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明]字上洋,自號無山子,亦曰上陽子,又號上洋子,人呼為小仙。 嘉靖(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間福建莆田人。嫻書畫。相傳幼孤行乞,八歲善籌算,指掌上雖千萬不爽。初不識字,輿平湖僧輿徹善,讀書芝山(按閩中書畫錄作輿平和張徹善。讀書于芝山僧舍)。十四解詩,十六善草書并善畫。后卒於杭州凈慈寺。疑即畫史會要所載之卓小仙。《閩書、漳州府志、名山藏、書生會要、福建畫人傳》
對三一教的影響
、僮客泶盒蘖(xí)內(nèi)丹,其種種詭秘言行,在當(dāng)時福建莆田 一帶流傳甚廣,人呼“小仙”。他對林兆恩及其所創(chuàng)之三一教曾產(chǎn)生很大影響。林兆恩 (1517~1598),嘉靖、萬歷間人,他如何由一位儒家學(xué)者蛻變而為宗教教主,原因很 多,但受卓晚春的影響卻不容忽視。據(jù)記載,嘉靖二十七年(1548),卓晚春拜訪林兆 恩,從此二人結(jié)成方外交,“晨夕談討,縱飲行歌”,形影不離。
、谥良尉杆氖昵昂螅 始別林兆恩而云游天下。后林兆恩曾“摘其遺言,拾其遺詩”編輯成集,名《寤言錄》, 附于己作《林子三教正宗統(tǒng)論》之后。
③盡管此錄只留下卓晚春的只言片語,但仍可從 中窺見其對林兆恩的影響。第一,林兆恩“人身乃一天地”的思想,直接來源于卓晚春。 第二,林兆恩所創(chuàng)的《九序》內(nèi)丹理論之前五序,淵源于卓晚春。所以林兆恩的三傳弟 子董史謂卓晚春“有功于師門”,
④并建無山宮專門祭祀卓晚春。此后各地三教堂(祠) 正殿中所供奉的三尊偶像,正中是林兆恩,左即為卓晚春,右為張三豐。可見卓晚春對三一教的影響頗大,而為三一教徒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