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經(jīng)歷
先鋒派作曲家
喬治·安太爾(George Antheil, 1900-1959)德裔美國作曲家、于1900年7月8日生于新澤西州特倫頓,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后進費城柯蒂斯學院學習 音樂理論及作曲,1920年在康斯坦汀·馮·斯特恩伯格(Constantin von Sternberg, 1852-1924)和厄尼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 1880-1959)指導下學習作曲。二十年代初,安太爾以 鋼琴家的身份開始了他巡回全歐的音樂會演出。由于其無窮盡的體力與過人的毅力而受到矚目,頗獲成功。但于1922年放棄鋼琴家的理想,定居巴黎從事作曲,并到 德國留學。他很快就成為了那個時代頂尖的 先鋒派作曲家。其創(chuàng)作風格轉(zhuǎn)向激進,常常使用不協(xié)和音。他把爵士音樂旋律和機器聲融合于交響樂中,引起了當時音樂界人士的驚異。于1922年創(chuàng)作的《第二鋼琴奏鳴曲“飛機”》 Piano Sonata No.2 “The Airplane”,因其先鋒性在歐洲引起轟動。1924年,這位先鋒派青年作曲家為立體派畫家費爾南德·萊謝爾制作的實驗電影 《機器的舞蹈》Ballet Mécanique 作曲!稒C器的舞蹈》是一部表現(xiàn)物體和齒輪舞蹈的無聲影片,他運用鋼琴、飛機螺旋槳的聲音、電鐘等音響組成音樂,頗有創(chuàng)新精神,引起了當時音樂界的騷動(但在他以后的 電影配樂當中,就一直遵循傳統(tǒng)的風格)。他驕傲地回憶說:“一堆人聽到這曲子時,因為其強烈的沖擊而站立不穩(wěn)!薄失敗
雖然這個作品在巴黎首演之際引發(fā)震撼,但是在1927年的卡內(nèi)基首演時遭到徹底的失敗。這個作品揭示了安太爾風格的轉(zhuǎn)折點:有著緊密的結(jié)構(gòu)、喧囂而夸大的舞臺作風,現(xiàn)今已常常被作為音樂會演奏的節(jié)目而非單純的舞曲。1926年,他采用新古典主義風格創(chuàng)作了一些作品,主要從事室內(nèi)樂的創(chuàng)作。1927-1928年發(fā)表的歌劇 《橫渡大西洋》諷刺了 美國政治。1930年任柏木市劇團副音樂指導,1933年返回美國后,為好萊塢創(chuàng)作 電影音樂,變得較為保守,并繼續(xù)他的鋼琴演奏。1935年起,在 派拉蒙和哥倫比亞等影片公司任 電影作曲。他的第一部影片是《穢新聞》(1935)。由于長時間參與電影配樂,以及對 貝多芬、 馬勒等交響曲的重新審視,還以旋律生命力與強烈和弦為主的安太爾從三十年代中期開始轉(zhuǎn)變風格,而接續(xù)而來的作品也為他帶來了一批新的聽眾。四十年代后期的作品采用 古典曲式,吸取了美國民歌、爵士樂和進行曲的因素,跟隨 科普蘭、哈里斯的腳步,他也開始運用民歌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1936年,安太爾定居洛杉磯,開始其著述生涯,并于 1945年發(fā)表自傳《音樂的不肖子》Bad Boy of Music,一時成為暢銷書。五十年代,安太爾再度回到歌劇領域,創(chuàng)作了有名的《伏爾波恩》Volpone。1959年2月12日,安太爾卒于紐約。多姿多彩
沒有一個當代美國作曲家敢夸耀其生涯比安太爾更多姿多彩。身為二十世紀首先獲得國際矚目的美國作曲家之一,安太爾致力經(jīng)營一個多面向的音樂事業(yè),不過對當時的其他同行來說,他所跨足的領域?qū)嵲谑菑V得嚇人。他支持作曲領域要與更能賺錢的電影配樂有所結(jié)合、在報章雜志上撰寫專欄文章,主題從戰(zhàn)爭預言到內(nèi)分泌犯罪學(探討人的 內(nèi)分泌腺與犯罪行為之間的關系)、設計一個集結(jié)愛情忠告的專欄、寫一個充滿娛樂性質(zhì)的、羞恥地利用他人名字以自抬身價的自傳《音樂的不肖子》、發(fā)明一個用廣播控制的魚雷、甚至是聽眾難以忍受他那些花俏而令人神經(jīng)緊張的 打擊樂式的鋼琴作品,在音樂演奏會中途離開音樂廳之際,將音樂廳的所有大門關閉,并在鋼琴上擺著一支槍……。主要作品簡介
第二鋼琴奏鳴曲
“飛機”Piano Sonata No.2 “The Airplane”
《第二鋼琴奏鳴曲“飛機》Piano Sonata No.2 “The Airplane”,作于1921年。這部復合節(jié)奏及無調(diào)性的作品是安太爾“花俏而令人神經(jīng)緊張的打擊樂式的鋼琴作品”之一,因其先鋒性在當時的歐洲引起轟動。
兩個樂章
第一樂章,盡可能快的演奏 To Be Played As Fast As Possible
第二樂章,中速的行板 Andante Moderato