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他九歲喪父,后師從他的叔父、著名天文學家余風溪先生在安慶、天柱、祁門書院就讀,苦學有成。1893年,他參加潛山縣童子試,名列第一,遂入縣學,獲得官府的定額補貼,其身份為秀才;1897年,被選上拔貢,入太學,同年赴京師參加朝考,補直隸州判。1901年赴山東省單縣為官。1902年,他邀幕于山東省布政使吳贊廷署內(nèi)擔任文案,專司機要,主稿奏疏。他憑借才干和勤勉而深得信任,1907年,被任命為山東省單縣知縣。1910年,他因祖母去世,他以“丁艱”遭父母喪事為由,辭官歸里。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回歸故里,任潛山縣臨時參議會議長,繼任安徽省臨時參議會議員。1912年后,歷任懷寧、南陵、蕪湖知縣,蕪湖道尹、淮泗道尹。
余誼密在蕪湖任職期間,由于蕪湖為商埠,外僑依仗強勢,往往違章自由購地,以至糾紛迭起,主權漸失。余誼密組織撰寫租界條例,并設局清丈,編訂冊籍,規(guī)定民間買賣易主,必須查明確無私涉外僑事始準立約。一時使外僑懾服,行為收斂。
余誼密任職蕪湖達8年之久,政務之余,能留意地方史志。在南陵、蕪湖任所,曾監(jiān)修兩縣縣志,并親為后志作序。
1926年,余誼密任安徽省政務廳長,并代暑省政數(shù)月。1928年3月,余誼密被選任省政府委員,兼任財政廳廳長。1929年辭職。1930年,主持皖省賑務。次年,赴上海出席全國賑濟會議,因車禍折右股,就醫(yī)年余漸復后,居家休養(yǎng)。
余誼密胞侄余大化(中共潛山特支書記)致力于革命。余誼密得知后,橫加干涉,申斥說:“你是縉紳子弟,要讀書求仕,研究經(jīng)史,光榮先祖,不該放下書本,成天宣傳什么打倒這個,打倒那個,這都是過激黨的口號,長此下去,當心你的腦袋!”大化置之不理,余誼密即與他斷絕來往。大化遇難后,胞弟化民投身革命,不幸身遭官莊團練圍捕。余誼密得悉后,手諭官莊團練:“社會敗類,家庭逆子,殺!”故使化民于1930年冬在官莊戈元梅樹灣被殺害示眾。
1930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大別山活動頻繁,威震一時。余誼密倡導并捐巨款購置槍枝彈藥,組織團防,命其弟余誼寅擔任聯(lián)防隊官莊團練頭頭,命次子周覺出任潛山縣保安大隊副,率隊配合國民黨二十五路軍對黃柏地區(qū)進行了三個月的“清剿”。共產(chǎn)黨便衣隊、游擊隊、赤衛(wèi)隊及農(nóng)會會員,黨政干部及其家屬,約200多人慘遭殺害。
1935年1月底,余誼密從省府安慶回老家過春節(jié)。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二十八軍政委高敬亭得悉后,于2月12日(一說14日)拂曉,遣八十二師手槍團的兩個分隊和特務營的三個連共300余人,自湖北黃岡經(jīng)岳西鷂落坪趕到官莊附近,由四名便衣隊員計入余誼密臥室,活捉了余誼密及其次子余周覺等。13日(一說16日)在壇畈簸箕巖處決了余誼密。
余誼密曾整理其叔父余鳳溪遺著《天文韻言》。自著有《疏園詩集》,共260首。
貢獻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余誼密尚能識時順勢,積極擁護民主革命,因而被推選為潛山縣臨時縣議會議長。在此期間,他主持修通了高河-馬廟-育兒村-源潭-龍井關公路,打通了潛山縣通往安慶的南大門,奠定了潛山縣社會發(fā)展的交通基礎。他還曾試圖革除田賦積弊,澄清貪污,徹查地方學產(chǎn),但終因任期較短,且積重難返,收效甚微。
任蕪湖縣知事期間。由于蕪湖為商埠,外僑依仗強勢,往往違章自由購地,以至糾紛迭起,主權漸失;他上任后便組織撰寫租界條例,并設局清丈,編訂冊籍,規(guī)定民間買賣易主,必須查明確無私涉外僑事始準立約。此舉使外僑懾服,行為收斂,有效地維護了國家主權。蕪湖卜家店、官陡門等地出現(xiàn)蝗蟲災害,他一面組織農(nóng)民撲滅,一面派員收購,計收有數(shù)百斤之多,深得當?shù)匕傩盏膿碜o和愛戴。
余誼密先生還是位地方志學者,又是一位詩人和書法家。他在南陵和蕪湖的另一重要政績就是纂修兩縣縣志。民國期間,蕪湖縣唯一的一部縣志,就是在他的任期內(nèi)編纂出版的。這部縣志填補了清嘉慶以后一百多年蕪湖無縣志的空白,保存了作為安徽最早通商城市的大量史料,很有特色。他在世時,曾著有《疏園初編》和《疏園再編》兩本詩集,收錄了近體詩、古體詩千余首。1980年,他的孫子在臺灣又搜集匯成了《疏園遺作集存》,此為詩文合璧的書稿。余英時先生專門為這本書稿作了序。這位學界泰斗肯為之作序,說明了他對余誼密詩作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