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紅色圣女(Vierge Rouge)"路易絲·米歇爾(Louise.MICHEL, 1830-1905)的墓地位于巴黎市區(qū)西北部Levallois Perret 公墓。路易絲·米歇爾的大理石墓碑上樹立著她的銅色頭像,刻著"巴黎公社的英雄戰(zhàn)士"的文字。她原是一名學(xué)校教師,后來加入巴黎工人武裝,1871年3月18日早晨,資產(chǎn)階級軍隊偷襲蒙馬特高地,她與當(dāng)?shù)厝艘黄,捍衛(wèi)國民自衛(wèi)軍的大炮,沖突導(dǎo)致巴黎工人的起義,月底巴黎公社成立后,她作為公社委員,堅決主張立即進攻凡爾賽!在巴黎被問圍困期間,她積極參加醫(yī)療救護,在“五月流血周”中,她在巷戰(zhàn)中被捕。在凡爾賽軍事法庭上,她承認自己的“一切行為”(包括"叛亂"、“謀殺”、“縱火”),并要求像同事們那樣被判處死刑!......以后她被流放到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直到1880年大赦回國。路易絲.米歇爾始終堅持無產(chǎn)階級立場,堅決反對資產(chǎn)階級,多次被捕。在一次集會時,有人襲擊她的頭部,在法庭上,她要求法官寬恕被告......
在她去世后,數(shù)以萬計的人參加葬禮,根據(jù)她生前要求,葬禮沒有舉行宗教儀式.......
"紅色圣女"是屬于某一歷史階段的杰出人物,在巴黎市區(qū)有“路易絲·米歇爾”的地名,2005年法國舉行路易絲·米歇爾逝世一百周年紀念活動,影響不大,她的思想體系限于"無政府主義"范疇,難以適應(yīng)新時期發(fā)展;在中國,在1971年的"巴黎公社一百周年"紀念活動中,路易絲.米歇爾是當(dāng)時最知名的法國婦女!如今中國年輕人中,幾乎沒有人了解"紅色圣女",幾乎沒有崇拜者。反思"紅色圣女"坎坷的一生,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1、1871年凡爾賽軍事法庭為何沒有判處路易絲·米歇爾死刑?
事實上在"五月流血周",凡爾賽軍隊槍殺了許多巴黎公社女戰(zhàn)士,況且路易絲·米歇爾在法庭上稱;"如果活著,就要宣揚’復(fù)仇’!"如此危險分子為何被"寬待"?據(jù)說:路易絲.米歇爾的一位志同道合的男同事Ferre被法庭判死刑并執(zhí)行。我分析:資產(chǎn)階級想造成"紅色情侶陰間、陽間兩分離";流放她到太平洋島嶼,使她與祖國"身心兩分離`"!有時"寬容"是最好的"懲罰"!同理,十多年后,在某法庭上,作為被害人的路易絲.米歇爾要求法官寬恕行兇的暴徒,許多人至今難以理解!我想"紅色圣女"利用資產(chǎn)階級法庭,向社會顯示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和平、 善良、 寬容”的形象,爭取最廣大人民的同情支持,因為寬容對手,更突出了對手的"兇殘"!也許資產(chǎn)階級也希望廣大的無產(chǎn)階級能像"紅色圣女"那樣,最終寬容資產(chǎn)階級暴徒,有利于和諧社會!可見,“階級和解”是“階級斗爭”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實現(xiàn)的。
2、"紅色圣女"也是"圣女"?
路易絲·米歇爾在凡爾賽被俘期間,曾說:"你們的上帝靠近凡爾賽!",可見她開了眼界,承認資產(chǎn)階級軍隊的強大,承認自己的失敗,但她不明白無產(chǎn)階級的"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只能認為敵人有"神助"!無神論者也信“神”了?上帝真地遠離她嗎?資產(chǎn)階級稱路易絲.米歇爾為"紅色母狼(La louve rouge)"、"瘋子"、"無政府主義者",有人把這位無產(chǎn)階級戰(zhàn)士稱為"紅色圣女",是利用宗教美化路易絲.米歇爾,讓世俗社會接受她,贊美她,是借助宗教,宣傳無產(chǎn)階級女戰(zhàn)士,避免她被世俗列為"異類"!可見無產(chǎn)階級也與資產(chǎn)階級爭奪"宗教"這一思想陣地!路易絲.米歇爾是為某種事業(yè)而奮斗終生的"蒙難者",許多人不理解她,將這樣"特殊材料"稱為"紅色圣女",表明有人希望:"神"也能幫助"無神論者","神"也能幫助無產(chǎn)階級事業(yè)!
