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朱雙云平生酷愛話劇,在南洋公學學生時期就參加過學生演劇活動,編寫新劇《六君子》,并組織學生在教室演出。學生演劇最成功的還是1907年初由朱雙云、汪優(yōu)游等組織的開明演劇會的公演。當時,他們?yōu)榱颂嫘旎此疄闹c,編演了一組以《六大改良》為總題目的新戲,連演三天,盛況空前。此后相繼創(chuàng)辦和主持開明演劇會、笑舞臺導社和一社等戲劇團體。
話劇活動
辛亥革命后任鄭正秋劇團秘書,開始從事新劇(早期的話劇)活動。
1914年他來漢口擔任愛國花園經(jīng)理,引進京劇。1917年他創(chuàng)辦了立大舞臺以演京劇,之后他返回了上海,1920年與顧無為在滬組織導社。1926年又和顧無為帶著新劇團體導社來老圃(原愛國花園)西舞臺演出,受到觀眾的歡迎,使新劇在武漢得到推廣。1925年,直系軍閥為了消弭民間反抗情緒、鉗制正義輿論,封閉了朱雙云領導的導社 。1926年國民革命軍會師武漢,導社重整旗鼓,繼續(xù)以新劇為武器,進行反帝反封建宣傳,演出他創(chuàng)作的新劇《臥薪嘗膽》《梁紅玉》《桃花扇》《陳圓圓》以及電影劇本《紅玫瑰》等。1928年,導社解體,朱仍繼續(xù)從事新劇活動,并在同年與妻子方紅葉有了獨生女衡。后由滬至漢,在漢口繼續(xù)戲劇事業(yè),經(jīng)營天聲舞臺。曾擔任湖北劇學總會常委、漢口劇場業(yè)公會理事長,還是“老圃”和“新新”兩個游藝場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作有史著《中國之優(yōu)伶》《新劇史》《初期職業(yè)話劇史料》、劇本《淝水之戰(zhàn)》《平壤孤忠》等。特別是朱雙云早年編撰的《新劇史》不僅是中國話劇最早的專門史著,也是后人研究新劇之珍貴史料。
1937年8月20日集合武漢戲劇界組成的漢口市劇業(yè)劇人勞軍公演團,選定朱雙云擔任公演團主任,舉行了為期一年多的戲劇公演等宣傳活動。組織發(fā)動300余次募捐及勞軍演出,募集到10萬元巨款,支援前線。朱雙云發(fā)表的公演團工作報告受到郭沫若的贊許和題簽。在漢期間,朱雙云擔任武漢文化界抗敵協(xié)會理事;參加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xié)會的籌備工作,并當選為常務理事和話劇部主任,與田漢、陽翰笙、曹禺、老舍、趙丹、梅蘭芳等人協(xié)作共事。
朱雙云任天聲舞臺經(jīng)理,改革和演出新劇,1937年中國旅行團在此演出一年之久,每演新劇,周恩來、鄧穎超、田漢、陽翰笙等人必來觀看,影響非常廣泛。1937年11月1日首演《前夜》、12月3日首演《阿Q正傳》、1938年1月上演朱雙云、洪深合編的愛國教育劇《岳飛的母親》、6月2日首演《李秀成之死》。 1938年春天,周恩來、田漢、唐槐秋三人因同年出生,在此共度40周歲生日。
武漢淪陷前兩天,1938年10月23日還舉行最后一次(第56次)勞軍公演后,撤退于重慶北培,在重慶國立編譯館任職。1943年春病逝于此,享年5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