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原來,高唐起科額農(nóng)田僅1200余頃,但因田賦分派均衡,上不虧公家稅賦,下無不足食之民。后來,荒地不斷開懇,田地日益增多,起科額數(shù)依舊,平時欺瞞情況卻逐漸出現(xiàn);蛸I地而賦糧沒有隨地而割,或上交賦糧而田地已經(jīng)賣出,致使富家田連阡陌,而賦稅不足十分之一;貧戶無立錐之地,而賦糧數(shù)額巨大,難以繳付。因此,為避稅而逃亡者達3000余戶,致使城東一帶,數(shù)十里不聞雞犬之聲。王紀到任后,目擊其弊,于是以均糧事宜奏請。得到批準后,他差遣兩名能干的掾吏對田地進行丈量。自嘉靖五年(1526年)十二月下旬開始,到第二年三月上旬方得完成。共計算出土地12100余頃,比較以前,田地增加10倍。
然后,他按照田地的肥瘠而分配賦糧,地多賦糧少者,照地增加,賦糧多地少者,照地減少,并造立圖冊,永為定例。逃亡的老百姓聞風而歸,達2213戶,再也沒有廢耕的田地。這一年的歲稅不到一個月就全部收繳完畢。州民感其恩德,立《明知州王紀均糧碑》,來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