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敬仲完世家
? 無宇卒,生武子開與厘子乞。①田厘子乞事齊景公為大夫,其收賦稅于民以小斗受 之,其(粟)[稟]予民以大斗,行陰德于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齊觽心,宗族 益強,民思田氏。晏子數(shù)諫景公,景公弗聽。已而使于晉,與叔向私語曰:“齊國之政卒歸于田氏矣!
注①正義厘音僖。
晏嬰卒后,范、中行氏反晉。晉攻之急,范、中行請粟于齊。田乞欲為亂,樹黨于諸侯,乃說景公曰:“范、中行數(shù)有德于齊,齊不可不救。”齊使田乞救之而輸之粟。景公太子死,后有寵姬曰芮子,①生子荼。②景公病,命其相國惠子③與高昭子④ 以子荼為太子。景公卒,兩相高、國立荼,是為晏孺子。而田乞不說,欲立景公他子陽生。陽生素與乞歡。晏孺子之立也,陽生奔魯。田乞偽事高昭子、國惠子者,每朝代參乘,言曰:“始諸大夫不欲立孺子。孺子既立,君相之,大夫皆自危,謀作亂。”又紿大夫曰:“高昭子可畏也,及未發(fā)先之。”諸大夫從之。田乞、鮑牧與大夫以兵入公室,攻高昭子。昭子聞之,與國惠子救公。公師敗。田乞之觽追國惠子,惠子奔莒,遂返殺高昭子。晏*(孺子)**[圉]*奔魯。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作u2018粥子u2019。”
注②索隱音舒。又如字。
注③索隱名夏。
注④索隱名張。
田乞使人之魯,迎陽生。陽生至齊,匿田乞家。請諸大夫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幸而來會飲!睍嬏锸。田乞盛陽生橐中,①置坐中央。發(fā)橐,出陽生,曰:“此乃齊君矣!贝蠓蚪苑]。將盟立之,田乞誣曰:“吾與鮑牧謀共立陽生也。”鮑牧怒曰:“大夫忘景公之命乎?”諸大夫欲悔,陽生乃頓首曰:“可則立之,不可則已。”鮑牧恐禍及己,乃復曰:“皆景公之子,何為不可!”遂立陽生于田乞之家,是為悼公。乃使人遷晏孺子于駘,②而殺孺子荼。悼公既立,田乞為相,專齊政。
注①索隱橐音托。橐中謂皮橐之中。
注②正義音臺,又音臺。賈逵云:“齊地也!
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為田成子。
譯文:無宇去世,他生的兒子是武子開和釐(xī,西)子乞。釐子田乞侍奉齊景公,是大夫,他向百姓征收賦稅時用小斗收進,賜給百姓糧食時用大斗,暗中向百姓施以恩德,而齊景公也不加禁止。因此田氏得到齊國的民心,他們家族越來越強大,百姓心向田氏。晏子多次向景公進諫,景公不聽。不久晏子到晉國出使,他與叔向私下里說:“齊國的政權(quán)最終要歸到田氏的手里呀!
晏嬰去世后,范氏和中行氏在晉國反叛。晉國加緊追擊他們,范氏和中行氏向齊國請求借糧,田乞想作亂,要在諸侯中結(jié)黨,于是對齊景公說:“范氏和中行氏多次對齊國有恩德,齊國不能不救他們。”齊國就派田乞去救援,并且給他們送去了糧食。
齊景公的太子死了,景公有個寵姬叫芮子,芮子生的兒子叫荼。景公生病時,讓他的宰相國惠子和高昭子立兒子荼為太子。景公去世后,高、國兩位宰相立荼為國君,這就是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興,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陽生平時和田乞關系很好。晏孺子即位后,陽生逃奔魯國。田乞假裝侍奉高昭子和國惠了,每次上朝都替參乘在車上陪侍。并且說:“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孺子即位后,您兩位任宰相,大夫們?nèi)巳俗晕#瑘D謀作亂。”田乞又騙大夫們說:“高昭子很可怕呀,趁他還沒動手我們先干吧!”大夫們都依從他。田乞、鮑牧和大夫們領兵進入宮廷,攻擊高昭子。昭子聽說后,與國惠子去救國君。國君的軍隊失敗了。田乞的部下去追國惠子,惠子逃到莒(jǔ,舉),于是又返回去殺高昭子。晏嬰的兒子晏圉(yǔ,雨)逃奔魯國。
田乞派人到魯國,迎回陽生。陽生回到齊國,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請大夫們說:“田常的母親有祭祀后留下的酒食,請各位賞光來聚會飲酒!贝蠓騻兌紒硖锸霞绎嬀。田乞把陽生裝在口袋里,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飲宴中,田乞打開口袋,放出陽生,他說:“這才是齊國的國君呀!贝蠓騻兌几┥戆菀姟<磳⒂喢藫砹㈥柹,田乞編謊話說:“我是與鮑牧合謀一起擁立陽生的!滨U牧怒沖沖地說:“大夫們忘記景公的遺命了嗎?”大夫們想反悔,陽生就叩頭說:“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滨U牧恐怕災禍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說:“都是景公的兒子,怎么不可以呢!”終于在田乞家中立陽生為國君,這就是悼公。于是派人把晏孺子遷到駘,并且殺死了孺子荼。悼公即位后,田乞任宰相,獨攬齊國政權(quán)。
四年之后,田乞去世,他的兒子田常接替了職位,這就是田成子。
田氏代齊
前545年,田完四世孫田桓子與鮑氏、欒氏、高氏合力消滅當國的慶氏。之后田氏、鮑氏滅欒、高二氏。田桓子對齊國公族“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公族與國人的支持。齊景公時,公室腐敗。田桓子之子田乞(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公族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自立為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田氏齊國世系表
