一部舞臺劇作品創(chuàng)作的”。
人物形象
東野圭吾作品中,人物的愛恨往往是以一種先驗的存在而出現(xiàn)的,即在情感成因的簡單交代之后,情節(jié)的鋪陳上就著重對這種情感在程度上進行一次次的強化與渲染。不再有任何的轉(zhuǎn)變,人物性格的成因可能復(fù)雜幽晦,但一旦形成就極其穩(wěn)定。
女性
英美女權(quán)主義認(rèn)為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包括兩種一一天使和妖婦,這種分類方式基于男性視角,他們認(rèn)為理想的女性就是天使,相反則為妖婦。在東野圭吾筆下沒有妖婦和天使之說,只有“惡女”和“圣女”之分,作者認(rèn)為脫離傳統(tǒng)的約束,外表美麗、事業(yè)成功、時髦的現(xiàn)代女性即為“惡女”,而傳統(tǒng)的、具有母性的、溫柔的女性即為“圣女”。
東野延續(xù)了傳統(tǒng)推理小說偏好描寫“惡女”形象的傳統(tǒng),在經(jīng)過長時間醞釀之后,他終于成功塑造出推理小說中的“極品惡女”一一《白夜行》中的唐澤雪穗和《幻夜》中的新海美冬。同其它惡女形象一樣,她們擁有天使般的面容和魔鬼般的身材,但是心如蛇蝎。
《白夜行》中的唐澤雪穗是東野筆下第一位惡女形象,還是小學(xué)生的她就被母親視為“以性易金”的工具。對她來說性就是靈魂,所以在孌童案之后,雪穗就成為沒有靈魂的空殼。年幼的她無法承受傳統(tǒng)女性觀對她肉體和靈魂的折磨,漸漸地她的心被扭曲,這段痛苦的童年記憶成為她內(nèi)心深處無法愈合的傷疤,她越想擺脫就越掩飾自己,具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任何想揭開她傷疤或者勾起她痛苦回憶的人都要遭到報復(fù)。
《幻夜》中的新海美冬是東野筆下徹頭徹尾的“惡女”形象,在她身上找不到任何女性的光輝,她完全放棄了自己作為女性的特征,徹底淪陷在男性社會中。靈與肉的分離背離了人性意識,對于美冬而言,她的靈早己被掏空,剩下的軀殼是她戰(zhàn)斗的武器。
雪穗和美冬窮極魔性的形象使作者在“惡女”塑造上難以逾越,且基于令人絕望的人性描述讓小說缺乏客觀性和真實性,所以作者將筆鋒轉(zhuǎn)向“圣女”。作者筆下的“圣女”集日本傳統(tǒng)女性美德于一身,她們溫柔、包容、奉獻且充滿母親。例如《秘密》中的山田直子在遭遇車禍后靈魂進入女兒藻奈美的身體,開啟了她非正常人的生活。她深愛著丈夫和女兒,在家中扮演妻子的角色,努力照顧好丈夫杉田平介,在家外承擔(dān)女兒的學(xué)業(yè)和社會生活,盡全力讓“女兒”擁有不悔的未來。靈與肉的分析使得直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肉體缺失讓她無法滿足丈夫的需求,而靈魂異位使她無法顧及女兒的人生,為了丈夫和“孩子”都能過上正常的生活,直子放棄了自己的靈魂,完完全全地成為藻奈美。
雖然“惡女”令男性不寒而栗,但小說中包括偵探在內(nèi)的所有男性人都拜倒在她的裙下,而溫柔賢淑的“圣女”卻被棄之如履,作者在情節(jié)設(shè)置與“圣”、“惡”之分上看似矛盾,但事實上正反應(yīng)了日本社會矛盾的女性觀。女性既是美好的又是可怕的,既是貞潔的又是骯臟的,既是保守的又是開放的,但美麗且以性媚人的“惡女”和圣潔保守的“圣女”都不屬于口本男性的審美客體,對他們而言,像玩偶般存在的女性才是最理想的形象。
偵探
在人物形象上,東野更偏重于對矛盾性人物的塑造。例如《名偵探的煩惱》中的湯川學(xué)就是性格矛盾的物理學(xué)教授,除了科學(xué),他對其它一切事物都表現(xiàn)出冷漠,他不喜歡一切與感性相關(guān)的事物,所以他不愿接近女人和小孩。但另一方面他又認(rèn)為人性是一門更為深奧的科學(xué),在以實驗為主的破案過程里頗多涉及對人性的思考。《名偵探的苦惱·操縱》中是他揭發(fā)了恩師的詭計,但也是他向法官請求減輕罪行。一方面他為恩師濫用科學(xué)感到可恥,另一方面被恩師為保護養(yǎng)女而走上犯罪之路深深感動。湯川不允許科學(xué)被用于迷信,但他同時也認(rèn)為科學(xué)不能否定具有神秘色彩的事物!睹麄商降目鄲·指示》中小女孩謊稱探礦石可以幫助破案,知道真相的湯川并沒有揭穿她,“這不過只是一種讓她擺脫困惑,下定決心的手段罷了,實際上令鏈子擺動的是她的良心,如果手中能有個表明自己良心究竟該指向何方的道具,這倒也是件幸福的事!睖ㄊ抢硇缘目茖W(xué)家,由于不斷受到感性思維影響,他對案件和人物的態(tài)度常常表現(xiàn)出矛盾性。
刑警是正義的化身,理性是他們性格中居首位的特征,但東野筆下的許多刑警都帶有強烈的感性!妒ヅ木葷分胁菟S俊平在辦案過程中愛上了嫌疑犯三田綾音,他感性地排除綾音所有作案的可能性,卻理性地發(fā)現(xiàn)她就是兇手,在粉碎了一場的完美犯罪的同時,草薙的愛也徹底被碾成了碎片。
