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湯霖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50),以優(yōu)廩生于光緒三年(1877)考中丁丑科舉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科進士,于當年任甘肅省涼州府平番縣(今永登縣)知縣。清光緒十九年(1893)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任蘭州府渭源縣知縣。
光緒二十四年(1898),湯知縣在渭源任職滿后,來到蘭州住在西湖會館設教館課讀士子!段荚纯h志》對湯霖知縣作了如下評價:“因以士執(zhí)師生禮,而官民之風變焉。迨后文明日進,先生使然!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朝廢除科舉制度和書院,推行學堂教育。光緒三十二年(1906),蘭州成立了甘肅省優(yōu)級師范學堂,湯霖任庶務長。
宣統(tǒng)三年(1911)六月,湯霖的兒子湯用彬、湯用彤及弟子吳本鈞等20多人,聚集北京萬牲園為湯霖過61歲壽辰,吳本鈞繪制了《頤園老人生日燕游圖》,湯霖在圖上題了跋:“學不足以成名,宦不足以立業(yè)”,告誡后輩“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勿戚戚于功名,勿孜孜于逸樂”。
卒于清宣統(tǒng)三年(1911),享年61歲。
后代
湯霖以他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影響了他的后輩兒孫,為國家培養(yǎng)出了大師級人物。兒子湯用彬、湯用彤,孫子湯一介,孫媳樂黛云都是著名學者,其中以湯用彤、湯一介、樂黛云成就最高。長子湯用彬,譯學館畢業(yè),民國初為眾議院議員,國史館協(xié)修,著有《燕塵拾遺》、《北洋軍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