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藝名:新馬師曾
廣東順德人。九歲隨何壽年(何細杞)學粵劇,十歲時入“一統(tǒng)太平”班赴四鄉(xiāng)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稱號。新馬師曾因演戲時模仿名伶馬師曾,于是他師傅給他改了“新馬師曾”這個藝名。自三十年代至今,新馬先后參加過多個劇團及多次自組劇團演出;早期有“覺先聲”及“定乾坤”等著名劇團,亦曾自組“玉馬男女劇團”。四、五十年代,新馬除了自組“新馬劇團”之外,亦參加過“新艷陽”、“新龍鳳”、“新利年”、“龍鳳”等劇團。
表演風格
1977年獲得英國牛津大學頒贈名譽藝術博士,1978年又獲英女皇頒贈M.B.E.勛銜。新馬師曾是當代其中一位擅演古腔的伶人,但頗為“京化”。其唱腔自成一格,稱為“新馬腔”。事實上,新馬唱腔能博取眾長,再形成個人的特色,例如他汲取小明星的南南音演唱技巧,卻為了適應戲臺演出,多噴口吐字,使字音能傳遠。他把京劇的運氣唱腔融為己用(有稱’腦后音’),中氣雄渾,共鳴強烈,拉腔圓滿豐潤,他與薛覺先同臺演出時,常站于舞臺邊,背對麥克風演唱,以示其雄渾聲線。五十年代,新馬師曾與當時其它紅伶一樣,接拍電影;除粵劇戲曲片外,他亦以喜劇演員身分,演出多阿福及兩傻系列電影。1960年,新馬師曾創(chuàng)辦了永祥唱片公司,除了灌錄了他多首本名曲外,也曾灌錄京劇唱片。他亦擔任過八和會館多屆主席,并于1977年獲得英國牛津大學頒贈名譽藝術博士,1978年又獲英女皇頒贈M.B.E.勛銜。此外,因為新馬經常參加慈善活動,故又“慈善伶王”之稱。
1997年4月21日,新馬師曾病逝于香港。
主演名劇
包括《刁嬋》、《西施》、《萬惡淫為首》、《臥薪嘗膽》、《光緒皇夜祭珍妃》等。新馬雖然身材瘦小,但擅演“關戲”,且對京劇頗有研究,并曾赴上海學藝,與京劇藝人林樹森、麒麟童等過從甚密;旧闲埋R的“關戲”以京劇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