傳統(tǒng)的偵探形象是沒有感情的,他們始終是理性的化身,但在東野筆下這些偵探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性格在不斷經(jīng)歷理性和感性的斗爭,身處兩難的境地,讓讀者無法判定他們是否是合格的偵探。
罪犯
東野筆下的罪犯是矛盾的結(jié)合體,以至于讀者無法完全肯定或否定他!栋滓剐小分械耐┰了娟庪U、狡詐、冷漠、無情,他拭父,強暴跟自己毫無關(guān)系的女性,盜用銀行資金,出賣為他提供信息的美奈子,是一個極其冷酷的人,但他對雪穗的愛卻是無私、深沉、盲目和高尚的,他的優(yōu)點與缺點緊密聯(lián)系,最深沉的愛導(dǎo)致最無情的行為,讀者一方面因為他的冷漠而討厭他,一方面也因為其熾熱的愛而喜歡他,是一個讓讀者既愛又恨的人物形象。除了桐原,東野筆下的罪犯也具有不確定性,讀者永遠(yuǎn)無法預(yù)測他的變化。《嫌疑人X的獻身》中的石神因為愛而替靖子處理尸體,制造不在場證明。當(dāng)靖子與別的男人相戀后,石神竟寫信恐嚇,當(dāng)讀者都認(rèn)定他是一個趁虛而入、落井下石的小人時,湯川道出了他的良苦用心。為了讓靖子徹底擺脫嫌疑,石神竟真的殺人以替換被靖子殺害的富樫的尸體,為了讓靖子心中不會有愧疚之情,他假裝自己是一個威逼利誘的小人,最徹底的犧牲讓無數(shù)讀者為之動容,令人無法想象,一顆本己經(jīng)對世間絕望的冰冷的心竟會在末路迸發(fā)出炙熱的光芒。
獲獎記錄
文學(xué)類 |
?2012 愛倫·坡獎最優(yōu)秀長編獎 《嫌疑人X的獻身》 (提名) ?2012 巴瑞獎新人賞獎 《嫌疑人X的獻身》 (提名) ?2012 第7屆 中央公論文藝獎 《解憂雜貨鋪》 (獲獎) ?2009 年度日本最受歡迎男作家 (獲獎) ?2008 第43屆 新風(fēng)獎 《流星之絆》 (獲獎) ?2006 第134屆 直木獎 《嫌疑人X的獻身》 (獲獎) ?2006 第6屆 本格推理小說 大獎 《嫌疑人X的獻身》 (獲獎) ?2004 第131屆 直木獎三十五賞 《幻夜》 (提名) ?2003 第129屆 直木獎三十五賞 《信》 (提名) ?2001 第125屆 直木獎三十五賞 《單戀》 (提名) ?2000 第122屆 直木獎三十五賞 《白夜行》 (提名) ?1999 第120屆 直木獎三十五賞 《秘密》 (提名) ?1999 第20屆 吉川英治文學(xué)新人賞 《秘密》 (提名) ?1999 第52回 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獎 《秘密》 (獲獎) ?1997 第18屆 吉川英治文學(xué)新人賞 《名偵探的守則》 (提名) ?1996 第17屆 吉川英治文學(xué)新人賞 《天空之蜂》 (提名) ?1993 第46屆 第46屆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賞(長編部) 《雪地殺機》 (提名) ?1993 第46屆 第46屆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賞(短編集) 《交通警察之夜》 (提名) ?1992 第45屆 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賞(短編集) 《鏡之中》 (提名) ?1991 第44屆 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賞(短編集) 《天使之耳》 (提名) ?1990 第11屆 吉川英治文學(xué)新人賞 《鳥人計劃》 (提名) ?1988 第9屆 吉川英治文學(xué)新人賞 《學(xué)生街殺人事件》 (提名) ?1988 第41回 日本推理作家協(xié)會賞(長編) 《學(xué)生街殺人事件》 (提名) ?1985 第31屆 江戶川亂步獎 《放學(xué)后》 (獲獎) ?1984 第30屆 江戶川亂步獎 《魔球》 (提名) ?1983 第29屆 江戶川亂步獎 《人偶之家》 (提名) |
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東野圭吾為“作家中的作家”。(《讀賣新聞》評)
東野圭吾以最簡單質(zhì)樸的語言不斷訴說人性的隱惡與自贖,是其作品最迷人且匠心獨具的部分。(《新京報》評)
憑著超強的情節(jié)和超強的人氣,東野圭吾將萬千讀者聚集在圖書周圍。(《朝日新聞》評)
大眾圖書中暢銷的、長銷的、好賣的、受人尊敬的、影響大的這些元素,在他的書里都能夠找到。(新經(jīng)典外國文學(xué)總編輯黎遙評)
東野的作品有偏冷與偏暖,悲觀與樂觀,或者說揭示惡與張揚善這樣兩路。總的來說,他更善于描寫惡,尤其是那種超越常人的惡。(傳記與隨筆作家止庵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