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199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日本新潟大學法學部大學院特別進修(1996.10~1997.10);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2004.1~2004.12);日本東京都立大學都市教養(yǎng)學部法學系客座準教授(2007.8~2008.8),承擔并完成財團法人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資助項目《東京都·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矯正設(shè)施比較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唐代格式在日本的傳承與演變》;任《蒙古學百科全書·法學卷》編委(1998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guī)劃項目、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內(nèi)蒙古大學法學院承擔)。
研究領(lǐng)域
法律史;比較法學;法社會學
榮譽獎勵
曾獲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首屆年會論文二等獎
代表作品
著作類
1.《元代法文化研究》,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2. 《大學生實踐調(diào)查與畢業(yè)論文撰寫指導——法學類》,獨著,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07年5月
3.《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案例教程》,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4.《中國傳統(tǒng)法制的嬗遞——元代條畫與斷例》,獨著,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09年2月
5.《中外反壟斷法經(jīng)典案例》,合著,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10年5月
論文類
1. 《“約孫”論——蒙古法淵源考之一》,《中外法學》,1998年第3期
2. 《蘇天爵——元代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傳播者和衛(wèi)護者》,《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8年第3期
3. 《成吉思汗<大札撒>探析》,《法學研究》,1999年第6期
4. 《13世紀蒙古法文化形成的哲學基礎(chǔ)》,《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5. 《論法律移植與移植法本土化現(xiàn)象——圍繞日本刑法200條的成立與刪除》,法律出版社,《法的移植與法的本土化》,2001年6月
6. 《秩序·過程·代價——社會秩序建構(gòu)解析》,《學術(shù)論壇》,2002 年第3期
7. 《清末民初憲政制度演進中的憲政思想傳播》(韓文),韓國法史學會出版,《法史學研究》,第26期,2002年10月
8. 《日本不良少年司法救助制度解析——圍繞實驗觀察制度中的委托輔導》,《青少年犯罪研究》,2003年第6期
9. 《論當代大學生道德觀與法律觀形成的途徑》,《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10. 《日本近年對涉毒少年的社會立法及行政救助》,《法制教育研究》第1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11. 《元初著名立法儒臣——王惲》,《渠水集——紀念饒鑫賢教授法學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12. 《中日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司法保護制度比較》,《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3. 《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對不公平交易方法的限制》,《經(jīng)濟縱橫》,2005年第12期
14. 《論日本大銀行犯罪的法律監(jiān)督程序》,《現(xiàn)代日本經(jīng)濟》,2006年第3期
15. 《東京大學法人化改革中期目標建設(shè)的考察》,《繼續(xù)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16. 《未成年人被監(jiān)護權(quán)的法理辨析》,《中國青年研究》,2006年第9期
17. 《近年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進程探析》,《法律文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18. 《淺析文化學視角下的“以誠實守信為榮”觀》,《學校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19. 《元朝整肅官僚隊伍的欽差大臣——奉使宣撫》,《西安外事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20. 《元初蒙古婚姻習慣法漢地之嬗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京師法律評論》第一卷,2007年4月
21. 《唐代格式東傳日本嬗變考》,《法學研究》,2007年第5期
22. 《日本虞犯少年矯正教育制度對我國少年司法制度的啟示》,《青少年犯罪問題》,2008年第2期
23. 《中日未成年人事件諸概念及其分類標準比較》,《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第3期
24. 《日本預(yù)防企業(yè)工人“過勞死”對策的啟示》,《生產(chǎn)力研究》,2008年第22期
25. 《未成年人社會責任能力培養(yǎng)模式探究》,《中國青年研究》,2009年第3期
26. 《中國の青少年保護育成條例につぃて》,《都市政策研究》(日本),2009年第3期
27. 《街頭輔導與少年商談:日本不良少年矯正教育的啟示》,《中國青年研究》,2010年第4期
28. 《日本古代神判法探析》,《日本研究》,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