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張氏祠堂
張氏先祠俗稱家廟,始建于清朝中期,應是張廷璽晚年修建,位于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長嶺鎮(zhèn)東張家洙流村西北部。大門口兩座石獅雄居門兩側,高高的門樓上書四大鎏金大字——張世祠堂。
門樓東西兩邊設有兩間耳屋,供看廟者起居用。大門和正殿之間設屏門,是一座類似亭榭式的長方形建筑物。三個門口比肩而立,造型美觀、古樸、典雅,整齊而不呆板,華麗而不俗套,令人嘆為觀止。這種造型據(jù)說是參照了河南的建筑風格,致使祠堂頗具園林風貌。院內(nèi)外植栗樹百余棵,解放前已有合抱粗,外觀祠堂,綠樹環(huán)抱,環(huán)境優(yōu)雅,清秀文靜。院內(nèi)縱橫交錯的通道切割出一塊塊大小不等形體各異的綠地花圃,給人一種曲徑通幽之感。襯托著朱紅的廊柱、雪白的墻壁和灰色的墻帽,整個院內(nèi)清雅中透著莊嚴肅穆,顯得異常靜謐和諧。
大殿三間,用大青磚、石料構成。殿前出廈,用兩根朱紅色圓木柱支撐,柱底圓鼓青石墊基,上面雕有盤龍。房頂為月牙瓦,前檐有貓頭、房梢、屋脊鑲嵌哈巴狗、鋼杈獸和飛禽。
大殿內(nèi),重梁掛柱。梁上繪龍鳳圖案,每梁吊有九只大銅環(huán)。正面墻上掛著張廷璽的巨幅畫像,兩側奉承著張氏族譜的列祖列宗牌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家新四軍的醫(yī)院部在此住過很長時間,解放戰(zhàn)爭時期,莒縣縣委曾把這里當做大本營,并在此辦過干部學校。解放后一直為村辦小學校舍。由于年久失修,破爛不堪。2005年,村兩委投資1.5萬元重新維修,現(xiàn)為村兩委辦公場所和村文化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