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呂傳誥于咸豐五年(1855)中舉后,任濟寧州學正。他曾在萊蕪汶源書院師從潘紹烈,因聰穎過人,學習勤奮,文章精彩,成為潘的得意弟子。他積極籌資倡修汶源書院,并主講其中。還在家鄉(xiāng)修建學堂“蕉雨山房”,培養(yǎng)了一批批科考人才。其子呂憲瑞先中舉人后中進士;侄子呂憲春、呂憲和、呂憲秋中了舉人;侄子呂憲棟成為拔貢!耙婚T科第皆出其手”。
呂傳誥之弟呂傳,受家族和呂傳誥影響也熱愛并從事教育。先在蕉雨山房任教。他認為學生耗費家資聘他授教,必須盡心盡力才能問心無愧。他遵循儒家“有教無類”的理念,在教學中循循善誘,嚴格要求。對品學兼優(yōu)的傾心培養(yǎng),對學業(yè)欠佳者更不放松要求。后來他以廩貢生任歷城縣訓導,期滿歸里后繼續(xù)擔負起教育子弟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