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出生于德國布雷斯勞(Breslau,今波蘭弗羅茨瓦夫)。他在漢堡隨艾莉薩·漢森學習鋼琴,早年多次在德國獲獎。1965年他在瑞士盧塞恩舉行的克拉拉·哈斯基爾音樂比賽中贏得第一名,成為他演奏生涯的起點。他應(yīng)邀在世界各主要音樂中心演奏,舉行許多巡演,尤其令人矚目的是與喬治·塞爾指揮的克里夫蘭管弦樂團以及作為獨奏家與赫伯特·馮·卡拉揚的合作。
在漢堡音樂學院完成指揮學業(yè)后,他于1972年開始了作為指揮家的事業(yè),1975年首次在北美登臺,與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此后他繼續(xù)指揮美國(紐約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克里夫蘭管弦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費城管弦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和歐洲(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巴黎管弦樂團)的大多數(shù)主要樂團。他是坦格伍德、好萊塢圓形劇場、拉維尼亞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等國際音樂節(jié)定期邀請的指揮家。
在歌劇領(lǐng)域,他于1984年他在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指揮歌劇,之后在休斯敦歌劇院指揮了多部歌劇的極為成功的演出:、、《女人心》、、、(由羅伯特·威爾遜執(zhí)導)、《莎樂美》和(Elektra,由安德烈·塞爾邦執(zhí)導)。其他歌劇指揮活動包括在拜羅伊特和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指揮《帕西法爾》,2001年11月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2004年在芝加哥抒情歌劇院五十周年慶典指揮《唐璜》(由彼得·斯泰因執(zhí)導)。2005年,他指揮巴黎管弦樂團在巴黎城堡劇院演出了由羅伯特·威爾遜執(zhí)導的瓦格納。
1982至1986年,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任蘇黎世音樂廳樂團藝術(shù)總監(jiān)。1988至1999年任休斯敦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他將該團變成了美國最佳樂團之一。他還于1998年9月至2004年8月任漢堡北德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
他于2000年9月開始擔任巴黎管弦樂團音樂總監(jiān),2003年起同時擔任費城管弦樂團音樂總監(jiān)。
在過去六個音樂季中,除了在巴黎的音樂會演出,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率領(lǐng)巴黎管弦樂團進行了大量巡演,所到國家包括德國、奧地利、西班牙、希臘、中國、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埃乃斯庫音樂節(jié))、英國(倫敦BBC“逍遙音樂會”)和美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
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作為鋼琴家錄制了大量唱片。作為指揮家,他的錄音包括指揮休斯敦交響樂團(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馬勒、勛伯格、韋伯恩、貝里奧),漢堡北德廣播交響(馬勒、舒曼)和巴黎管弦樂團(柏遼茲、布魯克納、迪薩潘、貝里奧、拉威爾、達爾巴維、策姆林斯基、魯塞爾交響曲全集、與郎朗合作的貝多芬第一和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
人物榮譽
2003年獲榮譽騎士勛章
2006年6月,獲得法蘭西文學藝術(shù)騎士勛章
德國聯(lián)邦共和國十字勛章
太平洋音樂節(jié)倫納德·伯恩斯坦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