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庭梧青少年時代奔波求學。曾就讀于安陽省立第十一中學,河北省立北平高中。1936年考入國立北平大學史地系學習,后因戰(zhàn)亂肄業(yè),1937年年底到安陽學習中醫(yī)。
在國難當頭的形勢下,他感到遭受外強侵略是由于國力羸弱,國民素質低下,只有投身教育,提高國民文化水準,才能使祖國強大起來。
因而,他下定決心,棄醫(yī)從文。1941年起在安陽從事小學教育,1945年從事中學教育,曾在省立十一中和安陽市一中任教。
1950年2月、7月,2次參加平原省教學研討會,并宣讀論文,被評選為安陽市模范教育工作者。
1951年,被評選為安陽市勞動模范。1954年起,先后在開封師范?茖W校、鄭州師范學院、鄭州大學任教。曾編寫出版《初中地理問題解答》及《河南地理》。
1962年調河南地理研究所工作,先后任辦公室主任、業(yè)務科科長、氣象研究室主任。
1982年晉升為副研究員。
貢獻
王庭梧責任心強,科研與管理雙肩挑,積極尋找科研項目,發(fā)動全所人員服務重點項目,為地理所的發(fā)展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
曾參加《河南省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合理利用途徑及開發(fā)模式研究》、《偃師縣農業(yè)區(qū)劃》、《偃師縣農田建設規(guī)劃》、《河南農業(yè)地理》等研究課題。
撰寫發(fā)表《試論農業(yè)區(qū)劃為農業(yè)生產實踐服務的問題》、《應以新眼光認識地理學》、《學習自然辯證法,提高地理學研究的質量》、《淮河流域降水資源的初步分析》、《長江、淮海、海河流域降水與南水北調》和《我國降水場的諧波分析》等論文。
特別是《我國降水場的諧波分析》一文,提出“經濟地理應以自然地理為基礎,自然地理應以經濟地理為歸宿”的主張。在全國氣象界有較大的影響。
他參加了國家科委組織的“1987年日環(huán)食期間太陽輻射和重水波的分析研究討論會”,在會上交流論文《1987年9月23日日食鄭州輻射觀察結果的分析》,被收入中、英文論文集。
由于他知識淵博,省委黨校曾多次邀請他作專題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