3、"紅色圣女"轉(zhuǎn)變?yōu)楣埠蛧?quot;天使"?
在1873至1880年,路易絲.米歇爾被流放在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據(jù)說她與當(dāng)?shù)厝擞押孟嗵?學(xué)習(xí)土著人語言,保持勞動人民本色......我分析:在當(dāng)?shù)厝说男哪恐?路易絲.米歇爾就像一位來自法蘭西的"天使"!客觀上路易絲.米歇爾此時此地已屬于法國的殖民體系并為之服務(wù),也許資產(chǎn)階級希望更多的"死不肯改悔"的無產(chǎn)階級能像"紅色圣女"那樣,為海外領(lǐng)地服務(wù),曲線地成為共和國的"天使"。
4、"紅色圣女"為何后繼乏人?
"紅色圣女"在人類社會畢竟是"新生事物",名聲不如早幾百年的"圣女貞德"(Jeanne d’Arc),因為那位保王黨女青年擅長"外戰(zhàn)",擅長利用宗教,團結(jié)最廣大人民;"紅色圣女"擅長"內(nèi)戰(zhàn)",排斥宗教,在天主教為主的法國難以有深刻的社會基礎(chǔ)!在資產(chǎn)階級的宗教文化中,"圣女"總是懷抱"圣嬰";而有關(guān)"紅色圣女"的宣傳畫中,幾乎沒有她與少年兒童在一起的內(nèi)容,我想:青年時期的"紅色圣女"追求"柏拉圖式"的愛情;晚年的"紅色圣女"注重"成人教育",奔走列國,而不擅長"少兒教育"。階級斗爭的重點是爭奪下一代!路易絲.米歇爾終生單身,她更應(yīng)該重視培養(yǎng)下一代,我認為:路易絲.米歇爾在大赦回法國后,晚年最好固定在某孤兒院工作,"紅色圣女"需要無產(chǎn)階級下一代,無產(chǎn)階級下一代需要"紅色圣女"!事實上,在爭奪下一代的斗爭中,"紅色圣女"處于劣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她的崇拜者越來越少,無產(chǎn)階級先輩的斗爭精神有余,而文化修養(yǎng)相對不足,缺乏對現(xiàn)代人的吸引力。
Levallois Perret 公墓遠離"Pere Lachaise"(拉雪茲神父公墓),路易絲·米歇爾墓地較大,但她的長眠地遠離"巴黎公社社員墻",造成"紅色圣女"在去世后遠離生前的許多戰(zhàn)友,影響知名度。 "紅色圣女"的外貌沒有法蘭西共和國女神那樣迷人,但她具有超人的堅強意志和斗爭,一生磨難,為了自己的信念,經(jīng)受過常人難以想象的種種苦難,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這樣品格的人永遠會受到人們的敬佩。
“紅色圣女”百年祭
“紅色圣女”,原是路易絲·米歇爾在一首詩中對“社會革命”的浪漫稱呼。1937年,亨利·巴比塞在其所撰文章里將此美稱奉獻給路易絲·米歇爾本人,反映民眾對這位法國近代歷史上的偉大女性的尊崇。1905年1月9日,路易絲·米歇爾在馬賽病逝。對于繼承她理想,企望“一個高尚,擺脫束縛的人類出現(xiàn)在自由大地”的生者,她的百年祭成了在法國已經(jīng)宣告的“路易絲·米歇爾年”。在“紅色圣女”生前所到之處,在所有以她名字命名的學(xué)校和場所,人們都要誦讀一封“追思信”,繼而踏上逝者的足跡開展各類紀念活動,乃至到她曾被放逐的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亞祭奠。
路易絲·米歇爾誕生在法國1830年革命的自由風(fēng)暴里。少年時代,她開始閱讀雨果的作品,接著不斷將自己寫的詩歌寄給她心目中的這位“導(dǎo)師”品評,從而建立了彼此相當(dāng)頻繁的書信來往,延至雨果流亡的歲月都不曾間斷。
