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王長文(約238——302年),字德叡(晉書),一說字德俊,德郁,德雋(華陽國志)。廣漢郪(今四川省三臺縣)人。
王長文天資聰穎,鉆研五經(jīng),博覽群書,以才學(xué)知名。年輕時,州府多次召他任職,他拒不接受,甘愿在家侍奉母親,專事著述。
西晉咸寧年間(275——280年),王長文出任蜀郡太守,一上任就舉薦賢才,表彰孝行。元康初年(公元291年),成都王穎引薦他為江源(今崇慶縣東)縣令。時值臘月,在處理幾名盜馬、盜墓的犯人時,王長文不是重罰他們,而是對他們進行教化,然后放其回家,獄中犯人也一并放回。王長文對他們說:“你們犯罪,是縣里教化不好,是官吏的過錯。你們回去與家人團聚,節(jié)后回來,縣府再設(shè)法赦免你們!辈痪,上面赦令下來,眾犯十分感恩,紛紛表示痛改前非。公元300年,王長文應(yīng)梁王司馬彤的征召,出任梁王府中書郎。晉惠帝荒淫暴虐,眾人頗不滿,趙王倫、梁王彤等借口帝后賈氏作祟,起而共誅賈氏,王長文因跟從梁王有功,被封為關(guān)內(nèi)侯,仍擔(dān)任中書郎職。在討論愍懷太子喪葬祭祀禮儀時,王長文出謀劃策,頗為梁王彤賞識,于是梁王彤升他為洛陽縣令,但王長文并不高興,責(zé)怪梁王不賢,梁王則回答“是你自己不賢”。王長文甚為不滿,拒不接受洛陽縣令一職,后改任蜀郡太守,突發(fā)暴病而死,時年64歲。
個人著作
王長文著述頗多,作《無名子》12篇,《春秋三傳》13篇,以及《約禮記》、《通玄經(jīng)》等傳于后世。
史籍記載
《晉書 卷八十二列傳第五十二》
王長文,字德叡,廣漢郪人也。少以才學(xué)知名,而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州辟別駕,乃微服竊出,舉州莫知所之。后于成都市中蹲踞嚙胡餅。刺史知其不屈,禮遣之。閉門自守,不交人事。著書四卷,擬《易》,名曰《通玄經(jīng)》,有《文言》、《卦象》,可用卜筮,時人比之揚雄《太玄》。同郡馬秀曰:「揚雄作《太玄》,惟桓譚以為必傳后世。晚遭陸績,玄道遂明。長文《通玄經(jīng)》未遭陸績、君山耳!
太康中,蜀土荒饉,開倉振貸。長文居貧,貸多,后無以償?たh切責(zé),送長文到州。刺史徐干舍之,不謝而去。后成都王穎引為光源令;騿枺骸盖安唤抵,今何為屈?」長文曰:「祿以養(yǎng)親,非為身也。」梁王肜為丞相,引為從事中郎。在洛出行,輒著白旃小鄣以載車,當(dāng)時異焉。后終于洛。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卷十二》
王長文,字德俊,錢、《函》二本作雋。張、吳、何、王、浙、石本有小注云“按本傳,字德叡!薄短接[》五百三引王隱《晉書》作“ 字德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