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
出處:梁羽生小說《還劍奇情錄》中有提及
身份:大周世子
父親:張士誠
兒子:張宗周
孫子:張丹楓
孫媳:云蕾
部屬:石天鐸、七修道人、蒲堅
人物描寫
石天鐸道:“你不問我也要對你說。那一年先帝在長江戰(zhàn)敗,被擄身亡。我奉先太子逃到蒙古,幸得有一個大部落的酋長收容,這個部落叫做韃袒,酋長阿魯臺頗有雄圖,收容了我們這班人替他出力,不到十年,他就吞并了周圍的部落,建國號u2018瓦剌u2019。三年前阿魯臺死了,由他的兒子脫脫不花繼位,脫脫不花年輕,他的叔父脫歡自封太師,為他監(jiān)國。脫歡和脫脫不花都是雄才大略、不可一世的人物,幾年來整軍經(jīng)武,日趨強大,看來統(tǒng)一蒙古,只在指顧之間!
云夫人道:“蒙古隔得這么遠,他們之間的部落吞并,我無心細聽,時間無多,你說說你們的事。”
石天鐸道:“蒙古雖然隔得遠,只怕脫歡統(tǒng)一之后,就要和咱們漢人個個有關(guān)。好,我就說我今晚為何而來。
“先太子到了蒙古之后,生下一個兒子,叫做張宗周,今年也有十七歲了,正好與脫脫不花大可汗同年。
“先太子客死異域,我們便奉宗周做幼主,幼主聰明絕頂,而且具有雄心大志,更勝先人,我們齊心輔助他,文學(xué)武功,一教便會,我私自慶幸,先帝總算有了后人,將來復(fù)國有望。
——《還劍奇情錄》第四回 深院梅花
人物評價
復(fù)國心切:大周太子----家國,民族孰重孰輕?
張士誠敗亡后,其部屬石天鐸帶“先太子”逃往蒙古,被韃袒酋長阿魯臺收容,之后在原來張士誠軍中大將的幫助下,不到十年,韃袒他就吞并了周圍部落,建號瓦刺。(其實這個設(shè)置頗有問題,張士誠敗亡的時候,元朝還沒有滅亡,逃亡蒙古是不可能被有收容的,而且此舉無異于投敵)不久之后,大周太子就客死他鄉(xiāng)了。
這位原本的真命天子卻被朱元璋奪取了可能屬于自己的天下,而且父親身死人手,國仇家恨集于一身,這就難怪他不惜投奔蒙古也要報仇雪恨。然而他最終還是忘了一件至關(guān)重要的事情-----蒙古人也同樣是他張家仇人,想當(dāng)初其父起兵為漢人討伐暴政,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為蒙古人掘墓以葬大元,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可這位“先太子”卻竟個人恩怨置于民族利益之上,以至投敵報效。
大周太子正是張家四代人中復(fù)仇之心最重,結(jié)局最為可悲的一個,在他身上個人與民族之仇交織一處,令他迷失,令他走向一條不歸路,這也是歷史的必然,個人的局限吧。
——節(jié)選自 絕世天驕 《四代恩怨結(jié),百年家國恨-------重讀《還劍》《萍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