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蔣伯壎(1894~1965),原名蔣壽銈,江蘇吳縣人。宣統(tǒng)二年(1909年)考入蘇州郵局任練習(xí)生,后在徐州、南京、重慶、杭州等地郵局任職。民國9年(1920年)在南京郵局任支局長時開始收藏錢幣和郵票。為了收藏方便,他改名蔣伯壎,從此聞名于錢幣界。
蔣伯壎藏泉甚富,珍品不少,西王賞功金錢、開禧通寶背利大錢、端平鐵母、臨安府貳百文銅牌等,均為出類拔萃之品。他所藏泉幣有四大特色:一是地區(qū)特色!按笫裢▽殹、“西王賞功”是他在重慶時收藏的稀世珍品。背面“天”、“地”、“離”字諸品系清末浙南農(nóng)民金錢會的“義記金錢”,是他在金華和麗水工作時收藏的珍稀之品。二是錢幣配套。如光緒銀元,自伍分、壹錢、貳錢、伍錢、壹兩等五枚齊全。湖南省大清銀餅,自壹錢、貳錢、叁錢、肆錢、伍錢、陸錢、柒錢、捌錢、玖錢、壹兩等拾枚齊全。三是資料齊全。如日本東亞貨幣學(xué)會的會刊《貨幣》每卷12期,出版數(shù)十卷,他卷卷齊全,一期不漏。四是拓本豐富。他藏有各類錢幣拓本一萬余張,成為錢幣研究的重要資料。
1963年,蔣伯壎把全部古錢捐贈給上海博物館,把《泉幣》雜志全部獻(xiàn)給浙江省博物館。1965年其子女繼承先父遺志,將其父所藏清代至民國,以及革命根據(jù)地的紙幣3000余張捐獻(xiàn)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