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陳樹發(fā)(1881~1937)
原名敘才,字雨亭,紫陽縣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入清軍后升軍官。宣統(tǒng)三年(1911),在西安隨新軍發(fā)動起義。秦隴復漢軍大統(tǒng)領府成立后,陳被任命為軍政部次長,不久又改任陜西省督都府軍政司次長、東路招討使兼秦軍第一標統(tǒng)。陜南各地哥老會魚龍混雜,一度出現混亂局勢。省督都府委派張寶麟為南路招討使赴安康整頓哥老會。但張濫殺無辜,被哥老會驅趕出安康,逃到漢中。當時,安康縣人謝帥臣率200余人赴漢中投張,途經紫陽五郎坪時,被當地民團圍殲。張聞訊,急報省府。陳樹發(fā)自動要求處理,獲準。遂以標統(tǒng)兼招討使名義率兵1營赴陜南。陳先在石泉、漢陰殺了哥老會骨干分子30多人。次年正月十五,在漢王城殺了制造“五郎坪事件”的陳振武、陳樹浩、楊旺等人。接著,陳又在雙河口解決黑山寨許道華、馮道力擁眾自衛(wèi),不服政府管制問題。當地有一方某,自愿上山作內應破寨,陳即許事成獎給百兩白銀。方進寨點燃火藥庫,引起大爆炸,寨內群眾傷亡慘重,而兩名“大王”卻趁亂逃走。事后,方某到陳處領賞,被陳砍頭示眾,以息民憤。在嵐皋等地殺害哥老會成員及本部變兵200余。陳在軍政界任職近20年,以“治軍嚴明有聲,輕財好義,樂與士人交”著稱。然殺戮過多,不少無辜被害。陳習性放蕩,嗜欲輕言,鮮少積蓄。1932年,他攜妾李氏及子寓居南鄭,衣食靠同鄉(xiāng)張寶麟接濟。后返回紫陽雙河口定居,1937年11月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