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棟材,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六期畢業(yè),陸軍大學乙級將官班第三期畢業(yè),1930年任第六十師中校參謀,第四師教導團團副,1933年任廣東北區(qū)綏靖公署上?崎L,1936年任第四軍補充旅旅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時歷任國民革命軍第62軍一五七師參謀主任、副師長、師長,第一五八師師長。1942年6月授陸軍少將,194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62軍副軍長。1949年任國民革命軍第63軍軍長,同年4月授陸軍中將。1950年初任海南防衛(wèi)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同年5月到臺灣,任“ 國防部”中將部員,“立法院”立法委員。
人物履歷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還是團附的劉棟材參加過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他所在的團隊和日軍打的所剩無幾。就在劉棟材準備殉國的時候,部隊接到了突圍的命令。根據(jù)命令,劉棟材所在的160師得從日軍正面突圍。要完成這個突圍任務,就必須以一部對日軍發(fā)起佯攻,以吸引日軍主力的注意,這樣才能使160師的主力乘機突圍出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任務就是個自殺性任務。人家避之不及,劉棟材到是主動站出來承擔這個任務。在他的指揮下,一個營的英雄向日軍發(fā)起了有去無回攻擊,成功的掩護了大部隊的突圍;蛟S是老天對于劉棟材的英勇行為所感動,劉棟材竟然奇跡般的在完成任務后歸了隊,于是他被提拔為上校團長了。
桂南會戰(zhàn)的時候,作為第160師少將步兵指揮官的劉棟材奉命隨部向甘棠方向的迂回日軍發(fā)起進攻。根據(jù)劉棟材的戰(zhàn)地偵察,他主張部隊應該從左側(cè)襲擊迂回的日軍,在控制日軍的后路后,利用地形一舉突入日軍指揮部和炮兵陣地,隨后與據(jù)守山口的友軍合力夾擊,可挫敗日軍的攻勢。遺憾的是這一主張沒能被66軍軍長陳驥采納。結(jié)果由于陳驥的由于不決,66軍反遭迂回日軍的重創(chuàng)。事后陳驥被撤職,66軍番號也被撤消,劉棟材卻因為提出了合理的作戰(zhàn)策略,被提拔為157師副師長,后來又以戰(zhàn)功先后擔任157師師長和158師師長。
抗戰(zhàn)勝利時,158師被裁編,這使劉棟材一度失業(yè)。好在有余漢謀的照顧,劉棟材被保送到陸軍大學將官班乙級第三期深造,畢業(yè)后派任國民革命軍第62軍副軍長兼羅云師管區(qū)司令。這一職務使他一直在廣東,避開了62軍在天津覆滅的厄運。同時,也因為他是師管區(qū)司令,手中有大量的新兵,這就給他成為了在徐蚌戰(zhàn)場覆滅后重建的國民革命軍第63軍軍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
劉棟材雖然當上了軍長,但他對于黨國的前途已經(jīng)不抱希望。甚至在當上軍長同時,他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把家眷安置到香港,對于部隊的訓練事宜全部交給了副手和兩個師長來分別負責。到了解放軍攻入廣東時,劉棟材的63軍被安排為二線兵團,在德慶、高要地區(qū)集結(jié)。這使得63軍在解放軍的初期攻勢中沒有遭到損失。然而當63軍應該派上用場的時候,劉棟材卻帶著63軍一路南撤,放棄了德慶、高要,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才在云浮和解放軍交了次手,但卻馬上帶著主力跑到了欽州。
在欽州,劉棟材奉命率部撤往海南崖縣。但是劉棟材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離隊,他在將部隊交給了副軍長郭永鑣后,帶著幾名親信去了香港,就此脫離是非之地以避開內(nèi)戰(zhàn)。1977年8月,劉棟材在香港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