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俄羅斯莫斯科貴族女性(1787-1869),生活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命運離奇而悲慘。據(jù)莫斯科地方傳說,她是博羅金諾黑面包的重要發(fā)明人。
悲慘命運
小時候,一名老者為之占卜,曾預言她會有一段極為短暫的幸福和悲慘的命運。
1806年,離婚。1810年,再婚。在遇到圖奇科夫之前,她曾有過一次婚姻,但夫妻感情不和,少女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整天郁郁寡歡,直到他遇到圖奇科夫。她不顧家庭的反對,堅決與丈夫離婚。離婚四年之后,家庭才允許她與圖奇科夫結(jié)婚。再婚后的婚姻是甜蜜的,但這種甜蜜也伴隨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心跳,因為圖奇科夫是一名俄羅斯將軍。當時的歐洲,正陷入拿破侖軍事爭霸大陸,歐洲各國陸軍均接連敗績,俄羅斯軍隊被視為抵擋拿破侖大軍的最后一根稻草。
歐洲戰(zhàn)爭中,法國與俄羅斯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伴隨著拿破侖的歐洲爭霸進程,兩國之間爆發(fā)了長期戰(zhàn)爭。戰(zhàn)爭準備期間,她不肯離開29歲的丈夫圖奇科夫,就向沙皇懇求隨軍,隨著丈夫奔波在戰(zhàn)場上。
1811年,懷孕并隨之兒子降臨。她臨時離開丈夫回到莫斯科。她和丈夫申請退役,但被沙皇拒絕。
1812年6月,拿破侖大舉進攻俄羅斯。8月26日-9月17日,莫斯科郊外西約125公里處,莫扎伊斯克鎮(zhèn)的博羅金諾村,法軍與俄軍進行了一次決戰(zhàn),這次戰(zhàn)役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博羅金諾戰(zhàn)役,雖然法軍最終取得勝利,但它卻決定了拿破侖王朝的覆亡命運。這次戰(zhàn)役和瑪加麗塔的丈夫圖奇科夫,后來被托爾斯泰寫入著名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中。約4.4萬俄羅斯軍人和5萬法軍(包括48名將領(lǐng))倒在這塊血染的土地上。因擔心死尸爆發(fā)大規(guī)模瘟疫,對待戰(zhàn)場上的死亡軍人,沙皇亞歷山大(1801-1825年在位)令戰(zhàn)場上先焚燒后掩埋。
在戰(zhàn)場上,瑪加麗塔忍著撲鼻的味道,推著一輛小推車,四處尋找丈夫的尸體。最終,憑借一個軍人手上的戒指找到了丈夫圖奇科夫的尸體,發(fā)現(xiàn)圖奇科夫胸部中彈而死亡。安葬丈夫后,她陷入精神崩潰狀態(tài),因哇哇的兒子需要照顧,她才逐漸恢復。
1816年,兒子因病去世。瑪加麗塔把兒子埋葬在博羅金諾村一棵白樺樹下,這是丈夫和她為兒子的出生而栽下的。變賣了她所有財產(chǎn),并在兒子墓旁建立了一座小教堂,自己做了一名修女,從此守護著兒子的墳墓,過著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
沙皇尼古拉一世(1825年—1855年在位)繼位后,曾為陣亡將士樹立了一塊紀念碑。48歲的瑪加麗塔老態(tài)龍鐘,佝僂著背,拄著一根木質(zhì)拐杖參加了儀式。沙皇曾安慰她說,俄羅斯與您一起悲傷,重新喚起她對生命的延續(xù)。
1840年,瑪加麗塔·圖奇科娃成為博羅金諾救世主修道院的第一任院長,取教名瑪麗亞。
1869年,82歲,去世。
博羅金諾黑面包
在主持教堂事務(wù)時期,瑪加麗塔·圖奇科娃帶領(lǐng)修女們發(fā)明了一種黑面包:博羅金諾黑面包。這種面包盡管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最適用于戰(zhàn)場上受傷的軍人,但主要被修女們用來祭奠死者。
因瑪加麗塔·圖奇科娃一生的命運離奇悲催,這種黑面包也逐漸在俄羅斯流傳開來,成為俄羅斯黑面包中的上等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