陵名帝王姓名(世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 廟號謚號 死因及陵址
田和(田常曾孫) 386—384 太公 山東省青州市普通店
田剡(田和之子) 383—375 田侯 被田午所殺
田午(田和之子) 400—357
。374—357] 恒侯 山東省淄博市齊陵鎮(zhèn)
田因齊(田午之子) 356—320 威王 山東省淄博市齊陵鎮(zhèn)
田辟疆(因齊之子) 319—301 宣王 山東省淄博市齊陵鎮(zhèn)
田地 (辟疆之子) 300—284 愍王 山東省淄博市齊陵鎮(zhèn)
田法章(田地之子) 283—265 襄王 山東省淄博市齊陵鎮(zhèn)
田建 (法章之子) 264—221 王建 被秦王幽禁而死
有舍才有得
有所選擇,有所放棄是一種深遠的謀略,是一種寬柔的智慧。?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甘愿忍受名譽上受到玷污的一時之辱,而成就更大的事業(yè)。
一個人要想學會選擇、學會放棄,關鍵是要做到分清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能夠舍卒保車,不患得患失,為了更大更長遠的利益能舍棄眼前的利益。
古語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世間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報,沒有絕對無回報的付出或不付出的回報。付出越多,回報越大。只想別人給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終將枯竭。
春秋末年,齊國國君荒淫無道、橫征暴斂。齊國貴族田僖子看到這種情況后,對他的僚屬說:“國君用這種榨取的手段,雖然得到了不少財富,但這種取是u2018取之猶舍u2019也!眰}儲雖實,但國有不固,終是他人“嫁衣”。于是田僖子制作了大、小兩種斗,大開自己的糧倉接濟饑民,用大斗出借谷米,用小斗回收還來的谷米,“予民于惠”。于是齊國人民不肯再為國君種田效力而投奔于田僖子門下,一時“民歸之如流水”。田僖子用這種大斗出小斗進的方式,借出的是糧食,收進的是民心,貌似付出,實則回報。果然,齊國國君的寶座最后為田氏家族所得。
古代史學家范曄說:“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不知與之為取!北闶菍@種得失觀的最佳詮釋。
得與失相互轉(zhuǎn)化的效果,有時也并不是馬上就可以見到的。那些懂得其中奧妙的人,會掌握取舍的主動權(quán),讓它發(fā)揮出讓常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戰(zhàn)國時,齊國孟嘗君是一個以養(yǎng)士出名的相國。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誠,感動了一個具真才實學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馮諼。馮諼在受到孟嘗君的禮遇后,決心為他效力。一次孟嘗君要叫人為他到其封地薛邑討債,問誰肯去。馮諼說他愿去,但不知用催討回來的錢,需要買些什么東西。孟嘗君說就買點家里沒有的東西。馮諼領命而去。薛邑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窮困,聽說孟嘗君的討債使者來了,均憤憤有怨言。于是,馮諼召集了邑中居民,對他們說:“孟嘗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筆勾銷,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嘗君叫我把債契也帶來了,今天當著大伙的面,我把它燒毀,從今以后,再不催還。”說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契都燒完了。薛邑的百姓沒有料到孟嘗君如此仁義,個個感激涕零。馮諼回來后,孟嘗君問他討的利錢呢?馮諼回答說:“不但利錢沒討回,借債的債契也燒了!泵蠂L君便大不高興,馮諼對他說:“您不是要叫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回來嗎,我已經(jīng)給您買回來了,這就是u2018義u2019,焚契買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大有好處的啊!”
果然,數(shù)年后,孟嘗君被人詆讒,地位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聽說恩公孟嘗君回來了,全城出動,夾道歡迎,表示堅決擁護他,愿意跟隨他。孟嘗君甚為感動,他這時才體會到馮諼“買義”的苦心。
這正應了那句古話“好與者,必多取”,小的損失可以換取大利益。與人交往要懂得取舍、懂得放棄。一味地取,只能是急功近利顯得小氣;但一味地舍,只能是最終一無所獲。智者的收獲往往都是建立在明智之舍的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