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25年出生于湖南長沙的一個梨園世家里,父親是湘劇琴師,大姐董筱艷是湘劇著名花旦,二哥董?俏奈湫〕,其弟董少華既是武旦演員,又是一位優(yōu)秀的戲曲導演,夫人王艷雪也是一位花旦演員。
董因家道貧寒,又兼姐妹眾多,因此從小父母就送他去學糧食業(yè)務。由于當時世道艱難,糧食業(yè)不景氣,也是他與戲曲有緣,因此棄商從藝,隨全家在班學戲。初從師孫清富,后又向著名演員黃菊奎學習唱工。董從小聰明過人,在跑龍?zhí)讜r就留意揣摩老前輩的演唱技藝,在學戲、看戲中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經(jīng)驗,為自己后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藝術家,奠定了基礎。
1938年,董武炎參加了湘劇抗敵救亡宣傳隊,1941年入中興湘劇團繼續(xù)進行抗日宣傳。1949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二兵團政治部洞庭湘劇工作團。1953年曾參加中國人民慰問團赴朝慰問志愿軍。1955年在湖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會演中,他扮演的《撥火棍》中之孟良,榮獲一等演員獎。1956年參加了文化部舉辦的戲曲演員講習班。198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2012年9月2日上午去世,終年87歲。
藝術特色
董擅長演的角色很多,如《造白袍》中的張飛、《訪白袍》中的尉遲敬德、《五臺會兄》中的楊五郎、《李逵鬧江》中的李逵等,都是他經(jīng)常演出的拿手好戲!渡琅啤分兴缪莘磁芍鹘琴R總兵,人物刻畫成功,不僅到北京參加建國十周年獻禮演出,還拍成電影,在全國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藝術成就
董武炎在藝術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塑造的各種人物都有不同的藝術特點。如《撥火棍》中孟良的表演,既具傳統(tǒng)藝術表演特點,又有人物性格和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新。從第一個出場,就把孟良恨不得脅生雙翅飛到天波楊府搬兵求將,以解邊關危急的急追心情展示了出來。另外,在與楊排風對、比武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中,從看不起一個小小的燒火丫頭,到最后心悅誠服地欽佩排風,把孟良這個人物的性格刻畫得粗細相融,恰到火候。
他扮演《訪白袍》中的尉遲敬德一角,更有創(chuàng)新。《訪白袍》過去沒有什么舞蹈動作,經(jīng)董武炎加工整理后,劇中增加了很多舞蹈程式,體現(xiàn)了 尉遲恭為國訪賢,不顧年老、 不辭辛勞,月夜中爬山涉水,深入兵營,做到了唱、做、舞三結合,大強化了舞臺藝術效果!堆b瘋跳鍋》中之 蒯通一角,在人物塑造上更具匠心。這出戲是 湘劇 大花臉中集表、唱、講 三位一體的 重頭戲,沒有一定的藝術功底是難以勝任的。他把《 裝瘋》和《金殿舌辯》兩場戲中蒯通的內(nèi)心活動表演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蒯通是一個足智多謀、被譽為舌辯侯的人物,他 威武不屈、 伸張正義,具有鮮明的個特征。當知己朋友韓信事發(fā)后,他為了逃避 陸賈對他的追捕和迫害,便假裝瘋癲,以 掩人耳目。為了刻畫好蒯通裝瘋的情節(jié),董武炎曾經(jīng)深入到精神病醫(yī)院去觀察精神病患者的形態(tài)及神情,所以他表演出來的瘋癲形態(tài)逼真。特別是在大街上遇著前來緝拿他的兩個士兵時,時而哭、時而笑、時而惱、時而恨,神態(tài)反常,活脫脫一個真瘋子,就連來緝拿他的士兵,也信以為真,無可奈何地走了。董武炎把這場裝瘋戲演得出神入化,灑脫自如,說明他的表演藝術的確高明。創(chuàng)新
董武炎最大的優(yōu)點最大的優(yōu)點是在藝術上敢干創(chuàng)新,不墨守成規(guī)。他嗓音高亢、宏亮,功架扎實、穩(wěn)重。在探索、改革湘劇花臉的演唱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過去湘劇的花臉演員重喊叫功夫,即強調(diào)"虎音"。歷史上曾有"發(fā)丙一聲喊,銅鑼震穿眼"的傳說,這說明湘劇花臉的喊叫確有特點,但在演唱方面不及京劇花臉那樣吐字清晰。董主張改革時既要保持好的傳統(tǒng),又要剔除那些不適合時代的弊端。他匯湘劇大花、二花及紫臉于一體,自創(chuàng)唱派,目的就是要使觀眾能聽清聽懂唱詞。為此,多年來董琥炎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他在演唱中講究共鳴,去掉傳統(tǒng)唱法中的沙音和炸音,發(fā)展膛音和虎音,把湘劇花臉的唱腔推進了一大步。如他在《造白袍》中張飛的唱段中,在保持湘劇花臉原有虎音特點的前提下,結合頭靠把那種蒼勁有力的唱法,把張飛年高性躁、為兄報仇的急切心情,演唱得悲、躁相融,聲情并茂,十分感人。又如《裝瘋跳鍋》的《裝瘋》一場中,他采用生與丑兩種不同的演唱來襯托蒯通裝瘋的表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稱獨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