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人物故事
當年,鄭吉隆本來只想“到菜市場炸甜甜圈”。
35歲的鄭吉隆,以他待過凱悅、遠東香格里拉飯店的五星級主廚背景,在學校教書,卻按捺不了心中對創(chuàng)業(yè)的渴望。
這時候,剛好吳政學透過朋友找到鄭吉隆,“我跟老婆說,給我10萬,也給我三年!彼輩钦䦟W為師,“如果三年過了,或100萬元花完,我就乖乖回來教書!
吳政學則是因為老婆想開 咖啡店,沒想到被他“搞大”成連鎖集團,關(guān)鍵之一就是找到了有實力的 烘焙師傅,如今在臺灣、大陸、美國、澳洲都有門市,一年生產(chǎn)1億270萬杯咖啡和飲料,及5500萬片切片 蛋糕。
研發(fā)面包,鄭吉隆的撇步很多,首先,從菜市場找感覺。他發(fā)現(xiàn),上海市集最多的是,沙縣小吃、麻辣燙、桂林米粉等,辛香料加得多,而且上海人吃得特別甜,應與緯度較高、天候冷等因素有關(guān),因此,會特別加重面包的口味。
接著,鄭吉隆就要找不受干擾的研發(fā)基地。他說,進入新市場,很多原料供應商都搶著提供材料,為了避免干擾而影響研發(fā)口味,鄭吉隆帶著兩個廚師躲到張家港,找了沒有路燈的偏僻村落,長達半年,幾乎沒有幾個人找得到他們,專心針對面團、發(fā)酵與口味等研發(fā)。
揉制面團,與當?shù)貧鉁、濕度有關(guān),鄭吉隆說,上海冬季寒冷,會讓加入奶油的面包容易變硬,因此,他必須在調(diào)砂糖時加檸檬汁,把單醣體變成多醣體,就會增加面團的柔軟度,讓面包變得松軟可口。
令臺商吃一口就感動的蔥花面包,鄭吉隆也頗具巧思找食材。上海沒有產(chǎn)臺灣甜香兼具的蔥,只有大蔥與細小的蝦夷蔥,他就取大蔥的蔥白,與蝦夷蔥的蔥尾,前者清甜,后者有濃郁香氣,混合就撒在面包上,就成了令臺商們垂涎的蔥花面包。
除了臺灣與大陸,85度C已經(jīng)在澳洲悉尼設(shè)店,預計7月底在美國南加州也將開出美洲第一家分店,鄭吉隆也要扮演糕點魔法師的角色,在不同氣候、文化與食材的條件下,做出完美糕點面包。他有雄心,希望把85度C打造成全球華人第一品牌的咖啡烘焙專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