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一舉成為恩貢生
洪武十六年(1383年), 朱元璋廣求新秀,開設 恩科( 科舉制度每三年舉行鄉(xiāng)試或會試,稱為正科。若遇皇帝即位及皇帝慶典加試,稱之 恩科)取仕。年僅二十歲的鄧斌,應試一舉成為恩貢生。十七年(1384年),得鄰鄉(xiāng)樟崗村通判馮宣公的贊賞,首舉許配女兒給他為妻于十八年(1385年)正月成親。當年夏,鄧斌赴江寧府(今 江蘇省南京)應試。其體格魁梧,能文善武,被錄取分配在 錦衣衛(wèi)中為任鎮(zhèn)撫助事。二十年(1387年),因偵處部侍郎 郭桓貪污案立功,升為鎮(zhèn)撫。二十一年(1388年)冬,升為僉事( 正四品)。二十三年(1390年)春,為祖父丁憂(舊稱遭父母之喪)回鄉(xiāng)。二十四年(1391年),馮氏生一子世雄。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偵查 藍玉私獄案時,鄧斌親自救出友人禮部 員外郎,羅千谷之女,故與藍玉成為相仇。二十六年(1393年),在 錦衣衛(wèi)揭發(fā) 藍玉奸反罪行中,他立功尤大。二十七年(1394年),羅千谷因其女出于感激之情誓不另嫁他人,而懇求終身托于鄧斌為妻,奏請皇上。旨準,并封馮氏、羅氏為誥命恭人(為四品官之妻的封號),并許鄧斌公假半年。鄧遂榮歸故里,假滿偕同馮氏及長子一同進京住所。二十九年(1396年)羅氏生一子,名俊。三十年(1397年)馮氏指使鄧斌納媵(接受隨嫁的人)李氏為妾。三十一年(1398年), 朱元璋逝世,皇孫允炆即位,念鄧斌的功績,又為了加強 錦衣衛(wèi),晉升為錦衣衛(wèi)同知(從三品,是副統(tǒng)帥)。誥封馮氏、羅氏為淑人(為三品官之妻的封號。封其父、祖兩輩考妣(父母死后的稱謂。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為誥命。
權勢顯赫朝野
明建文四年(1402年) 燕王 朱棣發(fā)動 靖難之役,(建文元年,即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 北平,即今北京,以討 齊泰、 黃子澄為名,號稱“靖難”)。是年,燕兵破 南京,惠帝死于宮中,又一說其逃亡。 燕王即位,是為成祖,戰(zhàn)敗建文帝允炆,占領了 南京。鄧斌盡職,被 燕王追捕收監(jiān)。明成祖 朱棣登位,年號永樂,感他對先帝之忠, 于明永樂二年(1404年)派員感召他。他受召, 朱棣大喜,為了利用他在 錦衣衛(wèi)的威權,恢復其原職及一切封誥。是年冬,準他假期歸里,整理祖墓。在鄉(xiāng)期間,鄧與同時入貢的好友、時任 肇慶府通判的莫以信和鄉(xiāng)紳貢生鐘環(huán)聚共談鄉(xiāng)事,論及 新橋一帶時有旱水之災,了解到小部分較高的洼地還可指望三年一收,人民生活多靠在丘陵崗上種些雜糧為食。為造福鄉(xiāng)鄰,合議請皇旨準于 新橋一帶筑一堤圍,并商定由莫以信以 肇慶府名義上奏,鄧在朝保奏。鄧率莫一齊回朝后,經在朝臣中活動,疏通了關節(jié),方準莫入朝上奏。準旨并戶部派太學監(jiān)生黎滿與莫以信前往實地堪測。監(jiān)生為了減工,刪去原計劃的空崗地段,改為由夏 崗山經鷓鴣崗至 馬安山。莫見欠妥,立即上朝與鄧商議,其時戶部已備案。經鄧斌向戶部交涉,只得加批文尾“由 肇慶府便宜行事”字。莫奉旨回來,由鐘環(huán)聚具體執(zhí)行,莫為指揮。堤圍路線改為不通空崗,又不通鷓鴣崗,而由石仔崗、鷓鴣崗外沿楊梅水南岸至 馬安。堤圍歷經三年筑成,稱作新江圍,后因圍局遷往 新橋圩,而新橋圩屬銀 江都,就改為銀江圍,又稱之為皇圍。自建此堤圍后,圍內鄉(xiāng)民有所受益,無 不贊鄧斌之恩德。時至今天,其績人在當?shù)厝藗黜炛?/p>
鄧斌在朝兢兢業(yè)業(yè),又文武雙全,極得明成祖重信。永樂二年(1404年),旨令鄧斌為 錦衣衛(wèi)指揮使(正三品,是最高統(tǒng)帥,由皇帝指令),策封為昭武(顯著技擊的)將軍,祿正三品,誥封馮氏、羅氏為三品淑人,馳封(封賜已死的)祖父、母,誥封父、母為 昭武將軍和淑人。此時,鄧之權勢顯赫朝野,乃成祖最親信之重臣。
告老歸田
永樂十八年(1420年),成祖為了加強獨裁的統(tǒng)治,另設立由 宦官統(tǒng)領的“ 東廠”(同原 錦衣衛(wèi)合稱“ 廠衛(wèi)”的特務機構),把原錦衣衛(wèi)獨攬之權分為“廠”對內監(jiān)視朝中重臣, 錦衣衛(wèi)對朝外之臣及社會。鄧斌考慮皇此舉的要害,急流勇退,經多次借故藉口奏皇辭職,始得永樂帝批準,遂告老歸田;实勰钇渲仪谌敖ㄈ嫶 錦衣衛(wèi)的功績,傳旨賞給金銀、布帛,并賜養(yǎng)奉 官田三百畝,又授其長子世雄襲蔭千戶長( 正五品)。
鄧斌五子
長子字世雄(馮氏生);次子俊,字世業(yè),又名彥偉;三子杰,又名彥彧(羅氏生);四子世德;五子世道(李氏生)。其歸故時,時齡五十七,在里中肯料理公益事業(yè),得鄉(xiāng)鄰友好擁戴;在家內,多以教育兒孫處世。晚年以身經歷編有一簡要訓言以銘后世:“勤奮志堅為本,克已儉欲為目,以智勝力為標。志各圖宜,必爭圖首,握機鴻圖。忠耿勿愚,色財勿貪,處事勿厭”。后世若能深領此格言精髓者皆昌,尤是五、六世祖及其直接聆教,發(fā)達者多。鄧斌后期將長子、次子、三子裔定居鷓鴣崗,四、五子及妾李氏定居 官田。其終 于明宣德十年乙卯(1435年)十月二十一日午時,初葬大乾圍酒杯篤,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遷葬黎坑。
昭武公祠
清嘉慶年間, 新橋建 永安寺,銀江圍圍眾念鄧斌、莫以信、鐘環(huán)聚三公之恩德,在寺中立碑紀念。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鄧族族長憶念鄧斌之豐功偉績,在 鄧氏宗祠之東建“昭武公祠”祀奉。1944年,百太 鄧村重修宗祠。宗祠入伙時,得友族送的木聯(lián)中有時 任縣秘書長 梁清平作的并手書一聯(lián):“論勛爵以冠云臺,國難求援,東漢酧庸原不忝;封將軍而顯昭武,堤防創(chuàng)筑, 西江暴漲永無虞。”6.廣東冠豪高新技術公司信托一部總經理 ---- 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