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jīng)歷
王勉,出生在福建長樂的一戶書香人家。祖父有詩集傳世,父親一輩都是留學生。其父曾任多國外交官。祖、父輩的學問和經(jīng)歷為他的人生和學術道路烙下了深深的印跡。上世紀三十年代,他進入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讀書,師從吳景超、潘光旦等名師,與不少當今名公、學界耆宿是學友。七七事變后,隨學校南遷到云南。畢業(yè)后曾在昆明工作,并擔任過國民黨遠征軍的美軍翻譯。建國后在上海歷任海燕書店、新文藝出版社、古典文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編輯。
工作經(jīng)歷
年已六十,回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從事了十年的編輯工作,編輯出版了許多有學術價值的古典文學研究著作,并負責編輯上海紅樓夢學會的《紅樓夢研究集刊》。在此期間,他也撰寫并發(fā)表了有關《紅樓夢》和明清詩文小說研究的論文;出版了專著《吳偉業(yè)》,這是建國后第一部全面研究清初大詩人吳偉業(yè)生平及其文學成就的專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退休以后,王勉先生才得以有較多的精力從事閱讀與寫作,并以鯤西之名發(fā)表一系列品書和懷舊的文字,才開始有了這些署名鯤西的文章和著作。
代表作品
-《聽音小札》
我極欣賞英國作家E.M.福斯特的這樣一段話“不識藝術向前的路只有一條;識藝 術會引發(fā)你走向許多條的路,極廣闊的道路!薄宦犚魳凡粫䦷硎裁磽p失,聽音樂并且深愛上音樂,正如福斯特所說在人生的歷程中你會覺得幸福了許多,象征地說這就像前面的路變得無限廣闊。
音樂是一種趣味,一種文化的熏陶。當你在長期接觸之后,愛心會油然而生,所以走向音樂的是愛心,形成你自己獨特的音樂感受力的也是愛心。
本書是一本談個人聽音樂感受的散文書,作者鯤西是一位非專業(yè)的熱愛音樂的人。他在書中談及自己如何從一個不聽音樂的人開始聽音樂再到熱愛聽音樂的過程,談及世界大師和經(jīng)典名曲帶給自己的體驗,希望由此引起一些不聽音樂的人從此愛上音樂。
作者本身的愿望僅僅是希望通過自己零零碎碎的聽音樂感受激起不聽音樂人對音樂的興趣,所以本書輕松,簡單,毫無晦澀的理論感,無論作為一本音樂門外漢的入門書還是里外閑暇的消遣書都值得一讀。
它不是一本專家、學者的音樂專著,只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或者說一個音樂門外漢談音樂感受的小書。就是那些零零碎碎的感受,關于音樂,關于音樂家,關于音樂在詩歌、繪畫、小說中若隱若現(xiàn)的存在,共性或者差異都是有的,還有一些音樂禮儀,樂壇趣事,都可以在這個自謙為outside寫的小書里面看到?傊勂錁罚挠兴,性之所至,成就這樣一本《聽音小札》。
上海遠東出版社出鯤西之《推窗集》早前即得見,悉先生原為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遼教之“書香茗叢”有先生之《溫莎宮里的娘兒們》行世,彼之究心于史實由此當見一斑。先生一九一六年生,由此余聯(lián)想到此一年中出生之老輩,另有周劭、范泉、賈植芳三人,此僅目光之所及者,“漏網(wǎng)之魚”想來頗不少矣,一笑。憶及今年某期《萬象》中有作家以某年為斷層者,著重剖析當年之史實,日后得暇,當以一九一六年為解析面,放筆寫來,亦具別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