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凱瑟琳·甘(Katharine Gun),女,出生于1975年,曾經(jīng)是一名英國情報人員,在位于英格蘭西南部城市切爾滕納姆郊區(qū)的英國國家通信情報局(G CH Q)工作。
2003年,在安理會就伊拉克問題進行第二輪投票前夕,凱瑟琳·甘爆出一條驚人的消息:美國利用間諜手段來爭取安理會同意對伊動武,這一行為使凱瑟琳遭受拘禁和調查,但最終沒有阻止伊拉克戰(zhàn)爭的爆發(fā)。凱瑟琳因此受到媒體的關注,被稱為“試圖阻止戰(zhàn)爭的間諜”。
泄密事件
截留美國竊聽聯(lián)合國的絕密文件
2003年1月31日,凱瑟琳對一封標注著“絕密”的郵件引起注意,該郵件來自美國國家安全局“區(qū)域目標”部門的負責人弗蘭克·柯扎,他要求英國方面竊聽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提供聯(lián)合國成員國對伊拉克問題投票意向的最新動態(tài)。尤其是竊聽聯(lián)合國安理會里的那些搖擺不定的國家,包括安哥拉、智利、喀麥隆、保加利亞和幾內亞。如果美國和英國想獲得聯(lián)合國通過決議授權打擊薩達姆政權,這些國家至關重要。
美國同行的這種“赤裸裸的行為”令凱瑟琳不齒。她打印了這份郵件,并最終決定把郵件交給一位與媒體有來往的朋友。之后,這封郵件轉到了《觀察家報》記者馬汀·布萊特的手中。
絕密文件被媒體曝光
2003年3月2日,《觀察家報》頭版獨家披露了這一秘密郵件,美國在聯(lián)合國搞竊聽的行徑被公布于眾,世界為之震驚。美國的間諜行為讓更多國家質疑美國對伊動武的合法性,直接促使墨西哥和智利外交官不支持美國的主張。由于間諜手段曝光,美英希望聯(lián)合國安理會在對伊動武問題上達成共識的機會變得更加渺茫。
凱瑟琳沒有意料到《觀察家報》會把郵件刊登在頭版,她認為媒體把郵件整個放上去,是為了獲得最大轟動效應。
付出被拘代價
當局查明泄密事件是凱瑟琳所為,對其拘留,搜查她的房子,指控其違反“政府機密法”。
2004年2月,凱瑟琳的案子開庭,為了避免更多機密曝光,在國內引起更大反戰(zhàn)聲浪,檢察機關放棄了對她的指控。
生活狀況
失去情報員的工作后,凱瑟琳脫離了朋友圈,從前的同事?lián)那閳髾C構監(jiān)聽,不敢電話聯(lián)絡她。從2003年到2013年10年,她為生活奔波,斷斷續(xù)續(xù)地做一些事情,經(jīng)濟上的困難最大。
凱瑟琳的丈夫是土耳其人,當初她為自己的案子煩惱時,還得爭取丈夫在英國的居住權。2013年,凱瑟琳已經(jīng)有了4歲的女兒,住在土耳其。
人物評價
曾將五角大樓文件交給《紐約時報》的美國著名揭秘者埃爾斯伯格認為,凱瑟琳所做的是他見過的“最重要和最有勇氣的泄密”,包括他在內,沒有其他人曾經(jīng)像凱瑟琳那樣做:面對迫在眉睫的戰(zhàn)爭,冒著個人危險,及時披露秘密真相。他認為,凱瑟琳所為有可能避免戰(zhàn)爭發(fā)生。
《觀察家報》記者馬汀·布萊特回顧凱瑟琳的泄密事件時指出,在世界間諜史上,“凱瑟琳的行為前所未有,不僅僅因為當時那封郵件是英美之間最敏感情報,還因為事件發(fā)生的時機”。他表示,多數(shù)泄密者是在事件發(fā)生后采取行動,但凱瑟琳是為了阻止將要發(fā)生的可怕戰(zhàn)爭。
相關作品
2008年,一本介紹凱瑟琳的書在美國出版,書名為《試圖阻止戰(zhàn)爭的間諜》。
2013年初,有好萊塢導演擬將她的故事拍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