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唐鳴坷(1913一1989) ,名佩璋,桐城縣唐灣人。父母務(wù)農(nóng)為業(yè)。仰賴伯父行醫(yī)收入讀完高中。此后從事教育,先后于桐城中學、桐城簡師、天城中學等校任教十余年。
解放戰(zhàn)爭時期,鳴坷于天城中學執(zhí)教,與當時從事地下活動的共產(chǎn)黨員徐伊復等接觸,熱情支持學生革命活動。常向?qū)W生講述革命真理,傳抄毛主席詩詞,鼓勵進步學生投身革命,并策動國民黨桐西地方武裝張護棠部起義。桐城解放前夕,先生的言行,已引起國民黨情報組織的注視,密謀對他逮捕。先生得悉,毅然投奔解放區(qū)桐城民主縣政府。縣長郭任于桐城巴鋪召開干部會議,歡迎先生安全到來。1949年2月,任桐城民主縣政府主任秘書,后任桐城中學校長。以后,調(diào)離桐城,先后于太湖中學、安慶二中、安慶一中等校任教導主任、校長等職,并當選為安慶市第一、第二屆人民代表;多次被評為市先進工作者,1955年被評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1958年受到極左路線迫害,蒙冤達二十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得到徹底平反改正,重返講壇,當選為安慶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xié)委員。1983年光榮離休。
先生擅長地理。講析精辟,深入淺出。為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他詩詞功底深厚,平生作詩千余首。不少詩作在省、市級報刊發(fā)表。
先生一生追求光明,為人剛直,嫉惡如仇。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工作勤奮,刻苦自奉,多次調(diào)級加薪,他都讓給青年教師。晚年撰寫有史料價值的文章十余篇,于《文苑史蹤》、《 安徽文史資料》上發(fā)表。
1989年1月16日,先生因心臟病碎發(fā),道然逝世。社會各界人士紛往靈堂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