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黑云龍的祖父黑廣是山西大同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被入侵的蒙古俺答部殺害,黑云龍的父親黑曉也被蒙古人擄走,后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逃回,在宣府以家丁身份從軍,屢建戰(zhàn)功,升為游擊(檔案上記載為千戶),被稱為驍將。
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時年十五歲的黑云龍襲父職為宣府前衛(wèi)指揮僉事。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升為張家口守備。天啟二年(1622年)以宣府都司僉書加升游擊職銜、管獨石參將事。
天啟三年(1623年)升任葛峪堡參將。因參與修造長城沿線的軍事設施有功,被宣大總督馮嘉會上疏褒獎。天啟六年(1626年)三月升為薊鎮(zhèn)東路副總兵,十一月又加署都督僉事。
此階段黑云龍與閹黨關系密切,曾與魏忠賢、張春、紀用、劉應坤等一道受賞。天啟七年(1627年)七月升宣府鎮(zhèn)總兵。但隨即崇禎帝登極,閹黨失勢,黑云龍也在數(shù)月后因事革職。
勤王被俘
崇禎二年(1629年)冬,后金軍從大安口破關,首次侵入明朝內地,京師大震,是為己巳之變。黑云龍加入了大同總兵滿桂的勤王隊伍,千里馳援京師。崇禎帝即召黑云龍覲見,重新起用他為山海關總兵,代替不久前戰(zhàn)死的趙率教,命他率領新募的士兵御敵于北京城外。
朝廷撥給黑云龍的部下多由市井之徒倉促組成,缺少戰(zhàn)斗力,而崇禎帝又催促滿桂出城迎戰(zhàn)后金,因而明軍戰(zhàn)敗。黑云龍被箭射穿臉頰,墜落馬下,被后金額駙和碩圖等生俘,與他一起被擒的還有總兵麻登云,滿桂則力戰(zhàn)殉國,時為十二月十七日。
黑云龍被俘后,雖然受到百般威逼利誘,卻始終不肯投降,不過也沒有反抗行為。后金汗皇太極則對漢人采取籠絡為主的政策,因此并不加害,只是羈系之,后來還予以賞賜,希望黑云龍、麻登云能為后金效力,麻登云雖然一度投降后金,但黑云龍并未明確答應。
回歸明朝
明朝以為黑云龍已投降后金,故將其家屬15人羈押,而崇禎帝則秘密派人與黑云龍接上頭,說服他回國,并于崇禎四年(1631年)九月令黑云龍之子寫密信(此或為說服黑云龍回國之條件,以使其確認家人平安)。
當時黑云龍正隨從皇太極圍困大凌河城,接到兒子的親筆書信后便趁隙殺看守逃走,時為九月二十七日的大雨滂沱之夜。黑云龍單騎狂奔,并身負重傷,終于回到明朝,十月七日,崇禎帝命其官復原職。
隨后,崇禎帝還派人詢問他關于后金的情報。如揭發(fā)朝鮮與后金往來密切、向后金提供大量戰(zhàn)略物資的情況,促使明朝對朝鮮實行貿易封鎖;又建議朝廷在邊境草木茂盛處燒荒,對騎兵為主的敵軍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效果。
崇禎七年(1634年)七月,明廷允許黑云龍朝參,隨即加升他為后軍都督府右都督,留守京師,管神樞營右副將事。當時正值后金軍入塞大掠,明廷讓黑云龍寫信勸降麻登云、鮑承先等投金明將,此后又安排他負責收留管理自后金逃歸的漢人。
崇禎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同年又一次派兵大舉入塞侵明。七月,清軍抵達北京郊外。按照明朝的說法,清軍因為畏懼黑云龍的勇敢,想用反間計將他除掉,于是寫信給黑云龍,約定里應外合攻城;崇禎帝不受反間,召見黑云龍,命令他將計就計,偽裝投清,誘敵深入。黑云龍于是設下埋伏,把清軍騙來,打了一場勝仗,得到了一些首級。剩下的清軍發(fā)覺中計,連忙退走良鄉(xiāng)。
殉節(jié)遇害
此后黑云龍告假還鄉(xiāng),到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農(nóng)民軍李自成已經(jīng)坐大,并向北京進軍,宣府的監(jiān)視太監(jiān)杜勛請求黑云龍效力于宣府的防守,崇禎帝批準。但到了三月初六日(一說初八或十一日),杜勛卻伙同宣府總兵王承胤獻城于李自成,黑云龍大罵不降,與六子黑明孝、七子黑明廉一道被農(nóng)民軍所殺。后入祀本地的褒忠祠。
《懷陵流寇始終錄》、《甲申紀事》等書則記載黑云龍投降了李自成并隨其進京。
家族成員
父親:黑曉妻子:宗氏兒子:黑明道、黑明德、黑明仁、黑明義、黑明忠、黑明孝、黑明廉族屬爭議
有人主張黑云龍為回族,理由是“黑氏幾乎是回族專有之姓,赤誠(城)宣化一帶黑姓回民很多”。但此說無法在史料中得到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