然而,在意大利燒炭黨思潮的沖擊下,路易絲·米歇爾走上了跟雨果截然不同的道路。她奮起反抗眼中“可惡的舊世界”,投入了1871年春天的巴黎公社運動。3月18日,她最先趕到蒙馬特爾高地,保衛(wèi)國民自衛(wèi)軍的大炮,被譽為“公社最堅強的女戰(zhàn)士”。在5月“流血周”保衛(wèi)公社的街壘戰(zhàn)中,她堅守巴黎城北的克里尼昂古爾陣地,直至只剩下3人時暈倒,被梯也爾的屠夫們當(dāng)死人扔進一條壕溝。從尸堆里爬出來后,為救出母親,她自動去坐牢,在凡爾賽軍事法庭上大義凜然地呼喊:“你們?nèi)粲心懥,就殺死我吧!”雨果為他昔日的筆友寫了一首贊美詩,頌揚這位女子“氣宇軒昂,藐視面色蒼白的法官”。大詩人認定那是“一位忘我濟人的天使”,“從一顆偉大的心靈深處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873年,路易絲·米歇爾被流放到新喀里多尼亞的荒島上。在那里,她學(xué)會了當(dāng)?shù)赝林{克人的語言,與之結(jié)下了深厚真摯的友誼,并曾熱情支持當(dāng)?shù)厝嗣穹纯狗▏趁癞?dāng)局的起義。1880年,法國政府在雨果等社會名流強烈要求下頒布“大赦”,流放新喀里多尼亞的公社社員開始返回祖國。路易絲·米歇爾踏上歸程那天,卡納克人扶老攜幼,趕到港口齊聲哭喊:“你再不回來了……”
得到“紅色圣女”歸來的消息,巴黎民眾涌至圣拉薩爾車站高呼:“路易絲·米歇爾萬歲!”“公社萬歲!”“社會革命萬歲!”路易絲·米歇爾一回國就到外省巡回演講,特別是在里昂紅十字坡重振該市絲織工人起義的口號:“勞動而生,戰(zhàn)斗而死!”激起窮苦人對社會正義的渴望。翌年,她在倫敦結(jié)識克魯泡特金,開始對“國家與革命”進行深入的理論探索,發(fā)出了“一切權(quán)力都具有腐蝕性”的醒世名言,告誡世人不可過分迷信普選,而更應(yīng)對由之產(chǎn)生的權(quán)力實行民眾的有效監(jiān)督。今天看來,這位女思想家的警句是多么深刻、又多么現(xiàn)實呵!
史載,這位“紅色圣女”還自豪地宣稱自己嫁給了“社會革命”,一輩子獨身。據(jù)說,普法戰(zhàn)爭前夕,拿破侖三世手下一位將軍曾向她求婚。她說自己無意當(dāng)將軍夫人,但如果對方敢于刺殺皇帝,那她情愿犧牲不嫁人的自由。求婚者聞言色變,退去后再也沒有露面。
其實,作為一個氣質(zhì)浪漫的女性,路易絲·米歇爾并非沒有個人愛情。在1871年的“櫻桃時節(jié)”,她暗戀著巴黎公社治安委員、布朗基主義者費烈。公社慘遭鎮(zhèn)壓,兩人同被囚禁在凡爾賽監(jiān)獄,通過神父弗萊秘密傳遞信件。費烈被判處死刑,她懇求雨果出面干預(yù),同時從自己的紅色披巾上撕下一角,扎成一朵紅石竹花,以此花為題寫下一首情詩送給落難的意中人藉以象征她“終生的希望”。費烈回函答謝后不久在薩多利平原英勇就義,路易絲·米歇爾于是決意為他和公社烈士終生披戴黑紗志哀。
路易絲·米歇爾不愧為一位社會革命不倦的斗士,同時也是個富有才華的女文學(xué)家。她除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巴黎公社回憶錄》,還有詩集、小說、劇本以及她流放時搜集和翻譯的卡納克人歌謠及傳說等,百年來陸續(xù)在巴黎一再重版。
值此法國文化年,又逢路易絲·米歇爾逝世100周年,中國人可前往巴黎、馬賽、魯昂等地參觀一系列緬懷“紅色圣女”的展覽,特別是到“圣丹尼博物館”瞻仰茹爾·古拉爾泰等繪的珍貴油畫《路易絲·米歇爾被捕》、《路易絲·米歇爾同公社社員談話》,出席朗格爾市組織的詠唱會,聽人朗誦路易絲·米歇爾展望未來的詩歌《巴黎公社》:“英烈擎旗,黑紗被鮮血浸透,大地紅花爛漫,驕陽似火的天空下迎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