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王陽明之三傳弟子,與其兄陶望齡并稱“二陶”。
萬歷三十一年(1603)舉人,授建德教諭,改吳寧知縣,見學政廢弛,作正俗訓,飭諸生遵守,官至肇慶司李晉濟寧太守,后辭歸講學。與其兄講學白馬山而聞名,其學術雜於禪學,含因果說,去王守仁日遠。生平有“五不問,五不答”,一不問朝政,二不問生計,三不問世間閑泛事,四不問他家是非長短,五不問生平親知”。周海門曾說:“吾老矣!郡城陶石梁、劉念臺,今之學者也,其相與發(fā)明之!敝小缎〔裆`洝。
陶奭易(1571—1640)明代學者。字君奭,一字公望,號石梁,又號小柴桑 老,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王陽明之三傳弟子,與其兄陶望齡并稱“二陶”。
萬歷三十一年(1603)舉人,授建德教諭,改吳寧知縣,見學政廢弛,作正俗訓,飭諸生遵守,官至肇慶司李晉濟寧太守,后辭歸講學。與其兄講學白馬山而聞名,其學術雜於禪學,含因果說,去王守仁日遠。生平有“五不問,五不答”,一不問朝政,二不問生計,三不問世間閑泛事,四不問他家是非長短,五不問生平親知”。周海門曾說:“吾老矣!郡城陶石梁、劉念臺,今之學者也,其相與發(fā)明之!敝小缎〔裆`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